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我教西班牙人的极端球迷喊“武磊NB”

体坛+记者闫旭发自巴塞罗那
晚起三慌。赛前两个小时方才洗漱完毕,洗头和梳头都来不及,笔者便匆匆赶往球场。西班牙人的比赛在中午进行,对中国球迷确是福音,但对于笔者却是挑战。还没下地铁,首发名单便已经被球迷们广为知晓,赛前官方的球迷活动日也要错过了。如果武磊不进球,今天写什么好呢?武磊的表现日趋稳定,同行的记者从无到有,想挖掘新的亮点,也没那么简单了。
但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在与球场一街之隔的酒吧门前,北看台极端球迷组织Curva RCDE的成员们已经逐渐聚集了起来。他们举着酒杯高唱着助威歌曲,由于今天是西班牙的狂欢节,他们中有人还穿着节日的服饰。笔者刚举起手机准备拍摄视频,“武磊,武磊”的呐喊便取代了歌声。我挥起拳头作为回应,阵营中传来一阵欢呼,并邀请我一同加入了他们的赛前集会。
之前的几场比赛中,由于球场布局原因,我与南看台的球迷组织“Juvenil”接触频繁,和北看台的近距离接触尚是首次。他们把这位突然闯入的中国记者招呼过来,争先恐后地请我喝啤酒,我则拿口袋里的“中南海”作交换。随后他们将我高高抛起,还用“武磊,武磊”的呐喊声打着节拍。由于在国内曾是类似组织的成员,所以笔者还算懂得“行规”。对于有时会排斥媒体的他们,必须在彼此的认同之下,方能百无禁忌地与媒体交流。
Curva RCDE的成员对于两个球迷组织的介绍,印证了笔者此前的猜测。位于北侧的他们信奉“一个西班牙”的政治立场,南侧的Juvenil对此则稍显动摇。“你认识Puigdemont吗?”一位北看台成员问了三次,我才意识到此人是加泰罗尼亚独立的领导者。等我摆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对他的骂声就已经从身后的球迷阵营中传出。而在交谈之余,笔者还顺便给他们开了小灶:“知道中文怎么夸武磊吗?武磊NB,新旧的New,蜜蜂的Bee。”
Curva RCDE赛前集会
至于另一边的Juvenil,本场比赛已经是笔者第3次与其接触了。对阵巴列卡诺,我前往他们的“阵地”拍摄他们高喊武磊名字的场面,上周迎战韦斯卡时,我则帮助《足球周刊》采访领喊塞尔吉奥。至于本场比赛,笔者起初只想陪同同行的另外几位中国记者,采访Juvenil组织的几位代表,不料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我的预料。
Juvenil看台入口处的标识
Juvenil依旧不愿意“摆拍”自己的助威,我们一行只能留在看台中,等待下半场比赛开始。可缺视频素材的又不是我,看到球迷们跟着塞尔吉奥的指挥高歌起来,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2009年时,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我,曾在球迷组织身旁“蹭”着为北京国安助威。不想10年后,相同的场景竟在西班牙重演了。下半场比赛很快便开始了,但找到了新的报道重点的我们,或许已经无需回到媒体席:今天的主角是看台上的这些人。
足球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对于球员是如此,对于球迷更是如此。熟悉的节拍曲调,其中的半数我都无缝衔接。就连此前并未接触过类似文化的同行女记者,也跟着节拍将手举过头顶。西班牙人的进攻推到远端,我看到一个两位数号码,穿一双绿色球鞋的球员,从禁区左侧将球送进球门。便猛地蹦了起来。等现场广播念出埃尔莫索的名字,我才后知后觉道,自己把22认成了24号。结果等到武磊真的进球,我反倒没有那么兴奋了。
武磊庆祝个人西甲首球
武磊赛后接受混合采访
武磊的进球,对于他本人而言,其实无非是蛋糕上的樱桃。之前高光了数场比赛,终于有一粒进球作为回报。对于笔者也亦然。在武磊将球送进对方大门的同时,身旁的球迷们便炸开了锅,他们紧紧抱住我,庆祝中国球员的西甲首球。我近距离拍下了他们的庆祝场景,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在西班牙人俱乐部的历史上,这都将会是值得纪念的瞬间。等到完场我们分别时,看台上庆祝武磊进球的小视频已经火遍中国互联网。看到双双来到100+的转发与评论,Juvenil的负责人大卫张大了嘴巴。
武磊不出意料地出现在了赛后的混采区。“这个进球会让我永生难忘,我没想到进球来得这么快。”面对当地记者的提问,往往不苟言笑的武磊,也露出了喜悦的神情。这个中国球员在媒体中的受关注程度,已经让笔者在最近的几周内深有感触,今天的进球则将这样的关注推向高潮。“博尔哈为什么没出来接受混采?”纳闷归纳闷,笔者还是没有继续等他。等到回家打开赛后统计,我才知道最终的比分是3比1而不是4比1——“熊猫”的第二粒进球越位了,但在看台上,我竟然始终没有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