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大投入为何无缘三甲?早埋下伏笔还有更多残局

王晓瑞11-15 15:08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报道

2020年1月,上海还是寒风嗖嗖。3比0击败武里南联,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亚冠资格赛中,上港队通过后程发力拿到正赛名额。那天晚上,为球队打入赛季首球者的李圣龙夸下海口,“今年希望拿个冠军!”那时候,少有人看衰上港。相反因为国企财力雄厚,并且这些年发展十分稳定,上港被认为是继续挑战恒大王朝的一股力量。

但结果着实令人意外。第二阶段6场淘汰赛,上港队竟然一场未赢(常规时间之内)。佩雷拉把一部分原因,归结为今年中超赛会制的特殊性,但问题不止于此。从2018年11月问鼎火神杯到今天,上港冠军班底的大幅变动,是客观存在的。而在这两年,佩雷拉并没有成功地打造出一套新的争冠框架。个别新人的到来,还增长出一些负能量。接班不力,这是上港2020年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高投入冠绝中超

翻开2018年上港问鼎中超的主力阵容,武磊、埃尔克森、艾哈迈多夫已经离开,于海和浩克逐渐老去,将近一半战力受损。很多人认为,上港队在无缘三甲之后,理应来一把人员大清洗。但实际上,佩雷拉这两年一直都在实施着“接班工程”,无论是外部引援还是内部挖潜。

一年半来,从阿瑙托维奇到洛佩斯直至穆伊,再加上买提江和于睿,保守估计俱乐部花费接近3.5亿元。再加上以1000万欧的天价续约佩雷拉,以及同奥斯卡一口气续签5年合同,这种级别的投入放在本赛季中超,绝对是大手笔,此乃外部引援的高投入。

内部挖潜上,佩雷拉去年带起来杨世元、李圣龙、张卫、林创益等人,从中生代层面,弥补了1989-1992崇明岛一代的逐渐老去。而在今年,俱乐部又大力培养陈彬彬、陈威、魏震等U23球员,也是付出了不少财力。这其中光是续约陈彬彬,就是给到接近税后500万的高薪。另外,像高海生、张华晨、李申圆等人被外租到中甲球队,据称俱乐部是基本负担他们的全额工资,这同其他球队的五五开政策(原俱乐部支付一半,租借俱乐部支付另一半)区别很大。

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上港打造球队的路线不仅符合足球规律,而且目标十分明确。即便是购买新外援,也不是盲目烧钱,而是有针对性地填充。阿瑙托维奇、洛佩斯和穆伊,就被看做是埃尔克森、武磊和艾哈迈多夫的一对一替代者。购入买提江和于睿,也是补强公认的两块短板——加强后腰和中后卫的板凳深度。

“失控”早有伏笔

按说以这个思路运营球队,理应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局面。但自打本赛季一开始,上港队就是缺少霸气。首战泰达开局先丢球,最终依靠外援的个人能力逆转取胜。随后接连被升班马黄海和永昌逼平,直至险胜国安才算挽救第一个危局。但之后,上港又曾输给华夏幸福和重庆当代,已经让人感觉到不好的苗头。包括在足协杯,也只是以3比2击败半主力的重庆队涉险过关。进入中超第二阶段,上港队所暴露的问题愈发突出。颜骏凌和奥斯卡的受伤,像是一把导火索,直接把球队推向深渊。

特别是半决赛次回合对阵苏宁,让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何多打一人的上港队突然失控?但其实,比赛场上的失控,就是球队内部种种问题的体现,而这就要从今年5月那次减薪说起。

据了解,俱乐部当时是直接停发所有人4月份的工资,以此实现“连续三个月每个月减薪30%”的设想。但糟糕的是,这项决策在实施前没有向队内交代。结果教练、球员一查银行流水,发现分文未得,顿时心中愤愤不平。特别是以个别外援和外教为代表的“带头大哥”,坚持认为在中国的每一天,都是正常上班、按时训练,不应该仿效欧洲球员因为疫情待在家中而减薪。而在那段时间,上港队的热身赛成绩也不理想,接连输给昆山FC和南通支云,还以1比4大比分惨负国家队。巧合的是,奥斯卡、洛佩斯、买提江、吕文君等人因伤休战数日。不得不说,从减薪风波到热身连败,这都严重影响到整支球队的季前备战。

