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抽烟、酗酒、嗑药...她依然能秒杀一帮男人!

胡辣汤11-24 15:24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胡辣汤

“女孩不下国际象棋(Girls do not play chess)。”

一个女性,想要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领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会遇到多少困难?付出多少代价?

当国内那些所谓的大女主剧口碑接连崩坏时,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1的美剧,提示着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剧。这部只有7集的迷你剧《后翼弃兵》(或译为女王的棋局),生动而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赋异禀却又酗酒嗑药的国际象棋天才少女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并从孤儿院走向国际赛场的故事。(注:以下内容可能含有剧透)

女性力量冲破桎梏

本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当时正是女性主义又一次掀起浪潮的时候。剧中塑造了女主角贝丝身边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生母、养母以及一位女同学。她们纷纷主动或被动选择了依靠男人,却最终毁掉自己人生。

在贝丝的回忆中,生母不止一次告诉她女人要自立自强。

贝丝的生母,作为康奈尔大学数学系的博士,却在走进婚姻生活后失去了自我,最终选择车祸自杀;养母是位全职太太,一心一意操持家庭却惨遭丈夫抛弃,终因酗酒不幸离世;女同学在学生时代穿着时尚,追求却仅仅是嫁一个更好的人,片中没有交代她的结局,却通过她推着的婴儿车底下放着的酒暗示了她的未来。

看似生活幸福的女同学,却和贝丝的养母一样需要借酒浇愁。

正是在目睹了这些女性失败的人生后,贝丝坚定地走上了靠自己的道路。自立自强,这是生母从小灌输给贝丝的理念,也成为了她能够在国际象棋这个由男性主导的领域一路杀出重围的精神基础。国际象棋的世界中,女棋手是不被重视的。这种轻视伴随着女主角贝丝的成长过程,剧中通过各种细节展示着这一点。

年幼时,贝丝在孤儿院地下室看到校工大爷萨贝先生下国际象棋,她很感兴趣,请求萨贝先生教自己下棋,却被告知“女孩不下国际象棋”。

贝丝没有放弃,而发觉贝丝拥有惊人天赋的萨贝先生也终于开始教贝丝下棋。一次,萨贝先生邀请了邓肯高中国际象棋社的老师甘兹先生来和贝丝对弈,甘兹先生显然也并不认为女孩是适合国际象棋的,他送给贝丝芭比娃娃作为礼物,却被贝丝扔进了垃圾桶。

而在被养父母领养后,喜欢下棋的贝丝依然不被理解,养母看来,唱歌跳舞扩大社交圈才是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该做的事。

养母不能理解也拿不出5美元的报名费让她去参加肯塔基州锦标赛,贝丝只能给萨贝先生写信求助。而在报名处,工作人员显然也并没把这个小女孩放在眼里。

哪怕贝丝过五关斩六将坐在了上届州冠军哈利·贝尔德面前,对手依然没将她当回事,甚至连比赛都迟了到。

更为讽刺的是,在贝丝小有名气后,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向记者讲述了很多,可是在记者的报道中,重点却只是她女性的身份。

即使她已然成名,站在了国际赛场上,博戈夫身边的棋手们对她的评价依然是这样的:

对于这些来自世界有意或无意的恶意,贝丝选择用实力回敬。剧中,曾有不少男性试图“征服”贝丝,但不管是为了追求她特意整了牙齿的哈利还是试图依靠棋艺征服女性的花花公子班尼,都在和贝丝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最终仅仅成为了贝丝的普通朋友。没有恋爱脑,没有傻白甜,贝丝从头至尾的追求就是在棋盘上建立自己的王国,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有趣的是,贝丝最终走出低谷走向巅峰靠的也是儿时的女性伙伴,黑人姑娘乔琳的陪伴和帮助,而非任何一个男性角色。

乔琳作为一个黑人女性,某种程度上和女主角贝丝同样承受着来自世界的轻视和恶意,但她也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她通过打工存钱,想要上法学院。

这种女性之间的互助和关怀,更是将女性的力量进一步展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大的贝丝是那个年代女性棋手们的精神榜样。第一次参加肯塔基州州赛时,贝丝在第一轮击败了同样是女棋手的安娜,后来在厕所偶遇,安娜拜托她击败对手,眼里闪烁着期盼。

后来在贝丝又一次参加比赛时,安娜特意来到现场,向贝丝道谢。因为是贝丝向世人展示了,女性也可以在国际象棋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而到了她第三次与博戈夫的那场大战时,镜头特意给到了在一旁观战的一位女性,从解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位女性是女子世界冠军,可是她从未和男棋手下过棋。贝丝所做的事情,可能正是她无法完成的心愿。

“你过你的人生,想做什么就去做......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谁。”生母的教导时刻提醒着贝丝保持清醒。贝丝身上所代表的女性力量,帮助她一路冲破桎梏,也赋予了这个故事更多的含义。

