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耿鹏飞
【体坛电台】体坛热搜研究所:中甲月薪7000,你还会让你的孩子踢球吗?
最近据国内媒体报道,有中甲球队给年轻球员开出了月薪7000且必须签3年的低薪长工合同,网友们纷纷吐槽:月薪7000还不如找个电子厂上班呢!
足球职场菜鸟挣钱难,中超手握高薪offer的阶层讨薪也难:
上海申花门将李帅表示:“球员赚不属于自己身价的钱是球员的错吗?球员拿着合同去讨薪就是恬不知耻吗?在这个强调市场经济法制社会的体系里我确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只希望骂中国足球的人能让你的孩子来到这个行业轻而易举的取代我们赚这些钱!”
中国球员应该挣多少钱合适?月薪7000你还会让你的孩子去踢球吗?中超新政和资本退潮双管齐下,一连串疑问萦绕在关注中国足球的人们的心头。
新政之下,国内球员中超顶薪500万元,中甲300万元,中乙则是120万元。
虽然看上去数字依然可观,但距离近年中超一线国脚的天价年薪相去甚远:早在2016年,一线国脚郑智、郜林等就可以拿到千万级别的年薪,彼时恒大刚拿完第二个亚冠不久。
中超平均工资(含外援)历年变化中:08年和09年都不足100万;10年为108万突破百万年薪大关;13年第一次突破200万,达到258万元;16年突破500万;19年则突破1000万,直达1389万元之多。
中超平均工资的爆炸式增长远超国民平均年收入的增长速度:以2018年为例,中超平均工资达到743万元,是国民平均收入的160倍。参考海外联赛,西甲联赛是124倍 英超联赛为115倍。
中超的年薪也远超近邻日韩:2019赛季中超平均工资为1389万元,同期J联赛和K联赛分别只有241万元和119万元。
低级别联赛维度,2017年中丙拉萨投诚对外的工资标准:一线主力月薪2-3万元;核心球员月薪3万+;队内顶薪球员包含奖金可以达到5万元上下。
再看更古早的数据:2007-2008年中国体育界富豪榜中姚明、刘翔稳坐前两位;孙继海以1000万位居足球界收入榜首;足球第二梯队主要由邵佳一,董方卓,郑智、孙祥、谢晖等效力海外联赛球员构成;国内球员中李金羽510万、肇俊哲300万、舒畅300万、徐云龙260万、马晓旭200万、杜威200万、蒿俊闵:200万 周海滨:150万 李毅:150万王栋:120万杜震宇:100万。
相比于08年前后留洋球员收入远高于国内球员的情况,此前一个阶段中国足球远动员的薪水完全处在倒挂形态,即在国内踢球赚得远比在国外踢球多。
其实分析了这么多数据,球员薪水的高低本质上完全符合基本的价格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供需影响价格。
当当资本或因投机或因投资介入中国足球联赛的时候,因为好球员少,那自然就贵,转会费和工资高畸高;眼下资本退潮,不需要那么多球员了,自然就便宜,但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吴曦这种级别的球员依然高薪争抢,是球员价值本身决定的。
那么中国球员究竟值多少钱呢?显然年薪几千万+和月薪7000都是严重偏离价值的,是市场供需剧烈动荡造成的价格波动。
长远看球员的收入一定会回归其真实的价值,甚至都不用干预限薪,丢到市场上自然去优胜劣汰即可:过高的工资资本难以承受自然下一份合同会降低,甚至再糟糕一点会欠薪乃至解散;如果一份过低的薪水摆在你面前,你踢得好自然有其他球队来抢,至少国外的市场是相对合理的,比如拜仁给18岁的穆夏拉也开出500万欧元级别的年薪。
再参考娱乐圈,当小鲜肉的天价片酬让制片方和出品方难以承受,通过数据造假无法跑通盈利模式的时候,娱乐圈自然也会去泡沫,因为小鲜肉天价片酬出不了好作品也就罢了,连圈粉丝钱都无法回本时,投资商也不傻。
鉴于中国球员薪水波动如此剧烈的现象,家长还会让自己的孩子踢球吗?
从薪水的角度看:月薪7000不是常态,足球运动员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相当高薪的行业,收入不必太发愁。
职业足球运动员真正的困难不在挣钱多少,而是球员成长过程中的高淘汰率和高风险(伤病等因素),如此苛刻的成材条件下你能否坚持下去。
所以是否送孩子踢球的关键在于父母或者孩子是否特别热爱,是否有一定的基础天赋,面对可预见的困难能否坚持,如果你是因为高薪才选择踢球,拿孩子的青春去赌一份高薪,这个资本家的投机行为有啥区别?何况资本家投机亏得起,但具体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呢?你亏不起!
总而言之,足球是一个非常好玩的运动,全世界都热爱足球,我们全民都可以参与;但具体到职业足球,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且需要承担风险极高职业风险,是否选择这条路真的要看机遇和命运,而不是看挣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