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老大到杜老板!揭秘杜兰特的商业王国

记者罗珂报道
勇士客场击败湖人的第二天,杜兰特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上午和Brat公司开会,中午接受ESPN独家专访,下午去贝弗利山庄,然后坐飞机去华盛顿特区参加特莱克学院的开幕式——这是所位于马里兰州,能帮助某些高中生继续学业的学校。
这样的生活对于NBA超级巨星杜兰特而言,已经习惯了,他也乐在其中。“我想做些自己喜欢的,而且够酷的事儿。”名气大了之后,杜兰特有更多机会接触更多人,有更多机会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投资。许多商界巨头、娱乐名人、时尚大咖都和杜兰特成了朋友,过去几个夏天他们经常一起在度假村游玩。在杜兰特的人生中,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可能,他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样抓住火花般一闪而逝的机会,而是做出正确的决定即可。
完美角色转换,当老板得心应手
名人成功打造一个品牌,就像命中一记完美跳投,往往不需要使出吃奶力气,而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前,职业球员都会在退役后才开始经商,不过现在,他们只需要找到职业且可靠的团队来帮自己打理,再找准切入点,就可以球场商场双丰收。
职业生涯早期,杜兰特还属于模仿阶段:做前辈们做过的生意,接前辈们接过的代言。“佳得乐、麦当劳、Upper Deck球星卡……以前这些东西我都想参与,因为我看到了其他伟大球星都是这么做的。”杜兰特回忆道。不过渐渐的,他已经不满足了。
“你还是想把空闲时间都占满吧。”听了杜兰特的话,克莱曼如是说。
杜兰特和克莱曼已经合作快六年了,后者的职责就是帮前者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以及充分利用好杜兰特的个人资源。对于什么都想试试的杜兰特,从多如牛毛的投资邀约里优中选优,简直会让他发疯。几年前,克莱曼还特别提醒杜兰特:“你要知道,享受生活也应该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
杜兰特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试图搞明白,作为NBA巨星应该做什么。克莱曼也早早就提醒过他,要做你坚信是对的,或者非常感兴趣的事。对这个创业公司的产品发自内心地喜欢,或者对公司创始人的理念无比赞同,就可以考虑投资了,不要害怕失败。
以杜兰特投资外卖公司Postmates为例。“有一天我饿了,克莱曼对我说,Postmates可以帮我叫来任何想吃的食物。”杜兰特说,“当时我很吃惊,就问克莱曼,他们的手机APP开发出来了吗?你能把这个公司的负责人请来吗?可以告诉对方我们想参与投资,因为我认为未来人们每天都要用到它。”不久之后的2016年6月,杜兰特团队入股了Postmates,截至今年1月,Postmates的市值已经是那时的10倍。
当然,在杜兰特表达出强烈的兴趣后,其商业团队还需要对被投资方进行严格的评估。杜兰特说,他对商业很有兴趣,也习惯在投资前了解这家公司的创立过程。从感兴趣到真砸钱,迄今杜兰特团队已经投资了约50家公司,从冷榨果汁到无人机,再到头戴耳机,几乎覆盖了各个领域。
公司迁往纽约,他要进军大市场
作为杜兰特的公司合伙人和亲密合作者,克莱曼是其每天起床后第一个或第二个要联络沟通的人。如果杜兰特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他通常也会第一时间咨询克莱曼的意见。这不仅仅是商业伙伴的关系,杜兰特和克莱曼之间更像是密不可分的友谊,他们也乐意称呼对方为“我最好的朋友”或者是“好兄弟”。
熟悉杜兰特的人,会对他和克莱曼成为密友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两人的成长轨迹差距太远。克莱曼在纽约长大,读名牌中学;杜兰特则在贫民区生活,中学时只能搭几小时公共交通去上学。克莱曼性格外向,爱结交朋友,经常和他人深夜煲电话粥,喜欢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杜兰特性格内向,敏感多变,喜欢思考,好朋友不多。
2013年确定和克莱曼合作前,杜兰特和另外两名合伙人都分道扬镳。“我们的相遇是天赐良机。”杜兰特说,“双方都挖掘出了对方的很多潜质。”
至于两人初次相遇,则要追溯到2008年的Jay-Z演唱会。当时克莱曼是说唱歌手Wale带来的朋友,而Wale和杜兰特是老乡。演唱会开始前,Jay-Z的经纪人邀请杜兰特去后台一叙,当时只有19岁的杜兰特简直不敢相信。“当时我不过是个NBA新秀,根本没资格去那里做客。”杜兰特回忆道,“或许我只是进去看看科比和勒布朗们在不在里面,我是不会去那里和他们聊天的,我还没到那个级别呢。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进后台,等我有了更多经验,知道和别人交谈能让自己收获良多,就更能够自如地应对这类事情。”
