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将】卡特曾因Shox坠落 如今为何还要复刻?

董倡硕11-25 17:17 体坛+原创

在NBA的赛场上,不只是球员的表现,球员脚下的球鞋同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球鞋技术的日新月异,球员脚下的鞋也更频繁地成为着外界的关注点。于是,我们专门设立了【鞋·将】栏目,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都会在这里向您讲述球鞋背后的故事。

上个赛季,当老卡特从自己的鞋柜里将曾经伴随过自己走过巅峰的Shox BB4翻出,重新走上赛场时,脱节的后跟似乎在提醒着其生涯的垂暮。如今,卡特辗转老鹰,劈扣力斩25000分,在很有可能是其生涯绝唱的赛季里,Nike终于将当年伴随卡特一同成名的Shox进行复刻。

不得不说,把这样的一双球鞋搬出来重制,钱肯定是赚不了多少,这样的行为也体现出了Nike对于卡特的充分尊重。那么,当我们将情怀放到一边,卡特的这双Shox,为何会在当初退出历史舞台呢?

早在1984年,Air Force 1的设计师布鲁斯·基尔格里就开始与哈佛大学展开合作,寻找利用机械机构替代球鞋缓震的方案。虽然说他们在当时并没有拿出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这个理念却深入人心。到1997年,Shox进入研发阶段,并在2000年推向市场。当卡特在悉尼奥运会完成那个惊天一扣之后,这项技术一飞冲天。“Shox能够出色的帮助球员们完成移动并且提供出色的缓震性能。”球鞋的设计师对于自己的产品充满了自信。

直译来说,Shox就是汽车中的缓震器,以这次复刻的BB4为例,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其后跟四个类似于弹簧的结构。实际上,这是由复合泡沫与TPU组成的圆柱体,中间完全中空,能够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如同空气悬挂一般为球员们提供落地后的缓冲。这个概念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即便其售价高达千元(人民币)以上,这双球鞋依旧火遍大江南北。

2001-02赛季,卡特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双签名鞋:Nike Shox VC 1,再加上全明星票王的成就,卡特不论场内还是场外都可谓是风生水起。不过,天妒英才,在这几年间,卡特从脚踝到膝盖,伤病不断。2002-03赛季出战43场,2004-05赛季出战20场,除了其自身容易受伤的球风之外,Shox科技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种指责并不是无脑的甩锅,Shox在保护方面的确有着不小的弊端。众所众知,弹簧越长,其弹性就越好。为了保持缓震性能,Shox气柱必须要保证一定的长度,这也让整双球鞋的重心变得很高。相信打过篮球的朋友们都知道,当一双球鞋的重心偏高时,就非常容易在变向或者落地时扭伤脚踝。而对于卡特这样一位能飞善扣的球员来说,这一缺陷几乎就是致命的。

后来,随着科比的崛起以及詹姆斯的横空出世,卡特再也不是联盟的招牌。再加上连年的伤病让火爆的球风不再,卡特的个人签名鞋销量也是一路走低,Nike也逐渐放弃了卡特的产品线。在将近20年过后,Shox又与大家见了面,但是卡特已经不是曾经那个无所不能的“飞天猛禽”。虽然依旧活跃在球场之上,可场下对年轻的球员的督导以及其尚可三分球能力才是他吃饭的家伙。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如今卡特再着Shox,我们充满敬意,但是这并没有办法拯救这项科技的溺亡。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