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杀死时间 埃拉姆式结局能否改变NBA赛制?

董倡硕08-03 15:42 体坛+原创

在萧华接手NBA之后,改革不断,但是其触手一直都在比赛之外。近日,一位来自鲍尔州立大学的篮球教授尼克·埃拉姆,便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结束比赛的模式。

众所周知,我们所观看的每一场正式篮球比赛,都由计时器来限定时间的长短,没有倒计时,裁判就无法判定比赛结束的准确时间。不过,在某些体育运动中,传递比赛结束信息的并不是时间,而是埃拉姆口中的“微观事件”。

在高尔夫运动中,一轮比赛的标准为18洞;这几年大火的赛车运动NASCAR,则以总里程数作为比赛结束的标准;想要赢下一场斯诺克的比赛,你必须要完成清台再比得分;而在排球、乒乓球和网球的比赛中,还得看局数的胜负情况。

由于时间的限制,篮球比赛中落后的一方翻盘的概率被大大减少,戏剧性也随之降低,犯规战术屡见不鲜。反观网球和排球这样的运动,不受限于时间的比赛,往往会产生更多的翻盘契机。

于是,尼克·埃拉姆突发奇想,如果在篮球比赛的最后将时间取消将会怎样?实际上,对于这一想法我们并不陌生,在平时打野球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以11或者21分来计算输赢。

所以,埃拉姆便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当NBA的比赛还剩下3分钟时,裁判直接关闭倒数的时钟,并且将领先队伍的得分加上7分,作为最终的取胜得分。

举例来说,如果双方打成89平,那么最终的目标得分则为96分;如果一支球队以104比89领先对手,那么最终目标得分为111分。这也就意味着,落后的球队不需要在最后的三分钟里挣扎,他们依旧可以静下心来布置攻防,抹平15分的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消除了时间压力的落后一方获得了更大的翻盘机会,比赛也会充满了戏剧性,绝杀球也会屡见不鲜。

另外,在这种比赛体系中,所谓的“砍人”战术将不复存在,垃圾时间也将成为过往云烟。光从理论来说,大家自然无法领会到这一思路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妨列举一些近年来十分著名的比赛,看看在“埃拉姆式结局”下,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016年NBA总决赛G7

在比赛进入还剩下3分钟的时候,骑勇战成了89比89平。如果按照“埃拉姆式结局”的规定,这场比赛的目标得分将会定格在96分,换句话说,谁先在这场比赛中得到第96分,就会捧起总冠军奖杯。

自从双方打成平手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接下来的2分钟时间里,两队均没有得分入账。但可以打包票的是,在这120秒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令人记忆犹新的事情。不论是詹姆斯对伊戈达拉的追帽还是欧文最后时刻的穿心一击,勇士与骑士球员的每一个出手,每一次对抗都扣紧了全世界球迷的心弦。

没有进球却依然能够紧张到冻结时间,这或许是“埃拉姆式结局”无法做到的事情,在这种理论体系下,欧文的绝杀和詹皇的追帽将会显得有些苍白,当然了,最后的胜负也会充满不确定性。

2014年火箭vs开拓者G6

G6一战,开拓者大比分3比2领先,小比分96比98落后火箭。比赛时间仅仅剩下0.9秒,利拉德从右侧突然启动,绕过两个掩护,接球,下蹲,拔起,出手,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手起刀落,淘汰火箭。相信看过这场比赛的朋友们,都能够感觉到这种向死而生,屏息后释放的畅快感受。

可是,如果在“埃拉姆式结局”的体系之下,利拉德这次教科书般的绝杀,将不复存在。根据埃拉姆的规则,双方的目标得分将会为100分。当利拉德命中这样一记“蒂花之秀”的三分球之后,开拓者将会来到99分,而火箭队反而将会继续拥有杀死比赛的机会,这记能够荣登“开拓者史记”的绝杀+淘汰球,其价值与意义无疑会被抹平。

没错,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十分清晰的结论。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埃拉姆式结局”会提升NBA比赛总体的激烈程度,但是在季后赛中,每个回合不论进球与否,都是扣人心弦的拉锯;其次,以目标得分作为结尾,不论是费舍尔的后仰还是雷阿伦的三分,这将会让向死而生的绝杀不复存在。

“我不认为这样的体系会存在于NBA的比赛中。”达拉斯独行侠队的老板马克·库班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自己对“埃拉姆式结局”的明确态度。

不过,相比于库班的笃定,美国篮坛的掌舵人们却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

NBA篮球运营副总裁范德维奇表示,他对埃拉姆的想法十分感兴趣,早在去年,双方就曾进行过半小时的电话交谈。而当这种体系在TBT篮球赛事中使用时,NBA方面也专门组织了团队,对这种规则进行了评估。“我们会时刻关注体育的发展,现在联盟很了解这种十分有趣的新体系,也会继续关注试用这种规则的赛事。”范德维奇说道。

另外,NCAA方面也专门派遣了13人的团队督战TBT比赛,根据雅虎体育方面的消息,委员会认为,一旦有更多的数据可供参考,联盟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讨论这种规则的可行性。从各方反馈来看,埃拉姆式结局有利有弊,但是就目前而言,或许其足够新颖,它依然没有给出人们替换现有比赛方式的足够理由。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