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体坛三十年 焦虑与思考

刘川08-16 14:00 体坛+原创

和许多读者不同,我已经不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份《体坛周报》到底是哪期了,只能依稀想起是在1997年的十强赛期间。

当时正值国内体育媒体的蓬勃期,各种体育报纸在中学班级的抽屉里轮番传阅,一份报纸总是被哄抢的七零八落,只有这份报纸的主人在出借时有一个特殊的要求:“要看一起看,别把报纸版面给我拆散了!”

事后想来,让这份报纸与众不同的不仅仅是绵密的信息量和风格化的写作,还有新闻报道的正规严谨态度。印象很深的是2004年欧洲杯小组赛的英法之战,比赛在凌晨四点左右结束,法国队在终场前连进两球逆转英格兰。我们当时守在学校宿舍门口的报摊等着看报,抢先上架的报纸头版能明显感到编辑和记者的慌乱,有的甚至能看出仅仅匆匆修改了标题和报道的开头段落,全文仍然是朝着英格兰获胜的方向草拟的,还没来得及重写和修正。而体坛的报纸在上午10点左右姗姗来迟,但是赛后的双方采访和评论一应俱全,看得人大呼过瘾。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怀恋前视频/社交媒体时代那种享用文字表述时的咀嚼快感。

在做了10年体坛的忠实读者之后,我在2007年1月开始为这份报纸写稿,一年后的欧冠开始正式现场报道比赛,又过了两年多开始正式成为报纸的正式驻外记者。以往报纸上那些遥不可及的球队变得触手可及,我开始从等着看报变成被编辑催稿,激情和兴趣多少有些消磨,表达和写作的欲望也开始在起伏中多少有些下降,新闻的文体经常让我陷入一种对程式化写作的逆反情绪之中,但是与此同时又不知道如何跳出这种焦虑。

体坛的30周年面临挑战,难免论及体育产业和新媒体平台,这对我而言是过于宏大的话题。作为一名记者,我只有些自私的顾及自己如何摆脱工作和写稿中的那种焦虑和迷茫,那是你眼睁睁觉得手中工具变钝的感觉,甚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难以逃脱。我总是会想起海明威在结集自己短篇小说时写的那篇自序:“在去你要去的地方,做你要做的事情,看你要看的东西,这些过程中,你写作的工具变钝了,失去锋芒了。不过,我倒情愿工具弯曲变钝,好让自己知道得把它再加以磨砺,敲打得像个样儿,锤炼锤炼,明白自己还有东西可写,而决不愿工具闪闪发亮,却无话可说。”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