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赵伟仑
克里斯·保罗在篮球这项运动上所拥有的嗅觉,真的达到了天才级别。球场上的每个位置、每个角度,几乎都在保罗的可视范围之内。他不仅能先于其他人看到并抓住潜在的机会,甚至能在机会出现之前就做出选择。
保罗也是一个偏执狂,控制欲极强。他的球队不能趋于本能运行,而是要像一台机器无差错运转。保罗追求的极致完美也会让队友感到紧张,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大,保罗的这种特质更加明显。
但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克里斯·保罗,本赛季的雷霆才能塑造独特的风格。他们拥有条理清晰令人窒息的防守体系,高效的挡拆进攻,关键时刻的夺命能力。他们利用每一个优势,抓住每一次错位的机会。
在这个时代,保罗不是球场上的速度精灵,雷霆也不是快速进攻的球队,但他们生存得很好。
为什么我们称赞保罗对这项运动的极致嗅觉?因为他深知适者生存的硬道理,更知道如何生存。凭借超强的意识,保罗发现了一种在慢节奏中掌控比赛的独门绝学:转换进攻中,追身跟在对手回防大个球员的身后,让对手给自己创造出最快的进攻机会。
保罗的秘诀听起来很奇怪,甚至有些违背常理,但这确实是保罗的篮球哲学。
不信的话,你就看看下面这次进攻,保罗是如何利用艾顿庞大的身躯,得到一次轻松的空位三分机会。
以及,保罗在推进过程中不断靠近回防的约基奇,然后利用对方身体超越自己的一瞬间,创造出无人防守的机会。
下面这次进攻,保罗利用了队友诺埃尔的挡拆,但根本还是利用对方大个子锡安·威廉姆森回防路线创造出的进攻机会。
无论最终进攻结果是命中、投丢还是失误,追身跟随对手的大个子一直是保罗的特长。这样的推进可能不是常规方式,但产生的效果丝毫不逊于韦少的强势推进。
而且,这种推进方式极具迷惑性,很容易对手陷入一个艰难抉择:到底是让大个球员直接对位保罗?还是让大个子撤回到篮下,换小个球员盯防保罗?而就在犹豫不决的那一刻,保罗的嗅觉就已经为自己或队友创造出了一次进攻机会。
保罗的推进策略的妙处在于,无论是否利用队友的掩护,他都能得到同样的进攻效果。他可以利用队友亚当斯或诺埃尔的掩护获得出手空间,也可以跟在对手退防大个球员的身后,得到进攻机会。
甚至,保罗可以让对手的大个球员成为自己的掩护。比如下面这次进攻,退防的怀特塞德及时发现了身后的保罗,为了不让对方得逞,白边马上转过身,但他没有想到,保罗再次利用他为自己创造了掩护机会,怀特塞德严严实实地把利拉德挡在身后。如果怀特塞德穿的是雷霆球衣,那么这绝对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挡拆。
同样,凯尔特人中锋泰斯也被保罗上了一课。虽然他没有像怀特塞德那样直接挡住队友,但泰斯的降速转身直接给保罗制造了一次Drag Screen战术。
保罗这项独门绝学的关键在于距离的掌控,他必须运球接近退防的大个球员,从而让对方感受到威胁。但距离又不能太近,因为这样对方就能下定决心直接对位。就像顶级长跑运动员一样,前期将自己与对手的距离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伺机而动完成终极超越。
即便对手知道保罗的这项技能,如想防范也会为之付出代价。就像之前所说,保罗可以急停在三分线外出手,也可以利用转变推进方向扰乱对手的防线,从而为队友创造空位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种推进方式的灵活性很大。如果没能直接转化为得分,那么也能很快变为传统的挡拆或单打。若对手出色地完成了对位,保罗就安心等待队友做一次真正的Drag Screen战术;若对手出现了错位防守,保罗绝对不会放过小打大的机会。
追身跟随对手回防中的大个球员,是保罗经过自我剖析后,为了适应现代找到的方法,并且掌控得相当不错。根据数据统计,本赛季在前9秒的进攻时间里,保罗的命中率将近40%,这是自2013-14赛季效力快艇以来的新高。作为对比,保罗去年这项数据的投篮命中率只有24%。
经过去年夏天那笔交易,雷霆的转换推进方式,由韦少的闪电战变为了保罗的迂回战。当然,两种方式各具优势,但现在的雷霆似乎更适应克里斯·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