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今天,乔丹的一封传真改写了公牛的命运

赵伟仑03-19 11:32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赵伟仑

25年前的今天,迈克尔·乔丹宣布正式复出,他所采取的宣布方式也相当符合那个时代的风格:一封传真。

乔丹的经纪人大卫·福尔克回忆说:“这是时代的标志。”

在当时那个时代,电子邮件还是一种比较奢华的辅助通信工具,只有办公室工作人员才会使用,而“dot-com”一词尚未广为人知。当时最流行的互联网连接方式叫做三线呼叫,用户需要通过软盘安装一款软件,然后通过拨号调制解调器连接网络。1994年12月左右,那款上网软件的用户量刚刚达到150万,而且上网访问的范围也有所限制。直到1995年,用户才可以完全访问万维网。

因此,当时传播信息最快、最广泛的方式仍然是发送传真。

1995年3月,有人发现乔丹开始和公牛一起训练,于是关于乔老爷有可能在退役17个月之后重新复出的消息便迅速传开。事实的确如外界所猜测的那样,但乔丹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宣布复出?经纪人福尔克撰写了几个不同版本的新闻稿供乔丹选择。

福尔克回忆说:“他(乔丹)不喜欢这些新闻稿呈现出来的感觉。他说,‘我自己去做’”。于是乔丹随手抓起一张纸,写下了两个单词,囊括了他想表达的一切:“I’m back(我回来了)。”

利用通信线路传输图像和文字这项技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行业标准的形成和台式机的出现才使传真这项技术真正盛行。对数据和信息需求量极大的体育界来说,传真已经成为连接内部外部通信的首选方式。

前NBA传讯部主管布莱恩·麦金太尔说:“我们使用传真传输信息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传真也是实现联盟全球化的理想工具。乔什·罗森菲尔德在1990年成为NBA首位国际公共关系总监,而传真是他与所有联系人之间克服时差最有效的方法。罗森菲尔德早上到达位于纽约的办公室时,通常会有10到15封来自欧洲的传真在等他审阅,而来自日本的传真将在当天工作日结束的时候开始流入。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传真就成为罗森菲尔德生活的一部分,当时罗森菲尔德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主要工作就是把记者从球馆写好的新闻发送回报社。在20世纪80年代,罗森菲尔德来到湖人负责宣传工作,他要一直工作到凌晨,不停地更新球队的比赛记录——那时没有电脑,所以每一页都是新的录入——然后使用酒店的传真机发给下一个对手的公关部门。由于收到的传真上的墨水通常会渗出弄脏,所以接收者必须在复印之前重新录入一遍,然后再分发给媒体。

罗森菲尔德说:“这种方法似乎过时了。”

20世纪90年代,按需传真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球队可以将比赛记录和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上传到主机服务器,记者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得相当信息,只需在传真机上输入相应的代码号。

不过,或许所有和自动化有关的东西都会让人感到冷漠和个性的缺失。纽约人肯定对帕特·莱利通过传真向尼克斯提出辞职的做法感到不满。在被问到关于传真的话题时,帕特·莱利是这么回答的:“无论是发传真、开大会、打电话还是卫星传输,我觉得没什么区别。我在发传真的两周前就已经辞职了,而发传真这件事之所以受到关注,唯一原因是联盟总裁要求我发送传真。”

1995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大卫·福尔克经纪公司的媒体服务总监艾莉森·萨多夫斯基走出淋浴间,看到传真机上的灯在闪烁,是福尔克发来的七条消息,一条比一条紧迫,七条消息表达了相同的主题:“立即到办公室。”

据萨多夫斯基回忆,她在上午11点回复了传真,然后接下来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发送了一封颠覆体育界的传真,这是迈向20 世纪90年代后期公牛王朝的第一步。

萨多夫斯基说:“一切都必须单独完成,这不像发送电子邮件,听起来像是一架马车的运转。” 发送一封传真需要花费几分钟,然后她又要等待接收确认收据。办公室总共有两台传真机,一台用于传出,一台用于传入。如此重磅的一条新闻,萨多夫斯基就是使用这两台机器将传真发给了芝加哥当地媒体、美联社、ESPN、《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重要媒体。

那封传真的全文如下:

华盛顿特区(1995年3月18日)——以下是迈克尔·乔丹通过其个人代理兼经纪人、FAME公司主席大卫·B·福尔克发布的声明,就他职业生涯的未来去向进行回复:

“我回来了。”

这份历史性的声明,不是出自福尔克的点子,但他对于这份只有两个字的声明相当赞叹。福尔克说:“它是那么得文雅,那么得简单,这就是乔丹的复古。”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赵伟仑

体坛+篮球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