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再祭政治正确议题:花滑黑人族裔在哪里?

霍尔顿02-11 19:46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霍尔顿

随着冬奥会逐渐行进至高潮阶段,一个关于雪上项目老生常谈的话题再度被美媒提起,为何在各个运动领域都有出色建树的黑人族裔鲜少出现在冬季奥运会主流项目赛场。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结束后,美联社再度撰文发问:黑人花样滑冰选手在何处?

Beijing_Olympics_Figure_Skating_Diversity_64199_2.jpg

北京冬奥会,现年34岁的加拿大花样滑冰选手瓦妮萨·詹姆斯与搭档艾瑞克·拉德福德共同出战双人滑比赛。瓦妮萨的职业偶像是法国传奇黑人花滑选手博纳利,后者在长野冬奥上腾空而起的倩影自此深深定格于年幼的瓦妮萨的脑海之中。

博纳利是唯一一位只凭一把冰刀便能进行后空翻的奥运花滑运动员,虽然这一惊险动作并没能发展为花滑主流,更不为大赛评委所接受,“博纳利翻”从未发展成为一股潮流。但撇开这一动作的争议性之外,博纳利当时尝试与创新的顽强精神鼓舞了许多追随者。瓦妮萨就是其中之一,“我曾想尝试后空翻,但因为太害怕而放弃了。”

这是瓦妮萨的第四届冬奥会,此前她代表法国队征战过索契和平昌冬奥。不管是萨霍夫跳跃或是贝尔曼旋转,花滑常规技术动作均出自白人首创。这项兴起一个世纪的运动直到几十年前还为欧洲把控,令部分人不禁好奇:如何才能令更多黑人运动员在该项目上施加同样的影响力?

作为首个代表法国队出战双人滑项目的黑人花滑运动员,瓦妮萨则认为先要有更多人参与,才能涌现创造历史之人,“如果你在这项运动中都看不到自己,你又怎么能相信自己属于这项运动,怎么相信自己能成为最佳,又怎么知道自己可以有创造力或是因为自己的独特性而被接受?”

包括素来标榜多元包容的美国队,除去亚裔群体之外,还有包括性少数群体在内的杰森·布朗等人,但唯独缺少了黑人面孔。瓦妮萨·詹姆斯由此成为北京冬奥花滑所有项目中唯一一位黑人,她不仅承载了加拿大和法国的希望,同样还有来自全世界的非洲族裔的殷切目光,对于那些期待看见同胞身姿出现在冰面的人来说,瓦妮萨的存在意义非凡。

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前加拿大黑人花滑选手艾拉德·巴尔德看来,还与“黑人早年间不被允许加盟花滑俱乐部或参加相关比赛”有关。无论是欧洲人建立的金发碧眼、身材娇小的标准,还是美国冰场的种族时期,从事这项运动的黑人运动员都通过艰难斗争打破了一项看不见的壁垒。巴尔德表示:“这意味着留给黑人花滑选手的创新空间和时间所剩无几,尤其针对一项将所有人都限制在特定风格之下的运动来说。”

近年来,巴尔德反传统的嘻哈风格花滑在社交媒体流传甚广,使他能够利用人们的关注来推动变革和多样性。去年他就携手环球冰上基金会,致力于让加拿大的黑人、原住民和其他有色人种在花滑运动中获得更多曝光率。加拿大队和法国队连续几届冬奥会都派出了黑人花滑选手,但率先打破肤色壁垒屏障的美国队却不见黑人踪迹。

上世纪30年代,梅贝尔·费尔班克斯作为一名非裔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美国女性,创造了美国花样滑冰的历史,虽然被种族主义排斥在外,奥运梦想也因此破灭,但作为先驱者,费尔班克斯的影响力辐射甚广。她为后来者敲开了牢牢关闭的大门,唯一一位获得世锦赛女单金牌的黑人花滑传奇黛比·托马斯正是她的学生之一。托马斯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成为首位斩获冬奥奖牌的美国黑人。但很遗憾,托马斯之后,几乎没有美国黑人再复制她的经历和成功。

作为参与该运动的少数群体,看到同胞面孔出现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在团体赛前一天,法国黑人花滑名将梅-贝伦妮斯·梅特就在社交网络声援瓦妮萨,“致每一名想支持黑人卓越榜样的人,我希望你们来支持我最好的朋友。”瓦妮萨极为感激,“拥有它的支持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看到彼此时,仿佛看到镜中的另一个自己。当她踏进冰场,我看到的,是我自己。”

无论是梅特,还是瓦妮萨,都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够激励肤色相同的小女孩走进冰场,“我看起来和她一样,我希望成为她一样的人,我可以,我甚至可以做到更好。这是最终创造出色表现的关键,它不可能立竿见影,但这是创造与重复的过程,我们需要这点,我们需要壮大。”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霍尔顿

体坛周报国际足球撰稿人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