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别怀疑,这届欧洲杯属于“二流”强队

洪流06-29 09:50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特约记者 洪流

在欧洲杯小组赛阶段,很多人已经看出这届欧洲杯的一些与众不同来,匈牙利和瑞典提了醒,强队的状态普遍不够犀利。然而,很少有人能想到,十六强赛打了3/4,冷门就连续出现了。球迷们责怪德尚、贬低姆巴佩,心疼C罗、排队给恩里克道歉……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些真正赢球的“弱队”。

1622867270741.jpg

但是,也许强队和他们的球迷不好接受,但本届欧洲杯已经注定属于二线强队。在小组赛结束后的观察中(捷克淘汰荷兰绝非爆冷,整体足球回来了!),笔者已经点明欧洲杯上率先开启战术革新的是二线强队而非一线豪强;如今,笔者更可以下一个定论:本届欧洲杯的冠军必然属于打整体足球的球队,很大概率会从二线强队中出现。

强队失控,来自用人

西班牙、意大利遇险,荷兰、法国被淘汰,比利时、葡萄牙两败俱伤,表面看起来都是强队被弱队爆冷,但实际上的原因远比这一层深。意大利是本届欧洲杯主动开启战术革新球队中最强的一支,小组赛的表现也最强势;西班牙、法国的小组赛,都打得磕磕绊绊;荷兰、比利时没有遇到像样的挑战;葡萄牙则显得明显“实力不足”。想从状态上寻找共性,恐怕很难找到。

那出局的原因在哪?直接原因在于战术问题。小组赛结束后已经写过,打高位逼抢、传控足球的德国、西班牙差点没出线,打高位逼抢、多人防守、快速反击的法国后两战表现糟糕。说白了,2010年前后“瓜穆相争”的体系,在过去十年里是众多教练制定战术的蓝本。但这届比赛,谁在这个体系里,谁就难以走远。

为什么“瓜穆相争”受外界欢迎?因为这是“流量最多”的踢法。在瓜的传控体系里,梅西不用防守;在穆的反击体系里,C罗、本泽马也不用防守。瓜穆体系都师承范加尔,强调压缩空间是为了让少数球星拥有超乎常人的自由度,这自然最吸引球迷。即使齐达内和克洛普逐渐摆脱了这个体系,但外界仍认为这是因为球星作用,忽视了主教练的战术变化。

但这届欧洲杯,凡是不敢拿下球星的球队全都不行了。法国的瓦拉内移动能力下降明显,但拿下他需要勇气。德国的问题看似是无锋阵的问题,实质上是三中卫体系必须让胡梅尔斯舒服,以及京多安必须上场。葡萄牙在应该上安德烈·席尔瓦和桑谢斯的情况下,反而信任若塔、B费和B席。荷兰错误的把德佩而非韦霍斯特当成核心,克罗地亚为了满足莫德里奇中场一盘散沙,种种迹象都说明,强队的用人才是真正的问题,他们选择的是最有名气、最能掌控比赛的球员,但无视了这些球员不适合大环境的现实情况。

二线崛起,战术变天

二线强队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丹麦队在埃里克森退出后,围绕波尔森高举高打;波尔森也伤退之后,球队彻底打起了逼抢、前压的足球。捷克队缺乏成名球星,于是球队干脆不设核心,全员参与进攻和防守。意大利上了维拉蒂球队就进攻滞涩,下了维拉蒂全队立刻进攻流畅。

最明显的变化来自瑞士和奥地利:瑞士队之前首发舍尔、阿坎吉和艾尔维蒂,三中卫缺陷明显,于是战法国上了名气更小的聚贝尔。奥地利阿拉巴做自由人踢得一塌糊涂,于是打意大利让格里利奇做清道夫,阿拉巴回到自己不喜欢的边路。如果两支球队在聚光灯下,这样的调整早被记者们骂上天了,但结果?他们展现出了远胜于强队的韧性。

削弱球星的核心作用,自然产生一个明显效果。丹麦、捷克、奥地利、瑞士,乃至意大利和瑞典,现在都是整体足球的践行者,洛卡特利、霍莱什可以冲到禁区,达姆斯高、卡莱季奇也可以中场铲球。类似的踢法其实在传控兴起前特别是小罗和梦二之前是一种流行踢法,但在瓜穆时代“压缩空间”的教导下,人们以为这种踢法已经被时代淘汰了。现在,现实告诉他们,这是整体足球全面复兴的一届比赛。

还有更多证据。欧洲杯开战至今,亚特兰大的球员在各队都是最抢眼的,这是因为亚特兰大本身就是坚持整体足球的球队,加斯佩里尼的踢法中所有人都要参与防守和进攻,重点在于对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压缩对手的空间。高中锋和解围中卫重新受到欢迎,也体现出类似的趋势:中锋不再是转移和干扰的工具人而是各队的头号的分手,不会出球的解围中卫完胜出球中卫。

从接下来的对阵来看,一线豪强中依然在阵的包括英德之一、比利时和西班牙。不妨在这里预测:这三支球队都难以进入决赛。如果德国战胜英格兰,面对捷克时很可能被冲垮;英格兰战胜德国,则很可能被丹麦闷杀致死。比利时大概率无法越过意大利,西班牙虽然有可能战胜瑞士,但意大利对他们来说是全方位的克制。如果在7月12日的比赛中,我们见到了东欧足球的复兴,或者意大利夺得最终的冠军,请不要惊讶。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