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科不变阵变战术造霸气大胜:欣喜球员超强适应力

王晓瑞10-24 23:31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报道

3比0!但凡看过上海海港队前两轮足协杯的观众,一定不敢相信海港队能在1/4决赛第一回合踢出如此大比分。不过,他们确实拥有对付大连人队的心得。从2018年对手刚升上中超的第一次过招(海港当时是以8比0大胜),到今年联赛又以3比0和5比0双杀,只要面对大连人,海港队总是能够踢出一种唯我独尊的味道。

60a11715f3e8f191f326dd45.jpg

“把握机会能力明显好于前两场。”这是很多人对于海港队此役表现的最深印象。比赛依然是在大连足球青训基地举行,这是莱科非常忌惮的一块场地。之前他曾表示,“比赛场地条件一般,赛场上的风也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比赛,无法完全发挥我们的技战术。”因此,他特地改变了一些既定的战术要求,比如更多次加强身体对抗,提升由中路至左、右两翼的转移次数,鼓励队员多打长传球等。结果一到场上,几招变化下来,很快就让大连人众将疲于奔命。比赛进行不到一个小时,海港队就以2比0早早领先。

海港队的这三粒进球,都是莱科强调转移皮球,鼓励队员们多打中长传球从而拉扯对手防线的体现。第一粒点球的创造,就是在保利尼奥策动传球之时,阿布拉汗突然从中路斜向前插至右翼,逼迫大连人后卫在禁区内将其放倒。而李申圆所打入的第二球,则是海港左、右边翼卫联手制造——吕文君前插后45度传中至后点,李申圆包抄头槌入网。至于刘祝润所顶入的第三球,更是全队边中战术结合的一次成功之作。这三粒进球所形成的方式,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边中或者边边配合。但实际上,莱科最想实现的还是传控足球,还是想走地面。赛后,他专门提到改变战术要求的初衷,“其实,前两轮足协杯赛和这一场比赛比较相似,都在同一块场地,场地条件也都不是很好。所以,我们需要在场上产生很多身体对抗。而受到场地条件限制,球队在战术打法上进行了局部调整,增加一些长传球的要求,好在队员们适应得很快。当然我还是希望在之后的比赛中,能够提供很好的场地条件,这样我们才能踢出属于自己的传控足球。”

不得不承认的是,海港队的这套352体系放在当今中超,还是极为罕见。而巧合的是,大连人为了能在1/4决赛有所作为,也特地把阵型改为541,希望屯重兵在防守端,从而抵挡海港队的猛攻。但显而易见的是,虽然两队都是采取三中卫打法,莱科可是从上任伊始,已经带队操练这一套体系近8个月,而何塞则是临时变阵。所以从熟悉和磨合程度来讲,海港队自然全面占据上风。

莱科赛后对此也很欣喜。毕竟战术要求有所调整,即使352站位没有变化,队员们也不太可能迅速进入最佳状态。但球队在这场1/4决赛首回合,就是要比第一、二轮比赛踢得顺风顺水。“虽然平时在训练中,我们练习传控较多,主要是打地面足球,但队员们这一场适应(新要求)很快。我想表达的是,胜利是经过队员们的努力所创造的,我对大家的表现感到满意。”莱科赛后总结道。

除了3比0的结果,莱科此役还有一些其他收获。比如这是他第二次在正式比赛中,将阿布拉汗和杨世元同时列入首发。结果这两位搏杀能力极强的中场,直接搅乱何塞精心设计的541阵型。而且,由于整体战术打法更加强调长传转移,对于首发球员的奔跑能力要求很高,所以他才果断调整中场用人。阿布拉汗赛后就对记者感言,估算自己在这一场90分钟,跑动距离又在1万米左右,但感觉要比以往疲劳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他直言道,“因为一直都在上下奔跑,往返来回飞奔。”其实,这就是莱科临时调整战术要求所希望看到的。“因为打了很多长传球。”一位队内人士直言,“要是主打地面,追求脚下,稍微控一控球,很多人也就不会感到比平时更累。”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莱科在这一场,直接放弃擅长组织和串联的张华晨和胡靖航了。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晓瑞

《体坛周报》国内足球记者,常年报道各级男足国字号。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