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年轻人的游戏。
本季的英超,青春气息随处可见。突出的例子是切尔西、曼联、阿森纳和莱斯特城。这四队不仅有多名新人首秀,大部分还是本土球员。亚伯拉罕、芒特、托莫里、萨卡、格林伍德、詹姆斯和哈里威尔逊在这个赛季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突破。算上上赛季出头的奥多伊、福登、朗斯塔夫等多名新人,英超迈进了吐故纳新,换岗接班的时代。
不光是场上涌现出一批二十岁左右的好苗子,教练席上也出现了一批少壮派。上周六的八场比赛,其中三场双方的主教练不到四十九岁,另有四位主帅不到四十七。兰帕德(41岁)和波特(44岁)是本轮对阵中,两位最年轻的主教练。一般而言,顶级联赛的主教练平均年龄是四十五岁。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踢到三十五六退役,转而考牌从事教练工作。经过三五年基层磨练,大约在四十出头时得到职业生涯第一份重要工作。
运气好的,一出山就是顶级联赛的俱乐部,略差一点,可能从二、三级联赛练手,顺利的话,四十五岁上下就会有大俱乐部找你。英超将帅几乎同时年轻化,不是个例,亦非逆流,而是趋势。主观上,年轻教练到了测试自身水平的年纪,需在更高层次和更大平台上展现实力;客观上,职业教练是“高危”行业,俱乐部面临成绩压力,张三玩不转,那就让李四、王五来。多试几个,总有一位适合你。
弗格森收山时,舆论慨叹:一个时代结束了;温格卸任时,媒体又说:最后一头恐龙也退隐了。英超的历史,很大程度上由弗格森和温格等人接棒谱写。弗格森在曼联上任时不到四十五,正值年富力强。他在圣米伦正式起步才三十多岁。温格执教阿森纳,还差一个月满四十七。他在南锡出道时,年方三十五岁。同时代的名帅,其执教生涯也大致循这个模式。越是竞争激烈的联赛,越需要才能和阅历丰富的主帅。英超争夺最残酷,要么你有突出的能力,比如瓜迪奥拉和克洛普,要么你混江湖多年,比如霍奇森和佩莱格里尼,见多识广。没有这两样,难以在英超立足。
阅历丰富固然是好事,但年纪越大,认知和学习的能力也就越衰减。到了一定岁数,难免固执颟顸,落入经验和教条的窠臼。英超给越来越多年轻教练机会,除了意识到老帅跟不上时代,还希望年轻教练能带来新概念,提拔新人完成换血。买卖球员是俱乐部运营的支柱之一,单纯靠转会周转阵容却无法应付竞争的压力。球员的适应能力,伤病和文化差异,都可能造成一笔巨额转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造血和输血的机制,绝不长久。
少帅要在顶级联赛甚至大俱乐部扎根,成绩第一位,打法第二位,第三是擢新。这三样相辅相成,衔接到位,成功才有希望。钱可以买到人才,但未必买到忠诚,而忠诚又是职业俱乐部较为看重的品质。博斯曼法案,摧毁了职业足球的原生态,职业足球为这个变化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英超运营极为成功,最近七八年扭亏为盈,但投入引援和养兵的成本太高,不是长久之计。让年轻教练塑造自己的球队,将目光转向青训,是良性循环的体现。
兰帕德一上任,就提拔了三位新人,加上前任留下的若干学徒,已有了半支嫡系;索尔斯克亚和曼联都意识到过去五六年砸钱走了弯路,必须重树自己的风格,加快新人的成长。埃梅里经过一年摸索,本季大批推出新人。在这三位少帅之前,波切蒂诺和克洛普已经做出了榜样。罗杰斯为什么放弃凯尔特人的舒适环境,选择莱斯特城?他看到莱斯特城的青训很有潜力。这些四十五六的教练,是英超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