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苏宁面临的国际豪门陷阱到底是什么?

王勤伯01-19 08:15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驻意大利记者 王勤伯

苏宁和BC Partners的谈判并无定论,但是国际米兰目前的经营和债务状态,不出售对于苏宁来说将非常难办。

inter-conte-cessioni.jpg

本赛季的欠薪是一个问题,赛季末的赤字、支付合同规定赞助费的压力、2022年3.75亿欧元债券将要到期、转会市场上球迷和教练的要求,如果今年夏天还继续经营,资金压力将非常大。

且让我们避免讨论过去几年苏宁经营国际米兰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无论是教训还是收获,也不必关注苏宁集团在中国国内的经营状况,只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豪门俱乐部注定会亏钱甚至陷入困境?

实际上,烧钱的豪门没有谁是不亏的,但前提是有钱可烧,而且烧掉多少真的无所谓,无所谓造血。卡塔尔人的巴黎圣日尔曼就是这样的情况,阿联酋的曼城也是如此,现在就连巴林王国主权基金也加入了法乙球队巴黎FC,想要让该队升入法甲,和巴黎圣日尔曼进行德比战。当然,巴林王国的玩法是真正的小玩,巴黎FC名头很大,实际正常情况是法丙和法乙之间的规模。

如果转换成人民币,卡塔尔人和阿联酋人为足球烧掉的钱都远远超过苏宁在国际米兰的投入。

但对于苏宁这种实业起家的企业,不是躺着等石油流出来变成钱,也不是主权基金直接出手,如果海外投资的俱乐部每年烧掉亿欧元起算,同时换来的广告效应又有限,困难就很明显了。

之前也有不少中国企业接触过欧洲豪门,最终没有谈成。苏宁作为第一个这样尝试的企业,很可能是在接触托希尔过程中被一个数据误导了,那就是中国的国际米兰球迷数量。

欧洲豪门俱乐部都喜欢吹嘘自己在中国的球迷数量,很多俱乐部会掏钱找调查机构精心制作一个显示自己在中国球迷数量众多的天文数字,但事实往往令人头痛,有时候来中国比赛,球场都坐不满。

这其实就是苏宁经营国际米兰的生命线。

Inter-vendita-trattativa-esclusiva-Bc-Partners-maggioranza-quote-due-diligence-valutazione-1610796339110-1200x900.jpg

试想,如果在中国有100万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国际米兰铁杆,他们每个人每年为俱乐部产品消费1000人民币,那么就是10亿人民币,可以为俱乐部增加近1.3亿欧元非赞助类营收,这个数据几乎可以秒杀所有意甲俱乐部,让国际米兰经济实力独霸意甲。

100万球迷和1.3亿欧元就够?是的,因为如果有100万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活跃用户,国际米兰可以轻轻松松为自己吸引到众多赞助商,而且是全球级别的赞助商,1.3亿欧元还可以翻倍甚至更多。

然而,这样100万中国人是不存在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苏宁不得不自己掏很多钱以各种形式填进经营俱乐部的赤字窟窿。这成了一个死穴,而且如果苏宁一开始设想自己入主国际米兰会有更多中国人跟进支持蓝黑,这个设想也无法成立。

现在,倍耐力之后谁能够为国际米兰提供2000万欧元1年的赞助费将是一个大疑问。之前包括意大利人都会认为,苏宁有办法在中国找到这样的赞助商,但事实是,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对赞助海外球队的广告空间早就有过足够的研究,如果一家企业有2000万欧元在手,它可以把这笔钱分成若干份,拿去找各类明星代言,足球明星找梅西或者C罗,效应远远大于赞助一家意甲俱乐部。

这个角度说,苏宁如果出售国际米兰,可能也会是中国企业收购欧洲豪门俱乐部的一个终点。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勤伯

体坛传媒驻意大利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