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德国机密 棒球替补进名人堂凭借的是间谍功勋

郭宣01-18 21:08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郭宣

20世纪,是一个体育明星和间谍传奇横生的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世人都相信,只要体力和智力出众,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当美国懂15门语言的棒球明星莫里斯.贝格,突然成为了中情局举世闻名的间谍之后,没有任何人表示惊奇。

01.jpg

莫里斯.贝格,1902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乌克兰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是一位药剂师,母亲是一位勤奋的家庭主妇。他们一家住在平静的哈林区。当时,那里的黑人移民还很少,主要以收入差强人意的犹太家庭及意大利家庭为主。但是,不久之后,南方来讨生活的黑人开始移民到了哈林区。对此颇为担心的药剂师,勒紧腰带、拿出所有的积蓄后,将全家搬到了纽瓦克市较为高档的的罗斯维尔区。对于小贝格而言,这意味着街头热闹聚会的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和来自富裕家庭的金发小孩儿一起进入教会学校学习。
不过,贝格为自己找到了释放热情的另一种方式:他报名参加了纽瓦克卫理公会主教教堂的棒球队,并在那里证明了自己在这项运动中的特殊才华。16岁时,他加了自己的“梦之队”——纽瓦克新秀运动员队!
中学毕业后,贝格先是进入了稍显破旧的纽约大学,但1年之后,借助父亲无私的投入,他就转入了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并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棒球手。
然而,对棒球的痴爱,并没有影响莫里斯的学业:他不仅轻松通过了所有的考试,而且,他还掌握了七门语言,其中包括繁杂的拉丁语和梵语。当然,熟练掌握拉丁语,也成为了他在棒球场上的秘密武器:他不仅能够和自己的拉丁队友交流,而且还可以探知对手拉丁球员间的秘密。
语言的天赋,让年轻的莫里斯吸引了无数女孩子。虽然,那种兴趣多属于柏拉图式的。但运动上的兄弟队友情,还是拉近了药剂师的儿子和美国精英后代之间的距离。当然,距离还是有的:年轻的莫里斯从来没有受邀参加精英二代的晚会。这绝对是伤人的,但是,莫里斯忍了下来:他假装除了棒球,没有任何的爱好!

1.jpg

1923年6月26日,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举行了一场历史性的比赛。莫里斯在那场比赛中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以至于布鲁克林罗宾斯队——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布鲁克林道奇队——马上为其开出了年薪5000美元的高价!莫里斯签下了这价诱人的合同,但其父亲却因此长时间不再搭理他:父亲不能容忍儿子浪费掉他辛苦的高等教育投入!在他眼里,棒球这项运动本来就是有钱人用来赌博的工具!
父亲的反对只能是让莫里斯在棒球方面更加努力。然而,职业棒球和大学生棒球真的不一样:效力布鲁克林罗宾斯队一年,莫里斯的评分一直在下降。对此,教练安慰他说:那非常正常,是每个新人必须要过的坎。但是,习惯了荣誉和掌声的莫里斯不愿意接受这种沉淀的机会,他决定借假期的机会到索邦大学读书:成为了了法国科学院院士,父亲的怒气肯定会小些。
1923年10月,莫里斯到了巴黎,并顺利成为了索邦大学的一名借读书生:他一下子付费报了32门课程,并开始将自己包装成一位美国百万富翁的儿子。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他辛苦挣来的那点钱,根本不够支撑浪漫的巴黎大学生活。于是,他转而直奔意大利和瑞士,希望在异国他乡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发展机会。然而,旅行只能是花费年轻人的金钱。最终,在将自己的钱花的差不多之后,他只能乖乖回到了布鲁克林罗宾斯队的训练营地。然而,他的教练一眼就看出:年轻人并把有把假期当成提高棒球水平的机会。因此,他立即向莫里斯宣布了一条决定:球队不再用他了,他只能到低级别联赛的小球队中效力了!

