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柴夫
在凯文·杜兰特拿到个人第三枚奥运金牌后,所有人都在诉说着他的出色,并开始为他的历史地位增砖添瓦。而曾经和KD当过队友的伊坦·托马斯则以不同的视角写下了一篇更耐人玩味的文章,以下为他的原文:
我和凯文·杜兰特只当过一年队友,但我当时就知道他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球员。那是在雷霆队的时候,哈登和伊巴卡的新秀赛季,他们还有年轻的韦少和杰夫·格林——仍会为这支球队没能赢下1-2座总冠军奖杯而惋惜——但我记得自己当时就在KD身上看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
一次队内训练过后,前一场比赛手感不佳的KD留下来独自加练投篮。他拿出了抢七决战的强度去练习,把球旋转着扔在地上,然后接到球后突破一步、两步急停干拔,变向运球后扣篮,变向运球接后撤步投篮,突破转身扣篮...他就以那样的强度一口气加练了一个半小时。主教练斯科特·布鲁克斯实在忍不住了,大喊着轰KD走人:“够了!教练们,把球都收好,回家吧KD。”
之前我从没见过一名教练去喊球员停止练习,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杜兰特会变得不同。而在刚刚结束的这次奥运之旅中,他只不过是再次证明了自己背后的努力没有白费。
所有人在谈论KD金牌战的29分有多么不可思议,谈论着他的奥运三连冠和NBA两连冠,谈论他是奥运男篮历史上首位总得分突破400分的球员,谈论他那些数据、纪录和荣誉。但他们忽略了KD背后的努力付出,忽略了他从马里兰开始这一路的成长。下面让我们听听一些教练员和球员们的讲述,去试着了解杜兰特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位伟大得分手的。
迈克·琼斯(德玛法天主教高中主帅):“我第一次见到KD的时候,他正准备升入德鲁·弗里曼中学读八年级。他又高又瘦,还有一双大脚。他打得非常努力,当时他还不是三分射手,但他在15英尺的距离频繁命中,几乎就没投丢过。那场比赛之后我和他的教练聊了聊,他说的都是KD训练有多刻苦,他自己多么想变得更好,而且不计较个人得分。他只想进步,从不满足。在那之后,我还在球馆里瞥见过他,毫无疑问他热爱篮球,你能看到他有多努力,专注于打磨技术。周围人也都说着他总是泡在球馆里,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今天的凯文·杜兰特。”
拉龙·普洛菲特(前NBA球员,现奇才队球探):“有一年夏天,我正在奥兰多魔术队工作。当时我带奥拉迪波和埃尔弗里德·佩顿去UCLA进行训练。恰好雷霆全队也在洛杉矶进行训练,那是比利·多诺万带队的第一年。他们的训练是从11点开始的,而我们是9点到球馆训练。而韦少和杜兰特比他们的训练时间早1个半小时就来到了球馆,他们就在我们旁边的场地训练。他们俩太卖力了,所以我干脆让奥拉迪波和小佩顿先停下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练的。
当时我就是让奥拉迪波和小佩顿自问,你训练有没有他们那么努力?要知道他们都已经是NBA成名球员了,都入选过最佳阵容,打过总决赛,KD还拿了MVP,俩人都手握大合同,但他们在休赛期的训练里还是拿出了如此恐怖的强度。KD当时所做的一切真的让我想到了科比,他会仔细打磨自己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他会在一个细节上练到极致,然后才允许自己进行下一个环节。”
德马尔·约翰逊(前NBA球员):“休赛期的时候我一直都会和KD一起训练。我、KD、杰夫·格林会做大量跑动投射练习。所有人都知道KD会一直带着自己的训练师,时刻专注于训练。他不会出去玩,或者和一群姑娘搞聚会之类的,他恨不得住在体育馆里。如果能睡在那的话,我估计他真会那么干,因为这能让他有更多时间练习。他一直专注于提升自己,要知道当时他已经是NBA得分王了。但他还是想给自己增加武器,真的像科比一样。就算所有人都在说,KD已经是历史最好的得分手之一了,他还是想变得更好。”
萨姆·普雷斯蒂(雷霆总经理):“凯文令我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在2007年刚进联盟的时候,他对于训练就有着超越同龄人的认知和智慧。他当时就明白,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训练可能不会立刻就转化成比赛中的提升,但他仍保持耐心。我喜欢看他这一路的旅程,因为这是那么纯粹。在我看来,KD所做的一切就是在证明,一个人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到底能变得多好。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耐心,相信进步的过程。看到他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信念,而且这些努力已经开始结出硕果,这真的很酷。KD就是一个匠人,人们都该坐下来看看他还能做到什么,他在和自己赛跑,而这个过程无疑可以激励到年轻人。”
上述四个人的四段话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年轻时的KD多么努力。很多人在谈论KD的时候会被他的天赋所折服,但这反而会贬低其成就。像杜兰特这样伟大的球星不是平白诞生的,他经历了漫长枯燥的训练,克服了伤病,顶住了批评,经历了自暴自弃又重拾信心的过程,不断朝着更高的山峰攀登,最终才能看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