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齐整绿军不敌黄蜂 如何正确看待季前赛战绩

董倡硕09-29 12:37 体坛+原创

北京时间今天,2018-19赛季NBA季前赛正式拉开战幕。我们在第一个比赛日中不仅看到了新OK组合西蒙斯与恩比德的精彩表现,也终于观赏到了阵容齐整下绿军的真正实力。费城76人兵不血刃以104比84大比分战胜墨尔本联队,可反观饱受期待的波士顿凯尔特人,在欧文、海沃德、布朗和塔图姆四大核心出场时间均超过20分钟的情况下,却意外地以97比104不敌夏洛特黄蜂(绿军末节全替补遭遇翻盘),让人大跌眼镜。

这让我们不禁发问,通过季前赛的表现,究竟能不能对这支球队未来一个赛季的前景,一窥究竟。

21世纪初季前赛战绩分量十足

以2001-02赛季到2005-06赛季间的季前赛比赛结果为数据样本,共有20支球队取得了6胜2负到8胜0负之间的优秀战绩,胜率高达75%。而当我们继续跟踪这20支球队的常规赛表现,其平均胜率也达到了58.1%。

转过头再来看看季前赛胜率处于25%以下的18支球队,只有6支球队在随后的常规赛比赛中能够取得41场以上的胜场,其平均胜率仅有42%。

如果我们将样本拉长,数据则更加触目惊心。在2003年到2009年间,共有9支球队在季前赛的比赛中仅丢一场或一场不输,而只能赢下一场比赛或者毫无胜绩的,则有8支。

有意思的是,这9支季前赛占据出色的球队全部在当赛季杀入了各自分区的季后赛,而反观战绩糟糕的8支球队中,有7支与当赛季季后赛无缘。唯一一支能够逆天改命的球队是2006-07赛季的克利夫兰骑士,他们在季前赛中交出了1胜6负的答卷,但是在常规赛中斩获50个胜场,并且杀入NBA总决赛,而其背后的原因则众所周知——勒布朗·詹姆斯。

在2003到2013的十年间,共有27支球队在季前赛中符合上述的胜场定义。15支战绩出色的球队中,共有12支杀入季后赛;而12支季前赛垫底的队伍里,9支球队都进入了乐透区。可见,在季前赛中一盘散沙的队伍想要通过常规赛进行黏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球队即便是在热身性质的比赛中,也能够展现出足够的统治力。

球迷与专业人士观点两极化

由于季前赛的战绩并不与最后的季后赛名次挂钩,媒体的渲染也没有常规赛时期浓郁,球迷们往往并不把季前赛当回事,但是在球员、教练和管理层的眼中,季前赛却是另一番模样。

像火箭、湖人、鹈鹕和猛龙这样阵容变动相对较大的球队,教练需要利用季前赛来观察球队新阵容在场上展现出的化学反应。丹特尼需要为安东尼找到合适的角色,湖人的年轻人们需要适应詹姆斯的比赛节奏,猛龙则要与全新的MVP核心进行磨合,小卡也需要重新找到比赛感觉。

虽然如今的季前赛跨度仅有短短的两周,但是对于这些在转会与自由球员市场上有所斩获的球队来说,意义非凡。

不能对数据断章取义

ESPN数据大咖凯文·佩尔顿曾经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季前赛的战绩十分具有欺骗性,人们总是在赛季前的比赛中对一支球队形成第一印象,但是球迷们千万不要因为季前赛的战绩而大惊小怪。”

以2005年到2014年的十支总冠军球队为例,他们在季前赛的净胜分全部低于联盟平均,与此同时,有且只有一支球队季前赛净胜分高于常规赛。如果对具体数值进行比较,总冠军球队在季前与常规赛中的净胜分差值非常巨大。

以2013-14赛季NBA总冠军马刺为例,球队在季前赛中场均净负对手4.5分,而在常规赛中,则可以净胜对手7.7分,净差值高达12.2。

太差的季前赛成绩不用过于上心,太好的战绩同样不能沾沾自喜。

同以2005-2014年间的数据为样本,在《露天看台》跟踪的300支球队中,共有157支球队的季前赛净胜分高于联盟平均,而到了常规赛阶段,仅有101支球队能够将自己的净胜分保持在红线之上。

在2013年,TNT记者克雷格·赛格在场边找到了波波维奇。当谈到球队季前赛的表现时,老爷子说道:“这是季前赛对吧?你想要们在季前赛就全力以赴吗?你是在逗我玩吗?季前赛?你是认真的?”

而在被问到球队在季前赛中面对的最大挑战时,波波维奇说道:“能否及时赶到饭店吃饭。”

BasketballInsider专栏作家杰西卡·卡梅拉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对待季前赛的态度:球迷利用季前赛来重新找回情绪的质感,教练则利用季前赛来调配阵容的轮转。季前赛的意义在于为球员们提供热身的机会,为教练与球队打下常规赛前的蓝图与基础。在这段时间里,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不应该被用作衡量一支球队优秀与否的标尺。正如联盟所规定的那样,季前赛的成绩的确无关紧要,但是这半个月里的竞技与磨合,对于球迷、球员、教练、管理层、甚至是媒体与联盟来说,都是必须的热身。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