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棋手外号变迁,繁华一如梦散

谢锐05-18 16:15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谢锐报道  围棋繁荣与否,有几个标准总少不了,棋战多如繁星,学棋冲段孩子如同潮涌,还有就是围棋媒体全面开花,无论是报纸、杂志、网络和手机APP,一应俱全。

围棋繁荣始于日本和韩国,七八十年代,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报社相继举办重量级棋战,直至今日仍维持不变。棋战报道就像章回小说一样刊登于报上,此举能提高报纸销量。比赛过程冗长而单调,但像川端康成名作《名人》那样,将每盘看似枯燥无趣的棋局写得优美而耐看,极其考验作者的文笔功底和与棋手的交往程度。倘若仅仅是泛泛之交,却要将一盘棋写成长篇小说一样的内涵丰富,妙趣横生,肯定没有任何可能。

为了让报道更为好看,同时也是出于对那些棋界大师们发自内心的热爱,那些专栏作者们挖空心思,给每位大牌棋手取各种趣味外号,比如“剃刀”坂田荣男,“二枚腰”林海峰、“刽子手”加藤正夫、“钻地鼹鼠”赵治勋、“宇宙流”武宫正树等等,这些外号形象贴切,与大牌棋手们的棋风相吻合, 只需看到外号,便能联想到他们各自的棋风,二枚腰,那是多有韧劲的称呼,第二届富士通杯,林海峰对“野草”徐奉洙缓三气劫都能不疾不徐地打赢,岂是常人所能为?

那时候的日本“六超”,个个形象饱满,栩栩如生,为何如此?最关键的还是那些专栏作者们几十年如一日、竭尽心智地报道宣传,而当时报纸又是主流媒体,因此口口相传,影响日甚。

韩国围棋崛起后,秉承日本围棋传统,媒体称为棋战主办者,观战记者亦成为棋战报道的主体。“柔风快枪”曹薰铉、“野草”徐奉洙、“少年姜太公”李昌镐、“一枝梅”刘昌赫、“疯狂石头”李世石等等,其时的韩国围棋媒体无论是数量还是高度,均与韩国围棋在世界的地位相匹配。时至今日,重温“柔风快枪”、“野草”、“少年姜太公”这些外号,无比亲切而到位,那时的曹薰铉,棋风快如闪电却不失柔和;徐奉洙完全凭借自己摸打滚爬成才,一如生长于旷野之中的野草,但凡有点阳光雨露,即向死而生,无遮无拦;李昌镐,年少青春,即像佛一样的冷静。如海一般的沉默中,将同时代的对手一一打败。

中国围棋崛起于中日围棋擂台赛,围棋媒体之繁荣程度比起日韩,有过之而无不及,稍有可惜的是,当时中国围棋崛起的速度超过与之配套的厚度,棋战、棋手均未形成足够的市场,以至于媒体报道与日韩齐肩时,中国围棋棋战、棋手以及成绩迟迟未能赶上,错过了一波落地生根、繁花满枝的大好机会。

当时的国内围棋媒体也给大棋手们取外号,但大都源自于日本,比如妖刀马晓春、天煞星刘小光、洗衣机俞斌,而像聂卫平、常昊这样的领军人物,竟然没有像样的外号。后来的“古大力”古力、“淡定哥”谢赫,外号很贴切,可惜未成气候。

当然,比起现在,那时还算是繁荣的了。如今的中日韩媒体,至多只能用天才少女、女王之类来吸引眼球,用词几近枯竭,无趣之至,从中亦可折射整个行业的兴衰程度。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谢锐

《体坛周报》棋牌首席记者、编辑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