“为什么从联赛一开始,经常打弱队就是先丢球呢?球队的准备工作,确实不像前些年那么充分。”圈里人早就对此有所察觉。包括到联赛后期伤员频现,从颜骏凌到奥斯卡,直至石柯、张卫,这与季前准备期的严重缩水,还是紧密相连的。而这一切,或多或少与5月中旬那次减薪有关。另外,数名本土球员续约谈判触礁,也让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可与2年前同日而语。在一位内情人士看来,上港队遭遇联赛惨败,早在今年夏天就被埋下伏笔。

至于被外界嗤之以鼻的浩克和阿瑙托维奇,他俩过得并不开心。浩克自从宣布不再续约后,踢起比赛还是独断独行。而今年3月在巴西期间,同俱乐部的“借单风波”是让绿巨人心有余悸。本来,他希望能够拿到一份官方文件契约书和个人保险单,保证在帕尔梅拉斯单独训练。但左等右等,这份保险单就是没被传真到巴西,据称这让浩克十分无奈。阿瑙托维奇的问题,是在返回上海那件事。他是最后一位归队的上港外援,而在6月下旬,因为一直没有敲定返沪航线,阿瑙托维奇的团队曾经公开逼宫上港,“如果再不决定中超何时开踢,我就向上港申请租借。”之后他在接受《天空体育》采访时,道出一些自己很不职业的旧事,也让自己和俱乐部陷入非议。

这些事情,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到上港。回想起2018年夺冠,那时候球队上下同舟共济,所有人劲往一处使,只为同一个梦想。而现在,局面已经完全不同。当一些人是带着怨气和不满,投入到日常训练和比赛时,这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所释放的能量犹如一场瘟疫。顺境时,会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逆境中便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引爆。

亟待解决的残局

从建队路线上来看,上港俱乐部的出发点和思路值得提倡。但实际操作起来,反而是遇到各种障碍,期间很多强行实施的操作,又给球队战力带来负面影响。现在,积攒多日的负能量有些比较麻烦,上港未来想要涅槃,必须要尽快收拾残局。

当前可能面临四大皆空的局面,不由让人想起2017年博阿斯时代。那一年,上港队就是全力冲击中超、足协杯和亚冠冠军未果,没能完成“至少要拿一个冠军”的赛季指标。之后俱乐部和球队发生人事巨变,董事长张敏从集团空降,主教练也由博阿斯换成佩雷拉。但在那时,上港一线队的人员框架已很稳定。实际上,佩雷拉2018年率队问鼎中超的阵容,几乎都是博阿斯留下的产物。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个赛季上港队未有任何引援,保证前一年整体构架的稳定性。在球队内部看来,佩雷拉能够率队夺冠,主要是靠博阿斯打下的江山。

但现在不一样了。无缘联赛三甲,只是在成绩层面,刷新了上港集团入主以来的最差成绩。但问题在于,很多矛盾亟需马上解决。除了佩雷拉的去留问题,浩克、阿瑙托维奇甚至洛佩斯,是否应该继续得到留用?部分本土球员的续约能否有所转机?这些事情看似都很棘手。

除此之外,即将在年底出台的中超新政,很可能将会进一步压缩中国球员的顶薪标准。如今在上港队,还有五六人没有签字。如果一刀切采纳这些政策,是极容易出现“吃大锅饭”现象(例如以一个较低的工资标准统一续约剩余球员)。某种程度来讲,这种有些近似平均主义同时淡化能者多劳的做法,并不太利于球队内部竞争,反而可能加剧部分队员的懈怠和逆反情绪。显然,除非俱乐部下定狠心采取年轻化,直接放弃这批自由身球员,否则续约工作,仍是下一步建设的头等大事。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晓瑞

《体坛周报》国内足球记者,常年报道各级男足国字号。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