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才断档进退两难 恒大成也外援败也外援

叶慧11-08 10:56 体坛+原创

体坛+记者叶慧发自广州

八年,中超“抗恒”战役终于取得真正意义的胜利。八年,中超火神杯首次易主。

恒大丢冠,既意外,也不意外。毕竟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一个王朝而言,7年的时间不算长,但要想走得更远,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恒大的2018,从一开始就走得极其不顺,从俱乐部管理层到球队教练组,七冠霸主几乎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二进宫的卡纳瓦罗是带着任务回来的,许家印的要求很明确:冠军和未来。

冠军多拿几个,没人会嫌多,过去8年年年都有奖杯进橱的恒大也不例外。至于未来,主力阵容平均年龄接近而立的恒大确实到了该换血的时候,斯科拉里浪费两年多没办成的事,恒大选择豪赌一次。当然,卡纳瓦罗也是有要求的,邓涵文、唐诗、杨立瑜、钟义浩、胡睿宝都是意大利人点名要的,恒大都满足了,却在最关键的外援层面掉链子。

说好的世界级中锋没来,说好的强力后腰也没踪影。原因很简单,恒大不想花冤枉钱。在中超实行引援调节费的大背景下,恒大不当出头鸟情有可原。从商人的角度,许家印再有钱也不会弃性价比于不顾,在国家严格管控外汇的现实面前,恒大花巨资引进再多的世界级巨星,可能也就多一个两个冠军,却会被打上“没觉悟”、“不讲政治”的标签。

再者,作为一家上市俱乐部,恒大年年亏损并不是好事情,从扭亏为盈的俱乐部经营大方向来讲,节约引进外援的成本无疑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做法。然而,从泰达“淘来”古德利是无奈之举,从严格意义来讲,这笔买卖更像是“止血贴”,而不是“救心丹”。于是,去年保利尼奥离队后的“腰无力”老难题还是没解决,上半赛季成绩的起起伏伏,可以说是恒大自己选择走的路,无论前路的坑有多大,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但将其毁灭只需短短一夕。恒大的丢冠,不是一个或两个错误或意外造成的,而是一连串无法预计的因素合力而成。引援不到位固然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但伤病、停赛等其他原因都在关键时刻补上要命的一刀。

阿兰的8场停赛,虽只限于中超赛场,但恒大接连在亚冠、足协杯出局,巴西人在天津海河的头脑发热难辞其咎,没有连续的比赛,状态自然难有保证。和往年相比,恒大的整体实力本就没有明显增强,再加上U23政策给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的限制,七冠王原本拥有的板凳优势根本无从发挥,多线作战谈何争冠资本。

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个联赛,要想争冠,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砸钱买人提升实力。恒大在过去8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郜林、郑智、张琳芃、冯潇霆、穆里奇、克莱奥、孔卡、埃尔克森、高拉特、保利尼奥……正是他们的加盟让恒大具备年年争冠的实力,正是依靠网罗国内顶尖水平球员加上高水平外援的到来,让恒大得以横扫中超和亚洲赛场。当其他球队纷纷投入巨资大搞军备竞赛,恒大突然改变思路,想着花小钱办大事,靠吃老本钱继续争冠,这无异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摆在恒大和卡纳瓦罗面前的一个现实是,本土球员迟迟无法接班,在很大程度上拖了恒大争冠的后腿。如今恒大的主力阵容,除了郑智、冯潇霆、郜林等四朝元老,基本是两夺亚冠的班底,这些年恒大并不是没有引进年轻人补充阵容,但补充仅限于补充,为买而买滥竽充数的居多,真正能用得上的屈指而数。换帅可以更新技战术打法,但主力阵容人员保持一成不变,到头来随着年龄增长,战斗力注定只会走下坡路。

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比赛和磨练。作为一支以争冠为终极目标的球队,恒大很难有足够的空间为年轻球员提供足够的练级机会。除非能像外援那样,买来的年轻球员能够做到“即插即用”,否则恒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主力阵容的新老更替。冠军和未来,好比鱼与熊掌,要想两者兼得不太现实。任何新老更替都免不了成绩起伏的阵痛,恒大也不例外。精明如斯科拉里,也只能做到两者择其一,宁愿确保冠军奖杯,也不愿意花太多心思在培养未来。对于在顶级联赛执教的职业教练而言,争取冠军、完成既定目标才是保住饭碗的硬资本。如果不是手握免死金牌,谁敢去立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军令状。

亚冠、足协杯出局之后,恒大重新斥资买入保利尼奥和塔利斯卡,本是亡羊补牢之举,从时间段来说,未为晚矣。两大强力外援的到来的确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球队重燃冲击八连冠的希望,但面对上港的两场冠军决战,恒大均以失利收场,尤以主场先赢后输拱手让出冠军最为扼腕。

成也外援,败也外援。时也,命也,运也。

恒大  /   中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