战胜自我迎接成长

贝丝从来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女孩。她不仅抽烟、酗酒,甚至还嗑药。在被父亲抛弃的生母车祸自杀后,年幼的贝丝住进孤儿院,并对孤儿院每天发给孩子们的绿色药丸(实际上是镇静剂)产生了依赖。她靠着吃下绿色药丸后产生的幻觉看到天花板上可以与自己对弈的棋盘,从而棋艺大进。这是在饮鸩止渴,可她却欲罢不能。

吃下绿色药丸后产生的幻觉,让贝丝能够看到天花板上可以与自己对弈的棋盘。

她也曾几乎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在被养母领养后不久,母女俩被养父抛弃。靠着参加比赛赚取奖金,母女俩维持着日常生活。养母尽管并不懂国际象棋,可每次都会认真听着贝丝给她讲述比赛过程,贝丝的心门也逐渐打开。可在贝丝第一次输给博戈夫回到酒店像往常一样和养母讲述比赛时却再也没有得到回应。原来,养母已经因为过度酗酒引发的肝炎突然离世......

养母的去世对于贝斯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不过她没有彻底沉沦,而是继续精研棋艺,准备着下一次和博戈夫的对决。可在第二次对战博戈夫的前夜,贝丝却没有抵挡住酒精的诱惑。宿醉的她险些错过第二天的比赛,再次输给了博戈夫。

这一次的打击显然更加巨大,更糟糕是这时跑路的养父违背了将房子转让给贝丝的承诺,贝丝不得不花光了几乎全部的积蓄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了自己和养母生活过的这套房子。她试图找到战胜博戈夫的方法,可是却找不到,这让她彻底绝望。她再次陷入酒精和药品,拒绝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跌入了人生谷底。

在贝丝几乎毁掉自己人生的时候,童年时的好友乔琳找到她,并带来了萨贝先生去世的消息。乔琳拿出了当年萨贝先生送给贝丝的那本《现代象棋开局》,因为生气贝丝被领养,乔琳当年偷偷藏起了这本书。

贝丝终于打开了心结。在乔琳的陪伴下,她回到了小时候和生母居住过的拖车。在回到孤儿院参加萨贝先生的葬礼时,她返回了当年与萨贝先生下棋的地下室,却惊讶地发现萨贝先生贴了一黑板自己的剪报,他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女孩的成长。

贝丝拿走了她和萨贝先生唯一的一张合影。乔琳告诉她,除了萨贝先生,自己这些年也在默默关注着贝丝的动向,她甚至拿出了自己辛苦打工积攒下来的学费,帮助已经没有积蓄的贝丝去苏联参赛。良师益友的关怀和期盼,让贝丝重拾信心。

内心更加强大的贝丝,不再借助酒精麻痹自己。甚至在决赛前,她狠下心将自己带来的绿色药丸冲进了下水道。在对方的主场,贝丝与博戈夫的这场大战旷日持久,没有酒精和药丸,脱胎换骨的贝丝却再次看到了天花板上的棋盘。她战胜了自我,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国际象棋大师。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才与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是普通人的帮助,让天才贝丝意识到她并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从而获得了浴火重生的勇气。在博戈夫这个看似不可翻越的对手背后,她真正需要战胜的人,其实或许正是自己。

兑现天赋需要努力

这世上从不缺少天才,可是能够真正兑现自己天赋的人却寥寥无几。贝丝无疑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少女,但影片并未简单地将贝丝成功的所有原因简单归结为天赋,而是用了不少笔墨来描绘天才背后的勤奋。

在前往莫斯科参加比赛的飞机上,贝丝仍在学习。

贝丝对国际象棋的痴迷毋庸置疑。在萨贝先生送给她那本《现代象棋开局》后,她甘之如饴,就连上课也在悄悄钻研;在被养父母领养来到新的学校后,得知学校没有国际象棋社的她并未放弃,而是在图书馆寻找国际象棋大师们的著作;成为了真正的棋手开始四处参加比赛后,她依然认真复盘每一场比赛,寻找自己的漏洞。

不管是在飞机上,还是在酒店里,贝丝时时刻刻都在认真研究着国际象棋。不懂国际象棋的养母并不能理解这种做法,但还是尊重并陪伴着贝丝。

在第一次输给博戈夫后,回到家乡的贝丝没有气馁,而是在曾经的手下败将、前肯塔基州州冠军哈利的帮助下,几乎昼夜不分地钻研棋艺,从各种各样的棋谱中学习着克敌制胜的招数。

而在俄亥俄州锦标赛决赛的前夜,贝丝遇到了自己的决赛对手,曾经与她在全国公开赛打成平局的棋手班尼·瓦茨。两人以每盘5美元的赌注进行了快棋对决,不擅长快棋的贝丝输光了所有的钱,却在第二天的决赛中大胜班尼。

