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罗松门”中的危与机

张庆07-23 09:47

本文作者,张庆,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对于中国的体育爱好者来说,每年暑期都会迎来相当多与世界体坛大腕面对面的机会。毫无疑问,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在这些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是各大品牌商激活球星赞助权益,抢夺消费者眼球的种种精心策划。从行程安排到内容设置,如何应对受众心态及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做出不同,是件颇费思量的事情。

可以说,每一次的“XX明星中国行”,既是明星与品牌商各取所需的过程,也是各个公关公司、活动执行公司比创意比执行的战斗过程。如果一切顺利,则皆大欢喜;如果中间出现不为外人所知的瑕疵,则大多事后总结,下次改正,顶多按协议扣款了事。但如果出现了直接导致负面评价的外部结果,那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这不,最近C罗中国行就因一名翻译的微博“爆料”而引发纷争。随着当事人之一的高晓松就此事公开发表看法,舆论的焦点开始集中于在这件事情当中究竟是谁不职业这一点上。究竟是翻译曝光了不应曝光的信息?还是采访者问了不该问的问题?还是明星团队耍大牌?甚至涉嫌某种“歧视”?由于缺乏更多的信息输入(例如来自C罗团队的声音等等),目前还很难也不应该立刻做出一个孰是孰非的判断。

但与过往类似事件当中那种动辄上纲上线抑或情绪化相互攻击相比,从这一次的舆情动态来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你是否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情?”。例如对爆料翻译缺乏职业操守(为客户保守秘密)的质疑就是一例。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有美国国会议员要求“传唤”特朗普与普金在赫尔辛基单独会晤时的现场翻译,以了解双方究竟谈了什么。但此举就因涉嫌逼迫翻译违反职业操守而备受质疑。

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对于真相的好奇会带来一些东西。

高晓松公开表态要求暂停播出本次采访,这一举动再加上围绕该事件所发酵的话题效果,一旦该节目最终得以播出(这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必将带来更高流量以及更多关注度。这也就难以避免坊间出现的对于该事件是否有“炒作“之嫌的猜测。尽管从商业逻辑来看存在这种可能性,但猜测总归是猜测。毕竟,对耐克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来说,冒着损失自己签约明星声望的风险去提高所谓传播的投资回报率,无疑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回到“职业“这个话题,接下来,C罗团队以及耐克方面是否回应以及如何回应,值得观察。如果排除掉“人为因素”,那此事毫无疑问应该被列入“危机公关”的处理范畴。无论是对相关事件的事实澄清或解释说明,还是对相关不职业做法的谴责与声明,都在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当然,即便不做任何回应,“沉默”本身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回应,一种态度表达。

是请了个没能管住嘴的翻译从而惹了麻烦,还是另有它因?我们不得而知。无论怎样,“危”与“机”,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有时候,把所谓“麻烦”视作是一种机会来加以处理,也未尝不是一种选项。

C罗  /   高晓松  /   罗松门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