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0位超新星三日赛场鏖战 争金夺银显青春活力!

赵伟仑11-08 08:00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赵伟仑上海报道

随着五声倒计时响起,中国首枚奥运金牌得主许海峰打响赛会第一枪,宣告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于11月1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盛大开幕。在三个比赛日里,包括火箭少女101、R1SE、SNH48、UNINE等团体成员在内的近150位“超新星”运动员向17块金牌发起冲击,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生而为赢”。

赛程赛制更专业

相比于第一届,本届《超新星全运会》打造了一场更加向专业靠拢的真正的体育赛事,这一点在开幕式就得到了体现。与所有大型运动会一样,《超新星全运会》开幕式也有旗手护送会旗入场的环节,而9位护旗手正是上届《超新星全运会》的冠军运动员,在这一刻两届运动会完成了一种传承。此后庄重的运动员代表和裁判员代表的宣誓环节,再次体现了体育精神的神圣。

当许海峰、郎平、邓亚萍、张娟娟、吴敏霞、邹凯6位奥运冠军出现在舞台中央,“超新星”运动员和现场观众的呐喊达到了顶点。接下来的三个比赛日,运动员将以这些奥运冠军为榜样,彰显体育比赛的魅力。

具体到赛制安排上,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也做了很多专业性的调整。首先,电竞和武术两个项目首次被纳入赛事竞技中,前者符合当下的电竞热潮,后者则对推广国粹文化有很大的意义。其次,赛事按照运动员的家乡地域划分为“东西南北中外”六大赛区,最终东部赛区以7金4银7铜的总成绩获得大区总冠军,奖牌榜排名大大提升了团队之间竞争性。

此外,本届赛事在资格赛中设立了非常刺激的“魔王挑战赛”,激励本届运动员挑战上届纪录以获得直播赛资格,最终男子50米短跑大魔王王志文、女子50米短跑大魔王徐梦洁、男子射箭大魔王麦亨利守擂成功,而男子跳高、女子射箭等项目的大魔王则被“挑落马下”重返资格赛测试。这样的结果不仅彰显了体育一切皆有可能的魅力,同时也看到了“超新星”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上升。

选手表现更亮眼

为了帮助“超新星”取得更好的成绩,赛事特别邀请邓亚萍、张娟娟、张琳、张培萌、张豆豆、胡麟鹏、余志豪作为金牌教练团为运动员们提供专业指导。经过过去一年的备战和4期资格赛的训练,“超新星”们的表现最终在三天的决赛中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其中一些人的成绩已经接近于专业水平。

本届赛事诞生的首枚金牌,就打破了第一届的冠军纪录。男子跳高决赛,李昀锐和上届亚军李星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两人在越过去年1米60的冠军成绩之后,仍然在不断刷新赛会纪录。最终,李昀锐轻松跳过1米80的高度,在场地和装备限制的情况下距离男子跳高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只差3厘米。亚军李星则因为试跳次数不足,没能向1米80发起挑战,但也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1米75。

男子射箭预赛中,就出现了木子洋3箭30环的满分成绩,而排在他身后的成绩是4个29环、4个28环,其中28环的4人还要经过加赛才能进入决赛。最终,冠军被射出6箭59环的于小彤获得,亚军韩东君也获得6箭57环的好成绩。女子射箭的成绩同样迎来大幅度提升,冠军吕钊射出了6箭58环,打破了去年6箭47环的纪录。选手们频出好成绩,射箭奥运冠军张娟娟不由得感叹:“下一届恐怕要延长运动员与靶面之间的距离了”。

男子50米游泳,纪凌尘、UNINE李汶翰和杨仕泽三人纷纷打破去年的成绩31秒91,冠军纪凌尘更是把纪录提升到了28秒83。来自火箭少女101的Sunnee同样创造了女子50米游泳的新纪录45秒45。而在男子4×150米接力中,东部赛区以1分19秒99的的成绩打破了去年的纪录1分29秒。

男子50米和150米短跑同样不断刷新历史。王志文将自己创造的50米赛会纪录6秒57提升了0.10秒,张峰则以19秒86打破150米赛会纪录。“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体娱跨界更成功

无论从赛制还是选手的专业表现来看,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体现的不止是超乎想象的紧张刺激,更是体育魅力的破屏而出。而这种由“超新星”们在赛场上所展现出来的带动力,同样是体育产业所需要的。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到,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实现这个目标,光靠体育产业自身的号召力是不够的,体娱合作形成的影响更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持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坚持“体育+”和“+体育”做法,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文化和旅游、娱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超新星全运会》的举办正是“体育+娱乐”或“娱乐+体育”合作形式的成功案例,也是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中国篮协主席、CBA公司董事长姚明也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我们要把自己的圈子去扩得更大一些,不仅局限于体育圈子。跟娱乐圈的互动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关键的是我们应该借鉴这种思维模式,使我们的粉丝群和参与者变得越来越多。”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赵伟仑

体坛+篮球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