班尼提出自己可以成为贝丝的教练,帮助她更好地备战巴黎公开赛,准备第二次和博戈夫的对决。于是贝丝跟随班尼来到了位于纽约一处地下室的班尼的家,这里条件简陋,没有酒精也没有镇静剂,贝丝甚至只能躺在气垫床上休息。可是这些客观条件并不能影响贝丝精研棋艺,通过特训,贝丝继续提升着自我。再一次的快棋对弈,这一次笑到最后的是以一敌三的贝丝。

还是学生的时候,贝丝就将与顶尖的苏联棋手对决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此,她早早学习了俄语。后来在参加莫斯科国际邀请赛时,只带着一名国务院派来“监视”她的保镖的贝丝在异国他乡依然保持着勤奋。看到苏联选手聚集起来,在封棋后依然熬夜思索对策的场景,不愿服输的贝丝回到自己的房间孤身一人推演着接下来的策略,直到大半夜。她从未因为自己是有天赋的棋手而产生丝毫的松懈,相反,她甚至比常人更加勤奋。

赛场上的镇定自若举重若轻,离不开贝丝在赛场外千千万万次的自我锤炼。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勤奋,上天将天赋这份礼物送给了贝丝,而贝丝用自己的勤奋将这份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天才背后的付出,给了我们更多启示。

体育精神不分国界

在这样一部美国棋手与欧洲棋手、苏联棋手彼此交锋的剧集中,又是在20世纪60、70年代那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看到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不管女主角贝丝还是她最大的对手,苏联棋手博戈夫,在出国参赛时都被人“监视”着。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中所展现的体育精神反而显得更加珍贵。

起初贝丝并不懂得尊重比赛,尊重对手。过于看重输赢的她在输给萨贝先生后出言侮辱了他,被老者赶了出去。萨贝先生甚至锁上了地下室的大门,使得贝丝好多天都无法再进去下棋。性格古怪又沉默寡言的萨贝先生并没有选择用语言教化贝丝,却让贝丝自己反省出了一些什么。

后来的贝丝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比赛时,即使面临对手甚至周围人轻视和嘲笑,她也始终选择在赛场上用实力说明一切。她会认真准备每一场比赛,会认真复盘每一场比赛,这是她对于比赛最大的尊重。

在登上国际赛场后,贝丝听取班尼的建议,接受了教堂的资助参加比赛。可是当教堂的人找到她希望以她的名义发表一些宗教观点时,她断然拒绝,甚至不惜用剩余不多的积蓄还清了之前教堂资助她的费用,她不想为了钱选择宗教立场。

贝丝在莫斯科当地收到了追捧。而在终于战胜了博戈夫之后,博戈夫也为她的表现鼓掌。

在莫斯科参赛期间,当地的人们并没有因为意识形态或者国籍对她有任何偏见,人们敬佩她高超的棋艺,也为她的精彩表现衷心地鼓掌。这无关国籍,无关性别,无关民族也无关宗教,只关乎体育本身。或许,体育精神本就是超越国界的。

而影片中最为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在故事的结尾。当贝丝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博戈夫成为冠军,在乘车前往机场准备回国的路上,国务院派来“监视”她的工作人员告知她回国后将会受到总统的亲自接见,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贝丝不为所动,她反而要求司机停下了车,下了车独自在莫斯科的街头游荡,并加入了路边在寒风中下棋的苏联大爷们的队伍,和他们下起了棋。

体育比赛应该是纯粹的,赛场外的一切不应该和竞技挂钩。贝丝热爱国际象棋,所以她宁愿走上街头与一群同样真正热爱国际象棋的人分享竞技的乐趣。本片中无处不在的体育精神,让影片的内涵更加丰富,也令观众为之感动。

本片的镜头切换流畅且优美。

作为一部以国际象棋为题材的作品,这部作品力求专业,甚至找来了国际象棋顶级大师作为顾问来设置棋局。但是在呈现方式上,它却又兼顾了不懂国际象棋的观众,让人即使听不懂国际象棋的专业名词也能够感受到对弈的紧张和激烈。

诚然,这是一部女主一路开了金手指打怪升级的爽剧。可是在“爽”的外表下,也蕴含着丰富的侧面。如果你只看到了爽,可能就错过了很多更深层次的巧思和深意。它让人看到女性背负的种种隐形的桎梏,它也让人看到天才成功背后的辛酸。

放弃下棋成为医学生的安娜。

曾经的州冠军哈利后来成为了超市经理。

它没有仅仅为成功者唱赞歌,它同样也刻画了败在贝丝手下的那些“失败者”认清现状重新出发的勇气。影片中蕴含的力量治愈着屏幕前的人,在琐碎而又平常的生活中抓住热爱,不忘初心。

毕竟,棋局之外,还有人生。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