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们只是想看他出糗
上个周末,NBA第71届全明星赛在克利夫兰顺利举行。三天时间,全明星赛又给未来的我们留下了诸多回忆。即将年满34岁的老男孩库里在拿到个人职业生涯第一座AMVP奖杯的同时,顺带着用十六记三分创造历史;今年的探花杰伦·格林在扣篮大赛上破坏规则九扣一中,反复的失败让场边一向风趣幽默的沙克·奥尼尔都提不起笑脸。
惊喜与失望之外,有一小部分球迷对今年的全明星还抱有着几分遗憾。不因为别的,只因三分大赛上,化身洛城铁匠的威斯布鲁克并未如赛前传言那般出现在参赛名单之上。
威少参加三分大赛的流言最早起于推特网友的一张名单截图,这份名单上除了威少还有克莱、米尔斯、拉文等一众好手。半真半假之下,这则流言越传越真,逐步发酵之后,甚至还有网友开始杜撰威少就参加三分大赛的相关发言。
离谱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许多球迷娱乐至死的心态。他们之所以希望威少参加三分大赛,是因为他们想看到这位三分命中率跌破30%的铁匠能否为三分大赛创造全新的最低得分记录。简单地说,他们根本没想过他会出彩,他们只是想看他出糗。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样的信息传播习性总能让人更容易记住另一个人的缺点而非优点。前段时间,即便勒布朗·詹姆斯的总得分已超过“天勾”贾巴尔升至NBA历史第一,也无法阻止“双手一摊,勒布朗詹”们的复制黏贴。
如果把人比作粮食,那么这样的舆论环境就像一块盐碱地。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只有好与更好。只要出现一个纰漏,此前所做的一切都将被毁于一旦。
2.繁荣与风雨并存的电子竞技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竞产业的成长,那些行业领军人物口中诸如“如履薄冰”的话语便不再那么难以理解。过往二十年,先驱们秉承着热血与信念,在一片混沌中拓出一条新路。现如今,随着电竞对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逐渐从这个行业的“硬实力”转向了“软实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像“健康”、“规范”、“秩序”等词的出现频率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出发,整个电竞行业经历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大幅度的调整。
电竞博彩愈发猖獗,诸多大型博彩平台的国内代理深藏地底让人难以寻觅;涉及多个项目的假赌赛风波宛如毒刺一般不断试探与破坏着这个产业的根基;禁游新政下,青训市场全新洗牌,租号与陪练业务遭到大改;EDG夺冠后观众的狂欢吸引来诸多外媒的关注与报道。
这些问题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电竞产业那稚嫩的一面。近年来,这个产业的确收获了许多不俗的成果,但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需要去承认,在一些我们不常关注到的地方,有人在等着电竞犯错,且十分乐意看到电竞出糗。
二十年前,电竞的种子就已生根发芽;但二十年后,我们却还在用“新兴”、“朝阳”之类的词汇来描述着这个产业。即便发展至今,许多成立近十年的职业电竞俱乐部也还在把“尽量做到盈亏平衡”、“想以企业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当做自己的努力目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个好的信号。
结语
从健康的角度向下深挖,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观点,比如熬夜。许多观众在看到选手熬夜训练至后半夜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熬夜伤身,而是诸如“他好努力”的各种感动。
上个礼拜,苏翊鸣在夺金的三天之后迎来了自己的18岁生日。当天,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在个人社交账号上祝他生日快乐。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第一阶段结束了,超级巨星从不休息,明天早上八点开始训练,爱你。」苏翊鸣则在感谢老师之后表示,「八点太晚了,让我们六点三刻就出发吧。」
相比之下,「我们一起打排位到凌晨五点」简直就像个笑话。
我们无从得知这种想法的起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个行业任由这种慢性自残的行为在年轻人的脑海中扎根,那么这就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长久下去,电竞选手的职业生涯周期或将与俄罗斯花滑女孩们有的一拼。
最后再多嘴一句,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几年前曾有一名选手在等待比赛开始时打篮球猝死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