屈辱永远是一种动力!在父亲和教练的双重压力之下,莫里斯在小球队里再次找到了爆发的机会:凭借出色的表现,1925年,他再次成为了顶级芝加哥白袜队中的一员。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成为了同龄最优秀的接球手之一。
接下来的10多年中,莫里斯一直在战略天才和膝伤之间挣扎!很多球队都被他的名气所吸引,但真的将他招来之后,他却总是在赛季末拿到一个最低的评分。于是,他开始被转交给下一任相信他会创造奇迹的教练。然而,每次,他的到来,虽然都能提球队的知名度,但对球队的成绩却毫无帮助,就像那婚礼上的将军一样,好看,也威风,但没有什么用处!

3.jpg

球迷们对莫里斯的喜爱却是发自真心的:因为,他太博学了,在参加一档电台的知识竞赛节目时,莫里斯不仅回答对了主持人所有的提问,而且还被在场所有的人一致评为最聪明的棒球运动员。恰是这一头衔,让莫里斯成为了1934年被日本邀请去东京旅行的著名运动员。当时,美国所有著名的棒球运动员都是这个旅行团的成员,但莫里斯却是最出色的:当他用一口流利的日语致词时,就连日本人都被他的精彩惊呆了!
在此次棒球的友谊之旅中。莫里斯完成了他的第一项秘密任务。因为,他自己守口如瓶,所以,传记作者们至今都在争论:这一任务是莫里斯主动完成的?还是美国情报部门的指派?
人们只知道一个事实:当美国的棒球梦之队在东京打表演赛的时候,借口身体不适的莫里斯,声称要去看望美国驻东京大使驻院的女儿。虽然,他和大使只是在代表团欢迎仪式相识,而且,他也从未见过大使的女儿。不过,无论如何,凭借一口流利的日语和明星的身份,他顺利地进入了大使女儿所住的医院,并乘电梯抵达了该医院最高——也是东京最高——大楼的楼顶,而且,还用微型照相机拍下了东京的全景图。之后,他根本就没有去看大使的女儿,转身就离开了。据说,后来完美的东京大轰炸,其依据就是莫里斯那近乎完美的摄影作品。
从日本回到美国之后,莫里斯又给自己放了一次长假:他到遥远的朝鲜、菲律宾和俄罗斯做了一次长途旅行。在那里,他用自己的相机随心所欲的拍摄一切,直到花光自己的盘缠。1935年春,他再次回归棒球世界,但却没有努力振作起来——他开始极力避免上场的机会,而且,到1941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作为教练出现在训练场边了。

02.jpg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被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战略服务局——即后来的中情局——注意到了莫里斯数年前在日本的杰作:由于拥有良好的语言背景以及渊博的知识背景,莫里斯所提供的资料绝对可以用“详尽”一词来形容其完美。此外,由于洛克菲勒的加持和推荐——洛克菲勒的孙子非常欣赏莫里斯棒球之外的才华,莫里斯最终成为了美国战略服务局的发展目标,而莫里斯则欣然接受了这种挑战:1942年1月5日,莫里斯正式成为了战略服务局拉美办公室的一名特工。然而,第一项任务对莫里斯而言,是非常枯燥的。因为,拉丁美洲距离热火朝天的战场很远很远。

1943年,不甘于寂寞的莫里斯请求上战场。结果,其优异的语言天赋在关键时刻起来了作用:战略服务局决定派遣他到已被德军占领的南斯拉夫去收集当地反法西武装的信息,因为,盟国需要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资助对象。于是,夜间空降、戒严令、在贝尔格莱德与陌生人的交往,就成为了莫里斯的日常。这对于一个向往冒险旅行的人而言,绝对是美差:不仅可以用公家的钱支付交通、住宿费用,而且口袋里还有大把可用的特工经费!结果,一番努力之后,铁托领导的队伍,成为了莫里斯报告中最有前途的抵抗力量,而南斯拉夫的命运则很可能因之发生了改变……

