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梦想:开个报亭卖体坛

读者 冯劼08-11 21:39 体坛+原创

人生有很多机缘巧合,比如我出生那年,德国队世界杯夺冠,后来我成为了德国队迷,又比如8岁那年第一次买“尤文图斯”的球服,被球盲老板拿成了拜仁慕尼黑,后来我成为了拜仁球迷……

但和体坛结缘,更有戏剧性。

小学二年级暑假,我和两名小伙伴选择“体验生活”——卖报纸,妈妈给了20元的启动资金,第一天生意不好,除开早饭小面钱反而亏了,第二天到邮局进货的时候,身上只剩十余块钱,便问老板:“哪种报纸好卖一点?”“体坛周报!”老板毫不犹豫地说。

但相比于本地报纸3、4角钱的“进价”,体坛周报的成本价高达1块2,还是决定赌一把,一口气进了3份,也许是天生没有生意头脑,整个上午喊了一路“体坛周报”也只卖出了一份,中午回家自己看了看,没记错的话,头版是关于排球的报道,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体坛周报》,竟与人生至今唯一一次“创业”有关,你说扯不扯?

然而尽管经历了2000年欧洲杯,国足世预赛冲出亚洲,2002年韩日世界杯,小学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铁杆球迷,但我对于《体坛》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了“知道有这份报纸”的阶段。

初中读了寄宿学校,没有电视看足球了,在这个时候,一名卖报纸的阿姨拯救了我,《体坛》也成为了平日里能够获取足球信息的唯一渠道,由于销售火爆,中午去晚了就会售罄,后来与卖报阿姨达成协议,每个月预定,这也成为未来我购买体坛的固定模式,每天中午去食堂吃饭前,总是先到那里取报纸,一边看体坛一边上楼排队打饭,也有同学来“蹭报纸”,不亦乐乎,印象最深是2004年欧洲杯德国队小组出局那天,饭吃着吃着就哭了起来,手里还拿着体坛,那天我拒绝了所有“蹭报纸”的人!

由于从小练习书法,班里的黑板报从小学开始就被我承包了,初中班里的黑板报也都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我制作的手抄报也明显出类拔萃,广受老师、同学、家长们的好评,为什么能办这么好?因为我的排版灵感全部来自于体坛周报,包括刊头、标题、中缝、分割线等等,这个一般人我不说。

依稀记得初中毕业了,我还欠着阿姨几份报纸的钱。高中生活,足球和体坛完全成为了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只要那天体坛出报,中午上学就去报亭买一份,把中国足球的部分散播出去,主要看国际足球,顺带关心一下F1和NBA,高中三年,与我分享体坛的兄弟伙,是国米和劳尔的球迷。

某一天,我突然对他正经地说:“以后干脆去开一个报亭!”

他:“我真的也想开一个报亭!”

我:“只卖体坛?”

他:“只卖体坛!做最专业的体坛报亭!”

我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高中毕业,我们离梦想越来越偏,我们的梦想境界都升华了,希望做一个像体坛周报里面克韩、张力那样的国际足球记者,于是我选择了新闻学,朝着梦想前进,他却因为母亲的阻挠,上了警察学院。

大学期间的我,除了看足球就是看体坛,我的体坛几乎一期不落,大二有一天因为没买到体坛,顶着40多度的高温天跑遍全城,终于在晚上如愿买到。这个阶段,我对每一为国际足球版老师们的文风了如指掌,并有了收藏意识,把体坛进行归类收藏,还常常给别人开玩笑,“如果有强盗来我家,我给他说拿什么都可以,只要别动我的报纸!”

大学毕业论文,我的选题是“从体坛周报看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现象”,多年收藏的报纸给我的论文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而实习的时候,我也如愿进入了当地一家主流媒体的体育新闻部,梦想这一步步实现。

毕业后,我又留在了这家报纸,主要口岸恰是国际足球,这算不算实现了梦想?我觉得实现了,但作为一个足球记者,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采访世界杯或者欧洲杯,2014我刚到报社一年,轮不到我,而当我等到2016年,报社的财力已经不允许我前往法国了。就这样,我没有完成我的进阶梦想。

有意思的是,做体育记者期间,我很少看自己的见报的稿子,但体坛周报却是必看,一天天,用体坛不断地丰富着我的书柜,但由于传统媒体的夕阳日下,街上的报亭报摊也明显减少,像往常那样买一份体坛越来越不容易,即使这样,我也找了一家离住所较远的报亭帮我囤货,每周去拿一次,哪怕已经不再去看报纸的内容。

前年开始,报纸改为一周两期,可见传统媒体的衰败以及谋求转型的艰辛,也差不多一年前,那家报亭也不在了,我只能随缘“佛系”买报,手机上的体坛+,慢慢改变着我的阅读习惯。那一年年底,我也离开了报社,不得不结束了我的体育记者生涯,因为我们的报道,已经不受自己控制,体育的版面也不是每天都有了。今年,体坛周报已经30岁,这份比我年龄还大的报纸,见证了我的成长和成熟,给予了我不悔的人生选择和追求,我只是害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体坛还能不能再活30岁,我真不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的年龄就要比体坛大了。

原谅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体坛,别怕,我们一直都在,停刊的那天告诉我,让我心碎地哭一场!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