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球员就能让球队质变?未必

本报特约评论员 梁言
近日,北京中赫国安引进归化球员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且不说最后引进能不能成功,国安开启了一道新招,也是一种前瞻性的选择。
国安归化球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创举,此前也有大连实德浩浩荡荡兴起的非洲“希望工程”,但最后实德想要归化非洲球员的梦想无疾而终。不过,国安的引进与大连的引进有着质的区别。效力于挪超的侯永永的母亲本身就是河南洛阳人,所以,实际上他在18岁之前是有自己选择国籍的权利。然而现今20岁的他,可以说已经放弃了中国国籍。那么,使用“归化”这个词已经不够恰当。
国安与大连的引进,唯一相同的就是都需要改成中国国籍。但是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想要改成中国国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著名NBA球员马布里在中国俱乐部效力了4个赛季,并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才拿到了中国特批的绿卡。而这些年轻球员就算是想要拿到绿卡,以他们现有的条件似乎并不能够达到这个门槛。
不过,先不细谈引进的难度。假设国安能够引进成功,那么,他们在青少年的招纳上可以说有了一个大的跨步。因为,据我所知,明年的中超新政还将继续变动,那么,各俱乐部疯抢青少年球员的情况还将持续出现,人员荒的现象也将继续存在,各俱乐部都将面临找不到好的青少年球员的境况。因此,如果国安在这件事情上能够顺畅完成的话,可以说,这将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选择。相比其他俱乐部,国安做到了未雨绸缪,走在其他俱乐部的前面。毕竟海外的青训系统、训练方式以及球员身体机能的培育会比中国足球俱乐部更加成熟。所以,如果直接引进这样的青少年球员,会比之前俱乐部自己栽培,省却了很多麻烦。
但是,看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分为二。引进这样的青年球员会对球队产生质的变化吗?我看未必。
20岁的侯永永效力于挪威联赛,另一名球员尼克·延纳里斯效力于英冠布伦特福德。他们在这些级别联赛中的水平到底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俗话说:“是骡子还是马,得溜出来看看。”
如今的U23政策已经对现有的中国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进行了挤压,因此,当听到国安将要引进这两名球员之时,有人担心会进一步挤压中国球员的生存空间。但我认为,这样的担心并不会出现。
就如张玉宁一样,是目前中国国家队中较为年轻也具备潜力的球员,但是他在去到欧洲的一支职业队中时仍然很难,在欧洲联赛中尚且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因此,他也无法对于中国国家队的成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国安瞄准的这些外籍球员,在欧洲低级别的联赛中到底怎样?他们来到中国后,能否帮助球队水平上升一个档次?我觉得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他们并不像巴坎布、浩克、塔利斯卡等成熟的外籍球员一样,一来就可以对球队成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只有通过实战来慢慢提高和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一旦没有得到展示的机会,他们也就不会迅速提高某一年龄段的水平。我们并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想要这些球员一来就用其实并不现实。而且这次引进这样的球员,不仅是足协方面的政策,还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法规,所以归结起来,这是一件非常难以成行的事。
当然,可以肯定地说,国安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们考虑的范围也是宽广的。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无法对这种方式的正确与否下结论。如果,国安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这件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不得而知。只有经过一定的训练和比赛,我们才能知道这种方式在中国是否能够行得通。
中国足球发展20多年来,并没有产生过质变,而邻国日本,在通过20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质变。我们曾经尝试过各种招数。例如红黄两队,例如国奥打中甲,还有如今传说中的下赛季中国联赛的政策调整等等,但是这些招数用过之后都没有取得突出的成果。因此,国安开启了一道新招,那么,我们就来试试结果会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