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跑步猝死 口罩成“杀手”?

吕明奎05-04 17:50 体坛+原创

康复运动专家吕明奎

    随着国内疫情好转,部分初高中生已经复课,由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体育考试,在家里闭关三个多月,身体素质有所下降的学生们开始了考试项目训练,然而不到10天内,两名花季少年皆因戴口罩上体育课猝死让人痛心,悲剧的发生是体育考试之过,还是口罩之过?

    面对意外的发生,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对于运动了解甚少的人,且没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来说,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当你从事运动的时候,你都属于高风险人群。所以,从运动的规律出发,养成良好的科学运动习惯才是保持健康的正解。

    目前,中国的实质性体育人口比例有限,中国标准的体育人口判定是根据多数居民实际运动情况进行的,即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且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对于正在读中学的青少年来说,这些标准在正常的学校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一些体育运动发展较好的城市,运动的频次和强度还会远超于此。

    但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大部分学生在2-3个月的时间内,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身体机能有不同程度下降也是客观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然进行运动强度较大,时间相对较长的运动,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如1000米跑,可以减少距离,同时也可增加完成的时间。如担心运动成绩下降,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练习的次数,如每次练习时间缩短,但每周增加练习的次数。

    而体育运动并不是只有跑步,而想提高跑步的成绩,也并非只有跑这一种方式。跑步从运动功能的角度分析主要是以有氧代谢为主。

    在疫情期间,避免人员密集,可以采用户外骑自行车的方式进行有氧能力的锻炼,爬山和远足都是可以有效提高有氧代谢的能力,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进行练习,在此不逐一介绍。这些可能需要学校体育老师的更多线上指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方能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有些人把悲剧归结为戴口罩。戴口罩跑步可不可以?当然可以跑,但必须要掌握合适的运动时间和强度。

    戴口罩运动是职业运动训练中的一种方法。基于运动原理的相似性,很多运动实验室研制出了可以模仿高原训练的环境的一系列仪器、器材,其中有一种形似口罩的器材叫做阻氧面罩。阻氧面罩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阻力,增强膈肌的力量,在一些运动项目中被有效使用。

    虽然功能用途不完全相同,但有研究表明戴口罩(阻氧面罩)训练与高原训练从形态和理解层面十分接近。

    高原训练经常会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含氧量较少的环境进行系统的训练,主要目的是利用高原环境制造出的低氧和缺氧对机体的双重刺激。高原训练对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等都有显著的效果。而两种运动方式都属于高强度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接受医学治疗。

    对于长期有规律的参加运动训练的人群来说,无论是戴口罩的阻氧训练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原训练,采用科学可控的进行练习,都是提高身体机能的非常好的方式方法,但对于不经常参加运动,也没有好的运动习惯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严格意义上是禁止的。

    由于在使用这些训练手段时,人体内的血氧浓度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血氧下降,并直接影响机体的有氧能力。这样的训练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导致死亡。

    血氧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目眩等症状,而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急性心肌缺氧,可出现心室颤动以至心跳骤停;严重或长期缺氧,导致心肌衰竭、血压下降、血循环衰竭;更有甚者,缺氧直接损害大脑皮层,造成脑组织的变性和坏死。

    因此无论是从事职业体育的运动者,还是复课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亦或是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爱好者,都须进行科学运动。

    体育运动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是一门科学,像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文化课一样,都是严谨有序的科学。谁都知道刚学数学的时候,不可能给孩子们直接上方程式去解题,体育运动更是如此,需循序渐进,遵循规律,一步步进行才是安全、有效的。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