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兴:新政遏制中超烧钱 金元拯救不了中国足球

记者马德兴述评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常常喜欢用“五年”来进行一个小的阶段性总结或规划。自从2013年恒大队靠着“金元”快速取得亚冠联赛冠军之后,应该说中国足球全面开启了“金元时代”。在金钱的引领下,各种资本疯狂介入中国足球,某种程度上让中国足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至2018年底,恰好也正是一个五年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金元根本就救不了中国足球,中超的火红反而让中国足球的国际竞争力越发薄弱。
也正因为此,最近一两年来,各种限制性的规定、政策陆续出台。因而,如何避免国内资源被垄断、真正让竞争成为市场的主导,才应该是中国职业联赛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在刚刚过去的2019赛季转会市场上,“冷清”或许是最大的特征,但这种“冷清”一方面是中国足协去年底在上海召开的联赛总结大会上公布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新政,其中“四帽”等细则的出台,明确规定了俱乐部每个赛季的投入限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超转会市场的活跃性。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整个经济大环境尤其是国内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大多数都是房地产商,行业的不景气,自然也影响到了俱乐部自身的投入。某种程度上,中超联赛转会市场的不活跃,与国内中甲、中乙俱乐部因为经济原因相继宣布退出或变更的情况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这么说,今年的中超冬窗期转会是最近五年来最为冷清的一次,不仅中超各队在外援引进方面没有太多的动静,即便是内援的转会也较往年少了许多,更多地是以租借的方式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冷清”相信是更多的俱乐部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靠“烧钱”完全不可能拯救中国足球。也就是说,是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在认识、认知上的一种提升与提高,希望能够用更好地方式与方法来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应该说,这更是一种积极的、可喜的认知,也是对此前五年一个周期“金元时代”反思与总结的结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像武磊能够走出去这样一件令人高兴、甚至具有引导意义的事件。
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徘徊不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管理者的政策朝令夕改,让中国足球始终处于动荡摇摆之中,再加上其中有太多的“投机者”见利忘义,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足球的混乱。如今,在一系列新政的影响下,遏制中超“烧钱”的目的,暂时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无法拿出更有效的办法、让各界看到中国足球发展的真正方向与目标,则“金元时代”终结之后,中国职业联赛或许又会重新陷入到迷茫之中。这在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并非没有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