克莱曼也喜欢提及这段往事,这也反映出了两人之间的差距,以及他们沟通最频繁的主题。克莱曼总是劝杜兰特多走出去交际,但杜兰特却喜欢远离焦点。除了篮球,这个年轻人不愿意做太多改变。“我知道克莱曼希望我能够多做些,向外界展示我们取得的成就。”杜兰特坦言,“但我不希望行事太张扬,不希望别人认为我是在借此嘚瑟。”
换个角度看,杜兰特只是坚持做自己,而不像做个沽名钓誉之徒。如今的他终究还是个现役NBA球员,经商赚钱还需要克莱曼主要负责。日前,杜兰特经过深思熟虑,才将自己的Thirty Five Ventures公司搬到了纽约。“我只是认为在纽约能有更多机会。”他解释道,“而且我认为如果太过刻意远离外界关注,也不是什么好事。”
听到这里,克莱曼笑了,毕竟杜兰特做出了改变,这是件好事。“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会影响我。当然我更希望外界能更认可杜兰特一些。”
十多年过去了,杜兰特总算搞清楚应该如何和别人交流。不过在遇到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时,他还是更倾向于倾听对方的回答,而不是自己为对方答疑解惑。
有钱了就做慈善,1000万建学习中心
从乔丹创立Jordan品牌算起,过去20年时间里,超级体育明星们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就像Jay-Z们颠覆了音乐界一样。而且,金州勇士的这些球员们,将这类改变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和速度。伊戈达拉和库里已经和来到勇士主场看球的硅谷精英们打成一片,而2016年勇士组团去汉普敦招募杜兰特时,来湾区边打球边投资这个计划,也是吸引杜兰特前来的重要因素。
“当时我们对他说,‘听着兄弟,我们这里就像家一样,而且这对你的生意也有帮助。’”谈到招募杜兰特,伊戈达拉说,“我们知道你也想开拓自己的生意,来这里的话我们会竭力帮你的,而且老板也会无条件力挺你。”
没错,勇士老板乔·拉科布就是个非常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他非常支持球员涉足这方面,这也是他想打造的球队文化。“我做了30年投资,一直都很成功。在人生后半段,我希望能够再造一番事业,这种事才能够刺激到我。”拉科布说,“后来我找到了目标,就是投身体育界。我想说的是,你的第一事业可能刚步入正轨,但你可以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二事业了。我希望在你的第一事业临近结束时,已经为第二事业彻底做好准备。现在我做的就是这样的事,希望手下的球员们也有同样理念。虽然作为球员他们并不懂投资,但是可以学,向成功者学,从小投资开始积累经验。等到退役的时候,希望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开启新的人生。”
不过,杜兰特似乎还没有想那么长远。当被问到退役后的生活想怎么过,他的回答实在不像个商界人士。“退役后,我想可能会住在蒙大拿州的某个牧场,依山傍水的。具体做什么工作我不知道,只是希望能够衣食不愁地生活下去。”
是的,杜兰特刚刚30岁,他的NBA生涯还有很长,没人能够笃定他会在勇士待到退役,说不定未来还会在另外一支球队重起炉灶。不过他很确定,自己要在球场上和球场外都创造一段传奇。
除了投资赚钱,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杜兰特也在扩张自己的慈善版图。
他出资整整1000万美元,建立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习中心,就位于前文提到的特莱克学院里。他会对自己资助的孩子们说:“这座建筑上的名字是我的,但它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在这里待的时间远远比我长,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即便年薪高达3000万,建造学习中心的钱对杜兰特而言仍然是一笔巨款,但他认为值得,因为这笔“投资”能够改变许多和他有着同样同年的穷孩子的人生轨迹,或许未来他们中间会出现下一个杜兰特。刚刚过去的2018年,杜兰特还向自己的母校得克萨斯大学捐了300万,捐助对象是包括篮球队在内的体育项目。“这不算什么,我们已经赚了很多钱,应该做些回馈社会的事。”杜兰特说。
开幕式上,接受邀请前来采访的媒体不多,而且在杜兰特和孩子们会面时,并没有允许媒体进行拍摄报道。杜兰特不想借此宣传自己,他只是希望这些孩子读中学甚至大学的时候,能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课外辅导,能够积极参加假期活动,能够接受多种技能培训,最终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做着不同的事情,但总有些东西让我们聚在一起。”杜兰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