4.jpg

战略服务局对莫里斯这位新手的工作非常满意。因此,他被赋予了更艰巨的任务:在德国占领的土地上,寻找那些优秀的物理学家和导弹学家,并劝说和帮助他们移民美国。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执行这项任务的人,不仅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更要有博学的专长,否则,其根本就接近不到那些优秀科学家的身边。不过,在这看似非常人道的工作中,莫里斯还肩负了一项并不是那么光彩的任务:追踪德国核科学家维尔纳.海森堡,确定其团队和原子弹成品之间的距离,必要时则要清除掉海森堡这位“邪恶博士”!
1944年的一天,怀揣手枪、衣领上缝了氰化钾药丸的莫里斯,坐在了苏黎士酒店的大堂之中,他的对面就是海森堡博士,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两人相谈甚欢,莫里斯偶尔还会拍下海森堡的肩膀。然而,面对这位能聊相对论的棒球手,海森堡却并不知道:谈笑风生之际,他曾经命悬一线,但现在,他安全了,因为莫里斯已经知道,他距离成型的原子弹还很远。
此前的一次科学会议上,海森堡和美国游学者莫里斯曾有过一次愉快的交流。所以,这次的会面,海森堡相当的坦诚:作为一个人,他对法西斯政权感觉到厌恶,甚至会为其不可避免的失败而感到高兴。但是,作为德国人,他为这一事实感到悲伤,因为,他的国家注定要遭受巨大的苦难。
“不可避免的失败”这个推论,让莫里斯更坚定了他对德国原子弹情况的判断。同时,也解除了他另外的一个心理负担:他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任何人,他更不愿意向一位信任他的学者下手。
莫里斯将自己的判断汇报给了上级。1945年4月25日,他顺利地返回美国。然而,成功完成任务的莫里斯,却在1945年底退出了战略服务局:离开时,他被授予了自由勋章,可他却拒绝接受。
原来,莫里斯的离开可以说是一个丑闻了:战略服务局不仅向他索要在国外驻酒店、吃饭时的发票,而且暗示他有经费超标之嫌。莫里斯一气之下,只留下了一句“沉默有时是最昂贵的”,就选择了离开。

莫里斯对战略服务局怨气持续了很长时间,而拒领勋章就是最好的明证。然而,一切都会过去。1951年,他终于忘记了曾经的屈辱,给已经更名为中央情报局的老单位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愿意去以色列工作的愿望。中情局非常重视他的建议,但最终的决定却是让他在1952年再次出游欧洲:去探访那些曾经相识的物理学家,从中寻找苏联核物理研究现状的蛛丝马迹。数月之后,花掉了上万美元的莫里斯从欧洲归来,带给了中情局数万条信息,但就是没有和苏联核武器研究有关的有效信息。于是,莫里斯“超级间谍”的职业,再次走到了尽头。

5.jpg

接下来二十年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悲剧了:莫里斯陷入了精神性人格障碍的困境。面对朋友和熟人,他仍然认为自己是位奉有特殊使命的特工。因此,尽管有许多人为他提供担任棒球教练、学校老师或是商务翻译的工作,但他总是一口回绝,至于成家的建议,更是充耳不闻。所以,他一直换地方居住,从朋友搬到亲人那里,再从亲人那里搬回朋友家。最初,很多人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听思路清晰、谈吐幽默的他讲这令人目瞪口呆的欧洲名人故事。然而,当一切都开始重复的时候,很多熟人就抛弃了这位每天沉浸在书本中的老人,甚至就连他的兄弟也将他踢出了家门。
最终,莫里斯在自己姐姐家里度过了余生。1972年5月29日,因为从楼梯上摔下受伤,他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抛下了他一直想写但却没有动笔的自传。
姐姐替他代领了“自由勋章”,将之送给了纽约棒球名人堂。然后,将他的骨灰撒到了以色列的一个无名之地。
于是,莫里斯最后的归宿也成了迷,就像他的间谍人生一样。
他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任何东西。在医院弥留之际,他总是会问护士一个问题:大都会队战况如何?
他真正离开这个世界的那天,大都会队胜了!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郭宣

体坛加俄罗斯体育专家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