VAR抢戏主导中超? 马德兴:中超不应太依赖VAR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报道
世界杯一落幕,中超联赛便在7月17日、18日重新展开第12轮角逐。与世界杯赛一样,VAR也成为了中超第12轮角逐中的“主角”。相同的是,借助VAR都改变了比赛的进程与发展,但与世界杯期间广泛争议所不同的是,本轮中超联赛中的VAR使用则是完全背离了使用的原则,因为它所改变的不是进球是否有效的问题,而是正常比赛中不难介入的犯规与否的问题。
今年俄罗斯世界杯赛期间第一次全面启用VAR技术,小组赛期间争议颇多。尽管国际足联在小组赛结束之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因为VAR技术的介入,使得世界杯小组赛期间出现的错判、漏判情况大幅度减少,甚至将正确率提升至99.3%,较之没有启用VAR技术之前的95%有明显提升。可是,这样的正确率依然无法获得外界的一致认可。整个世界杯期间,球员、教练员炮轰VAR的言论就未曾断过。而且,像小组赛期间巴西队与瑞士队的比赛,即便是应该启用VAR技术时,主裁判反而不运用、坚持原判。这也引起了争议。
或许正是VAR技术的争议不断,随着世界杯淘汰赛开始,VAR技术几乎停止了使用。在冠亚军决赛之前,15场淘汰赛中没有一场比赛的关键性判罚与VAR技术有关。虽然同样有争议,但反而显得越发平静,没有人指责裁判不公。可是,在冠亚军决赛中,阿根廷主裁判皮塔纳判给法国队的一个点球,再次引起广泛争议,认为这个进球“帮助”了法国队、让克罗地亚队基本丧失了夺取冠军的希望。为此,整个舆论再次哗然。而对于VAR技术的使用,国际足联虽然没有在总结世界杯时再次提及,但显然,各方面对于这项技术争议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遗憾的是,在重新开始的中超联赛中,VAR技术的使用已经完全偏离了启用的本意,更是直接起到了干扰裁判执法的作用。于是,这样的争议反而让球迷不得不提出这样的质疑:VAR技术是在帮助中超联赛提高,还是成为了人为操控比赛的又一个“名正言顺”的新手段与方式?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在第12轮中超联赛山东鲁能队与上海上港队、大连一方队与河北华夏幸福队的两场比赛中,视频裁判已经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甚至直接干预了主裁判的判罚。
以鲁能队与上港队的比赛为例,在鲁能队由金敬道完成了致命一击之后,应该说佩莱的那个进球是教科书式的前场反击的一个经典好球。但是,主裁判经过视频裁判提醒之后,以之前王彤的抢断犯规为由,将这个进球判为无效。这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VAR技术是否可以“追溯”?答案是可以的,但问题是:事发之时,执法的主裁判正好就在王彤抢下奥斯卡的球的现场附近,应该说主裁判在第一时间就已经作出了判断,即抢球并不犯规,所以才让比赛继续,才有了后面佩莱的头球攻门。
在这种情况下,视频裁判是否有资格和理由去提醒主裁判是不是犯规?此乃其一。其二,足球是一项身体对抗很强的运动,是不是只要身体一接触,就是犯规?这是多数国内裁判的判罚依据,但这样的依据显然是不合理的。世界杯期间,曾多次出现按照中超标准是犯规、但按照国际足坛标准根本就不犯规的情况。第三,即便是视频回放,恐怕也很难区分王彤在抢球的那一刻就肯定是犯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取消进球的判罚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与此相类似的则是一方队与华夏队的比赛,盖坦的进球也被进行了改判。所不同的是,执法的主裁判观看了回放。但在苏宁队主场与北京人和队的比赛中,上半时临近结束前,苏宁队的特谢拉带球进入人和队禁区后被万厚良放倒,主裁判却拒绝VAR技术,即便是视频裁判提醒之后,也拒绝观看回放。从主裁判的选择上来说,这没有任何问题,因为VAR技术、视频裁判仅仅只有提醒、最终判罚的决定权还是在主裁判手中。
某种程度上,VAR技术并不可能取代主裁判,而主裁判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才是决定性因素。这就好比在重庆队与长春队的比赛中,亚泰队的进球被助理裁判判罚越位在先、而视频回放显示不是越位球、进球有效,在这个过程中,进攻一方球员射门打在对方后卫身上折线,而射门瞬间,进攻方无人越位,但折线之后谈到处于进攻方球员脚下,后者补射完成得分,这明显是一个好球。但是,为什么助理裁判会判罚越位在先?恐怕还是自身的能力与水平不够。
所以,从中超VAR的启用来说,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执法的裁判们不能依赖于VAR。这才是最根本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VAR的介入甚至是改变了整个中超联赛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