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蒂姆的“硬”让费德勒露出老父亲般宠溺笑容

记者张奔斗报道
仅仅12天之前,手拿一份印第安维尔斯大赛的签表,又有谁会想到,带着3胜4负来到这里的蒂姆以及外卡球员安德莱斯库,能够赢得本届大赛的男女单打冠军?
但这的确发生了。本赛季的19站ATP赛事,诞生了19位不同的冠军;WTA赛事则有13站,冠军竟也有13位。没有什么能比这两个数据更能说明当今男女网坛的开放性格局,打到3月中旬男女巡回赛冠军还根本不带重样儿的,不知是不是公开赛年代的头一回?
一定有杠精不服来杠:这两年的女子网坛格局倒真的是开放了,在年初澳网大坂直美背靠背连下两个大满贯之前,连续诞生了8位不同的大满贯女单冠军。但男子网坛哪里有什么所谓的“开放格局”?大满贯不还是三巨头的专属领地。
呃……说得也是。但至少在ATP1000大师赛这个层面,格局真的已门户大开。蒂姆是过去10站大师赛中诞生的第5位大师赛首冠球员,另4位是索克、德尔波特罗、伊斯内尔与卡恰诺夫。而在那之前,诞生5位大师赛首冠球员,竟然耗费了多达62站大师赛事——从2011年的印第安维尔斯到2017年的上海,5位球员分别是费雷尔、瓦林卡、西里奇、兹维列夫与迪米。
其实,所谓新陈代谢,所谓抢班夺权,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节奏呀!大满贯冠军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年轻人就是先在中小赛事中敛集冠军和经验,然后在大师赛中取得突破,最终在大满贯赛事伺机冲击冠军。
在开放性格局之下,蒂姆的这个冠军,也打开了人们对于他本人以及新生代群体的想象空间。新生代球员中,蒂姆从来就是场地偏好最重的一个,他之前的两个大师赛决赛经历都来自红土,过去两年在马德里决赛分别负于纳达尔和兹维列夫。没想到,蒂姆的大师赛首冠来自第五大满贯的硬地——红土小王子?硬地也很硬!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南加州的这片硬地球场也许是全世界场地性质最接近红土的硬地。正如蒂姆自己分析的那样,球速慢、高弹跳、球在沙漠气候中飞行又挺快,非常适合他的上旋抽拉。不过,本次大师赛的成功加上去年美网八强赛能与纳达尔恶战五盘马拉松,应能增强蒂姆在硬地球场的自信。《纽约时报》撰稿人罗森博格的观察很有道理,“在这个全球场地普遍减速变慢的时代,硬地没有理由不成为蒂姆又一个擅长的场地类型。”
当然,也必须点赞蒂姆在硬地球场上的技术精进。他的发球令人印象深刻,决赛中挽救了11个破发点中的9个,整项赛事的破发挽救率也高达82%,与他本站赛事之前今年58%的这项统计对比鲜明。此外,蒂姆总给人大开大合猛冲猛打之感,得分与失误齐飞的印象;但本次赛事半决赛和拉奥尼奇大干了两个半小时,他的非受迫性失误竟然控制在不上双的9个。合理的得分失误配比,标志着蒂姆的成熟。
费德勒赛后承认,蒂姆几乎球球重击的打法,的确给他带来不小压力。而蒂姆决赛中体现出的出色力量与速度,他在赛后略带羞涩地承认,“这是来自父母的礼物,我非常幸运。”
蒂姆用这个冠军一举逆转了战绩糟糕且身体有恙的赛季开局,他也在红土、草地和硬地三种类型上都击败了费德勒。颁奖仪式上,从小就喜爱费德勒的蒂姆拿着话筒面对着偶像开了一个谦恭的玩笑:“我觉得根本没资格恭喜你,毕竟你比我多拿了88个冠军。”而费德勒颁奖致辞轻松愉悦,全无输球的不快,蒂姆发言时他更是全程宠溺脸。很显然,人美心善的蒂姆,是一位他非常乐见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别忘了,费德勒当年的大师赛首冠,同样来自这里——那已是遥远的2004。漫长15年过去,他仍在这项赛事的决赛赛场,这本身就足够不可思议。
只是遗憾的是,继去年决赛负于德尔波特罗之后,他已连续两年错失冠军。但对于这个年龄的费德勒来说,他仍在打,仍在享受网球,仍然保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费德勒透露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过去三周我一直在参赛,但我的身体感觉仍然非常好,我会飞往迈阿密。”而在颁奖仪式上,他也留给球迷一句重要的承诺,“希望我们明年再来,这是当然的。”
“我很想看看今年迈阿密的新赛场呢!”费德勒笑眯眯地期待。迈阿密大师赛今年搬家,启用全新球场。人们都以为,费德勒已经经历过一位网球运动员所能经历过的所有事;但可贵的是,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