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览奥运⑧】奥运难民秀

王勤伯08-05 14:38 体坛+原创

体坛全媒体驻意大利记者 王勤伯

24岁的白俄罗斯运动员齐马努斯卡娅的故事,是巴赫万万不想遭遇的,但偏偏就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发生了。

鉴于国际奥委会对此事的调查尚无结论,我们在这里暂时不深入讨论。事情本身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原因:

——一年来,众多白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了反对独裁者卢卡申科的活动,甚至拍卖自己获得的奖牌支持反对派,有多名(前)运动员入狱。

——白俄罗斯奥委会主席小卢卡申科,被认为是镇压反对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还遭到多项国际制裁。国际奥委会也无限期暂停了白俄罗斯官员在奥运大家庭内部的活动资格,理由是该国未能足够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在本届奥运会上,齐马努斯卡娅被临时要求参加自己从未跑过的4x400米项目,背景是白俄罗斯有其他运动员在禁药问题上未过关。

_119697691_069058018.jpg

在过去的奥运会等体育大赛中,来自古巴、海地等国的运动员脱团消失的案例屡有发生,但像齐马努斯卡娅一样,在奥运会期间公开抗争寻求庇护的案例却格外少见。

巴赫算是比较平稳地处理好了这件事,尽管联合会难民署也立即介入,但齐马努斯卡娅不必像其他难民一样进入难民营无休无止地等待。她立即得到波兰和捷克的邀请,并最终在波兰使馆官员陪同下,踏上了前往波兰的旅途。

这件事当然令人想起奥运会上的难民代表团,以及连续2届奥运会开幕前后被热炒的“最美难民”。这是巴赫颇为得意的一个创意。而事实上,这只是奥林匹克一个大漏洞上的漂亮小补丁。

参加奥运会,其实是一种全球性的层级制度,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各国奥委会的层级选拔。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和普及角度,这是行之有效的一套体系,充分调动了各国的参与积极性,也打破了由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造成的壁垒。

不可忽视的是,国际奥委会彻底放权给各国自主选拔体系,也必然导致运动员的选拔受到各国国情的影响。而世界上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进入本国的选拔体系。有人因为政治原因被剥夺了资格,有人因为流落他乡,同时又无法获得所在地的身份……

微信截图_20210805083438.png

成立难民代表团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两位伊朗运动员的经历可以提供佐证。

男子81公斤级柔道比赛中,赢得银牌的蒙古运动员莫拉伊原本来自伊朗,代表伊朗参加了2016里约奥运会,2018年,他还在巴库柔道世锦赛上夺金。但2019年,伊朗官员要求他在世锦赛半决赛弃赛,避免在决赛遇到以色列选手,莫拉伊表示拒绝。受到严重威胁后,他在半决赛故意输给了对手。赛后他逃往欧洲,并要求政治避难。

作为知名运动员,莫拉伊最先就是代表国际难民队参赛。但由于这个队伍本身的经费相当有限,成立的目的是装饰性质的,根本无法为莫拉伊提供优秀运动员需要的全方位支持。所以莫拉伊很快就选择加入蒙古国籍,因为蒙古为他提供了不错的待遇。因此这次参加东京奥运会时,莫拉伊就同时拥有两个身份:难民身份和蒙古国国民身份。

微信截图_20210805083625.png

另一个伊朗运动员玛丽亚姆(Maryam Sheikhalizadehkhanghah)则几乎无人知晓了。她之所以引发注意,仅仅因为她的姓氏,是东京奥运会所有参赛者里最长的。

她并不是难民身份,因此更加悄无声息。但她的履历又完全符合难民代表团所需要的各种特征。玛丽亚姆从小就喜欢游泳,伊朗国内对女性参加游泳训练和比赛有着各种严格的限制,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2019年她和父母去了阿塞拜疆,代表阿塞拜疆参加各种欧洲赛事,最后来到了东京。

今日世界,很多对于“难民”的印象彻底两极分化。一方面来自欧美极右网络的宣传,把难民视作十恶不赦的人类垃圾;另一方面则是国际奥委会提供的“最美难民”励志童话,游泳自救那段童话就像叙利亚版的鲁滨逊漂流记。

事实是,难民从来就是人类历史和现状的常态。不仅战争可以产生难民,也不仅是政治压迫可以产生难民,天灾和瘟疫都可能制造大批难民。不仅是非洲穷国或遭遇经济封锁的国家可能产生难民,富裕的地区也可能出现,例如澳大利亚近年就多次拒绝过持短期签证的中国台湾居民避难申请,这些人的避难理由是“不堪本岛黑道暴力讨债”。

难民引发注意,总是在他们跨越国境之后,尤其是在跨越国境,进入到更发达的国家以后。这导致另一个巨大的误解:把难民完全等同于“非法移民”。然而事实是,难民首先是“内难”,大多数“难民”其实已经在本国被消化或消灭了,当他们跨越国境形成“外难”,一定是“内难”的现实已经无法收拾。

等待难民的从来不是鲜花和面包,盘剥、奴役、羞辱、匮乏和歧视是大概率事件。前南斯拉夫地区的难民子弟征服了瑞典足坛,几乎每个瑞典超、瑞典甲球队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但伊布拉希莫维奇从未停止在为难民子弟受到的歧视和不公进行抗议。

GettyImages-1231934830.jpg

2018世界杯的亚军克罗地亚队,更是一个难民故事扎堆的球队。在德国长大的曼朱基奇并不想回到巴尔干,但因父母的庇护期结束,无法延续在德国的居留,他也只能随全家搬去克罗地亚。

有中国球迷看到瑞士等国在欧洲杯的成就,认为这是就欧洲各国都在大搞归化的结果。其实这仅仅是最近几十年,一波又一波移民潮和难民潮的反映。一些国家对移民和难民消化较好,移民和难民二代成功融入当地社会,建立了认同并取得了身份,并不是刻意为了国家队成绩进行的归化。

了解难民的现状,其实是了解一场浓缩的人类历史。只是今天的人类历史,早已被国别、文明进程等概念垄断,每个读完《圣经故事》的人,都觉得自己乘坐高速火车到达了今天,而难民却还在2000年前的出发地。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勤伯

体坛传媒驻意大利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