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董倡硕
因为中国队小组赛成绩不佳,李楠也随之陷入舆论的旋涡之中。他口中经常出现的“手枪”、“牛角”、“钻石”这些战术术语成为了球迷们茶余饭后消费的热点。而就在刚刚结束的2020东京奥运资格争夺关键战役中,正是李楠战术板上最常见的战术,成为了帮助郭艾伦在最后时刻连得五分锁定胜局的关键。这个战术,就是西班牙挡拆。
通过对比赛的复盘,我们不难发现,在比赛还剩下1分10秒时,赵继伟持球通过半场,包括赵继伟本人、郭艾伦、易建联以及场边的李楠,全部右手握拳,示意球队在这关键一攻中使用西班牙挡拆。
通过上线的运转球,郭艾伦来到弧顶持球,易建联首先提供第一次挡拆,而赵继伟则立刻抵住本该换防郭艾伦的罗健儿,提供二次挡拆。
经过这两次掩护,全场比赛几乎没下场喘过气儿的罗健儿显然已经找不着北,韩国队篮下完全被放空,郭艾伦在对手不设防的情况下打进了反超一球。
中国队以72比71重新掌握比赛主动之后,韩国队叫出暂停。在暂停之中,李楠执导的布置非常明确:“不管他们的进攻成不成,我们回来还是拳头!”而这个拳头,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上文提到的西班牙挡拆。
果不其然,在中国队再次掌握进攻球权之后,尽管易建联拥有背身单吃的机会,但是全队上下还是将西班牙挡拆作为第一进攻终结方式。于是,我们就在最后40秒的时候,看到中国队打出了一套与上次进攻完全相同的套路:郭艾伦上线持球,易建联首先提供第一次挡拆,只不过这次提供二次挡拆的成为了方硕。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看出韩国队的超高的战术素养和应变能力。在第一次吃了亏之后,他们立刻进行调整,在郭艾伦和易建联进行挡拆之后,不再进行换防。主要盯防郭艾伦的李政炫全程锁死郭艾伦,不放其轻松得分的机会。郭艾伦进攻受阻退回外线,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中国队的西班牙挡拆已经被韩国破解,宣告失败。只不过,郭艾伦抓住了韩国队无视自己三分能力的防守漏洞,见血封喉,连得五分,成为了中国队的英雄。
实际上,西班牙挡拆是中国队十分常用的战术之一,早在小组赛首轮对阵科特迪瓦的比赛中,就已经大量出现在郭艾伦的持球进攻回合之中,那么这个将中国队从悬崖边拉回来的西班牙挡拆究竟是什么呢?
恰如其名,网络上最受到公众认可的说法就是,这个挡拆就是西班牙国家队经常在FIBA赛场上使用的战术,并在2016年左右开始在欧洲赛场上流行。可是就如同“欧洲步其实由南美革命家卡斯特罗发明的”争议一样,关于这个战术的起源,实则众说纷纭。在去年的2019年篮球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多支球队都非常中意使用各种变种衍化的西班牙挡拆。
来自德国的一位数据专家西蒙·詹斯奇就在推特上写道:“提醒诸位,欧洲篮球教父奥布拉多维奇率领的帕纳新纳科斯队,在2002年欧冠决赛里就曾上演这样的挡拆战术,当时对手是拥有吉诺比利的博洛尼亚队。”
抽丝剥茧,其实西班牙挡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实际上,这就是围绕持球人进行的一个二次挡拆,从而制造防守混乱,获得直接攻击篮下和弧顶三分的机会。这个战术通常被那些拥有顶级持球人的球队所使用,包括休斯敦火箭,以及在去年季后赛中披荆斩棘的多伦多猛龙。
在火箭队的这组进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内内与戈登均帮助哈登分别针对斯玛特和霍福德进行了挡拆,帮助哈登直插篮下完成得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基本的西班牙挡拆战术中,进行二次挡拆的射手也要直接上提弧顶,等待三分球投射的机会。
如此看来,帮助中国队涉险过关的西班牙挡拆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欧洲进口产品,而是一个早已火遍欧洲和NBA舞台的网红战术。不过,这篇文章仅仅是帮助球迷们简单了解西班牙挡拆的本质,其一系列的衍生战术变化则是相当复杂,在这里也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科普与介绍。
仅仅通过这些笔墨,相信大家已经对这个中国队的救命战术有了基本的认识,等到中国男篮下一场对阵尼日利亚,你们也可以拿出懂球帝的样子,来给身边的朋友进行些许科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