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邓亚萍:乒乓球还需商业化 乒坛有对抗才精彩

宫珂02-21 18:33

      体坛+记者宫珂报道

      作为劳伦斯体育学会成员,邓亚萍今年再次来到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礼的现场。虽然出发前在社交媒体上遭遇了一些小插曲,但这并未影响她的心情。在颁奖礼的几日行程中,邓亚萍和同为学会成员的李小鹏与“无腿勇士”夏伯渝畅谈户外经历,并再次带儿子感受红毯。当然,邓亚萍也依旧关注国乒的动态,刚刚结束的“地表最强赛”第一阶段的比赛和日本年轻选手的崛起情况她都有所了解。对于如何让看起来是“中国选手专利”的乒乓球成为主流运动、如何看待所谓的“打压中国论”,她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体坛+:虽然朱婷和武大靖在提名前期呼声很高,成绩也足够出色,但今年有些遗憾的是,最佳男女运动员的提名中仍然没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作为劳伦斯体育学会成员,同样也是一位中国运动员,您如何看待此事?

      邓亚萍:确实也很遗憾。坦率地讲,中国运动员其实成绩一直非常好,尤其是在奥运的项目,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和冷静的观察一下,在主流媒体的主要体育版面,都报道哪些运动项目。因为根据劳伦斯的评选的机制,一开始是由全球的各国的主流的体育记者来筛选各个奖项的候选人,那么筛选出来以后学会的委员人手一票再从候选人中“6选1”。

      那么在这些主流项目中,没有我们的优秀运动员,所以我们也很难在最佳男女运动员的奖项当中看到我们的候选人。虽然中国运动员现在越来越在其他的非优势项目当中慢慢的脱颖而出,但还不够。不过随着我们更多的现在的年轻人对各种运动项目的尝试,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中国人来赢得这样的一个体育大奖。

      体坛+:其实您提到的乒乓球就是一个我们有优势但又不够“主流”的运动,虽然国际乒联已经在做一些推广的努力,但这项运动的国际影响力依旧有限。那在您看来,像这样的“小众运动”该如何更好地推广自身?

      邓亚萍:其实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全球普及率是相当的高,以国际乒联在全球已注册会员国来为标准的话,乒乓球在全球的各个单项协会当中应该是排在第一或者是第二,我们大概有两百多个注册的成员单位。在奥运的受欢迎程度上,根据国际奥委会收视率、买卖门票、赞助商等量化评价标准指标,乒乓球基本都在前几名,从这方面来讲,乒乓球运动的普及没有任何问题,

      但与此同时,乒乓球确实需要在全球商业化层面上要下大力气去推动。8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顶级运动员、我们的前辈们退役下来以后,都要到欧洲和日本打球,因为这些国家的俱乐部的收入还不错,也有职业联赛,但反而是外国人来我们的乒超打联赛,那么中国成了职业化程度、商业化程度或者简单来说收入更好的地方。在全球来讲,虽然我们的乒超时间不长,一个赛季不长,但收入不错。从乒乓球运动商业化来看,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发展态势,但只有乒超好像还不太够。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在普及层面上,它更重要是在普及提高商业化程度都要有,国际乒联任重道远。

      体坛+:说到改革,乒联的“邻居”羽联这些年更多地是在借鉴网球职业赛事的设置,这些年乒联同样在摸索改革的方向,那在您看来,乒联也需要这样的借鉴?

      邓亚萍: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文化和历史。所以说我们需要关注运动项目的文化的挖掘,历史的传承以及这个运动到底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这个不仅仅是是国际乒联的一种责任,所有参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人也应该奉献一份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需要调动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的积极性,而不是说某些运动只是某些国家在“玩”。 比如乒乓球运动老少皆宜,这就是一个值得挖掘的点,我们需要挖掘这个项目真正能够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好处。

      体坛+:这些年国际乒坛的局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动,国乒虽然强大,但是也有来自他国的选手挑战着国乒的地位,甚至乒联方面也会在奖项上“照顾”一下他国。许多网友可能会认为乒联有“打压”中国的趋势,不知道您对于这样的想法和乒坛有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如何看待?

      邓亚萍:中国队本身很强,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把中国队打败,这是很正常的,竞技体育就是如此。但另外一个方面,运动之所以精彩,其实应该有更多的挑战的对手,或者能够对抗的对手,让比赛更有悬念,才更有意思才更好看。

      其实在我看来,国人观众的心态已经成熟了很多。现在大家除了觉得“为国争光”特别好之外,如果球员挥出自己的水平、打出自己的风格,甚至有很张扬的一种个性,都会有很多赞扬声。作为中国观众想要自己国家的选手赢,其实不难理解,但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让比赛更精彩。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