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双边锋+双边卫=沉闷 西班牙练兵事倍功半

李森03-28 18:03

体坛周报记者李森述评

19831221日,西班牙必须在对马耳他的小组赛打进11球以上,才有资格晋级1984年法国欧洲杯决赛圈。结果经过90分钟的鏖战之后,锋线上的桑蒂利亚纳和林孔分别上演大四喜,西班牙居然以121重创对手,书写了足球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为了让新一代的球迷能了解和记住国家队的光辉一页,西班牙媒体在本轮欧预赛对马耳他赛前,反复重温了该场比赛的进球录像。然而赛前的这番“怀旧”并没有取得什么理想的效果,西班牙最终在马耳他只获得了一场20的“小胜”。

媒体在赛后第二天打出了“从12120的大滑坡!”这样的醒目标题,来奚落现在这支西班牙队的今非昔比,而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反差的球迷,也在网络调查中纷纷投票抗议恩里克的足球“乏味”。但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背景,当年那支主场作战的西班牙队为了入围欧洲杯而做出殊死一搏,场上球员个个如猛虎下山,而现在这支国家队正处于海选和调试阶段,恩里克在意的只有3分。

双边卫?杀鸡焉用牛刀

比赛当天上午,国家队传来了不幸的消息,恩里克因家人健康危急不得不提前回国,将这场比赛的指挥权交给了年轻的副手莫雷诺。虽然临阵换帅,但球队继续调试新人的大方向并未改变:恩里克在本期大名单张召入了阿尔瓦、加亚和贝尔纳特三名左后卫,让贝尔纳特客串左边锋的试验还会按计划进行;恩里克坚持要给莫拉塔竖立信心,不管这位中锋在三天前如何错失良机,对马耳他的比赛他还将继续首发……

幸运的是,莫拉塔果真在比赛中打进两球:上半场埃尔莫索的后场长传,以及下半场纳瓦斯的精确传中,分别助攻莫拉塔取得进球。但让人担心的是,西班牙在全场控球率达到83%的情况下,却没能打出高质量的短传渗透,进攻节奏缺乏变化也让他们创造出的威胁机会少于上一场对挪威的比赛,其原因在于,西班牙队在练“兵”和练“阵”的时候,没有做到对号入座。

双边锋和双边卫打法,是西班牙队在大赛决赛圈中必需准备的备选方案,比如遇到对手强打边路攻势,或者在边路拥有实力突出的球星时,能对其采取前后夹击。但对付马耳他这样弱旅,这招显然是多余的。当马耳他采取全线退守,贝尔纳特在前场又缺乏单兵个人突破时,等于让球队白白浪费一个场上名额。直到第56分钟,莫雷诺用善长盘带的穆尼亚因替下贝尔纳特,场面才有所改观。

与边后卫贝尔纳特在前场有劲使不出相反,阿森西奥碌碌无为的原因,和他场上位置的不对号有关。右边锋本来是阿森西奥喜爱的一个区域,因为在那里能方便他左脚在外围射门。但由于马耳当晚采取全线退守,这样一来不仅压缩掉了阿森西奥的活动空间,而如果利用他来打深度,让他负责下底后传中,他的右脚却又不像左脚那么好使。全场比赛他唯一一次像样的传中(第30分钟),是到底线后回扣,再转身用左脚传的。

更让他无奈的是,自己不能和非前锋出身的贝尔纳特自由换位,比赛中阿森西奥虽然拿球的机会不少,却始终不能尽兴。看着也觉得别扭的莫雷诺,只能在第65分钟换上纳瓦斯来完成右路传中的任务。而纳瓦斯上场不久后便为莫拉塔送出一记助攻,说明莫雷诺的这次调整非常到位。

阵型和主力都定不下来

不管是阿拉贡内斯、博斯克还是洛佩特吉,恩里克的前任们组队时都不会忽略两个原则:一是在整体打法上或接近巴萨或接近皇马,因为队中这两队的球员最多;二是在调试球队时尽量让同一区域的球员互相熟悉,比如在中场同时派上巴萨系或马竞系的球员,但由于恩里克本期国家队的成员来自13个不同俱乐部,彼此在配合上很难短时间内达到默契。本来想让尽可能多的球员获得出场机会,却没料到由于场上位置的重叠,使他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按计划,贝尔纳特、莫拉塔和阿森西奥组成三前锋,人们一度把二线进攻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后的萨乌尔和卡纳莱斯身上,前者的前插助攻很有突然性,也有一脚远射的功夫,而后者本赛季在贝蒂斯也发挥出了很高的水平。然而萨乌尔本场不仅两度错失了必进之球,右脚将的他还经常跑到右路抢了卡纳莱斯的戏,卡纳莱斯本场除了2次射偏之外,其余精力都放在长传转移上,而他的特长本应是禁区外围的致命一传。

让所有入选的球员都得到出场机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轮换的幅度太大,考虑首发名单时的不周全,却也会影响到比赛的质量。再加上恩里克说他心目中“准国脚的名单多达72人”,可见他的海选和试验在今后还将继续。因此,只要小组赛西班牙还在继续赢球,球迷就只能保持耐心,毕竟现在恩里克连常规打法都没有确定,又怎么谈得上确定11人的常规首发呢?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