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奥运会(2018-2022年)传播与媒体运行论坛举行

水冰04-25 16:13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发布

4月2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体育传播与外交研究中心承办的“转折、转变与超越:东亚奥运会(2018-2022年)传播与媒体运行国际论坛”通过海外嘉宾云端参会、部分国内嘉宾线下参会的方式成功举办。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816.png

2022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苏大鹏,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周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钟新教授,《体坛周报》社副总编辑曹亚旗,字节跳动体育bd负责人、抖音体育负责人夷博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体育编导孟庆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北京外国语大学魏伟教授,以及来自2022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和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的部分工作人员出席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举行的论坛开幕式。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844.jpg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和人文学院院士、西悉尼大学大卫·洛弗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安德鲁·比林斯教授;美国得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迈克尔·巴特沃斯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托尼·布鲁斯教授、德国大传媒应用大学(汉堡)托马斯·霍尔基教授、北京体育大学薛文婷教授、浙大城市学院郭晴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西蒙·李岑副教授、卡塔尔大学阿赫福德•阿玛拉副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李博助理教授和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皮特•英格利什高级讲师等海内外学者在线上一同参与此次论坛。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851.jpg

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苏大鹏在致辞中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北京冬奥精神”的高度,强调了在2022北京冬奥会结束之际站在全球视角探讨北京冬奥会历史意义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855.jpg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并且详细解读了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国际体育传播与外交研究中心举办此次国际论坛的初衷,以及期待通过国际论坛达成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意愿。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859.jpg

本次论坛是在特殊时间节点举行的有特殊意义的国际论坛。在深度体育媒介化的时代背景下,各项国际体育重大事件成为塑造、展现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传播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奥运会更是被赋予了超越体育竞争的多层面文传播内涵。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顺利举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成果,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国际传播取得突破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此次论坛主要围绕2018平昌冬奥会、2020东京奥运会(2021)与2022北京冬奥会展开,探讨了三届在东亚举行的奥运会的传播、媒体运行、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形象建构等议题。

本次论坛共分为四个小组,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魏伟博士、王士宇博士、盛阳博士和吴梅红博士主持。发言小组点评人是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石磊教授,上海体育学院的张盛教授和天津体育学院的杨珍教授。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04.jpg

第一组嘉宾发言中,大卫·洛弗教授的报告提出了“媒介-体育-社会-政治联合体”的全新概念。他深入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报道三届在东亚举行奥运会的不同立场以及创造叙事的各种方式,揭示了全球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突发危机以及奥林匹克休战期间战争爆发等因素的影响下,媒体叙事策略与议程设置能力的脆弱性,认为本次论坛的主题“转折、转变和超越”恰逢其时,较为贴切。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10.png

担任SSCI期刊《传播与体育》主编的安德鲁•比林斯教授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提出了考察冬奥会影响力的研究范式,详细对比了不同国家观众收看奥运会比赛的媒介接触习惯。他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下,多样的信息接收终端使得观众接收信息方式也变得多元,这是研究冬奥会影响力的重要出发点。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16.png

徐济成部长从北京冬奥媒体运行工作的实战出发,对此次论坛主题进行了全新解读。他指出,北京冬奥会是迄今为止数字化互动最广泛、转播时长最长、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虽然受疫情影响,现场媒体工作者少于预期,但北京冬奥会的媒体报道量和报道效果却屡创新高,这离不开5G+8K超高清远程传输、云转播平台、Press+网络专线传输服务等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同时,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在本届赛会大展拳脚,这一变化将深远影响未来的赛事媒体运行。徐济成表示,北京冬奥会注重双奥遗产保护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并以闭幕式上的柳枝寄怀为例,阐述中国文化乃至东亚文化对奥运会的独特贡献,号召国内外媒体及学界同仁以奥运为契机加强分享研究,一起向未来。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20.jpg

迈克尔·巴特沃斯教授以中国运动员谷爱凌为例,运用批判性的修辞视角解读了美国保守派媒体和政治家对谷爱凌报道和评价的实质。报告深刻揭示了美国保守派媒体势力百余年来反华立场的动机,从学者的批判性视角分析了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成为世界范围内偶像的深刻原因。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24.png

在第二组嘉宾发言中,周杰副主任站在媒体人的角度,清晰地指出“北京冬奥会,不只是赛事”。他表示,在关于奥运会的报道中,虽然不同的媒体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合作共赢”也是媒体人追求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29.jpg

托尼·布鲁斯教授基于对2008北京奥运会和2022北京冬残奥会新闻报道的纵向分析,就新闻媒体对报道残奥会运动员的话语展开探讨,从理解残奥会社会条件以及意识形态的视角入手。她指出,新闻话语正在加强残疾运动员与精英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33.png

西蒙·李岑副教授从国际社交媒体入手阐发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针对西方受众的社交媒体内容更重视通过小测试等内容引发观众互动;中国的新闻微博更重视对事实内容、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进展的回报。他还对中国社交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37.png

李博助理教授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美观众的奥运消费展开对比研究,他借助使用和满足理论,探讨了北京冬奥会中美两国受众在媒体行为、项目偏好、观看动机等方面的差异。此外,李博教授还阐释了市场差异如何影响用户媒体消费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41.png

在第三组的嘉宾发言中,钟新教授等对奥林匹克政治的正当性和非正当性进行了探究。她认为奥运会这一体育重大事件已经发展出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办国、参与国、抵制国在内的各方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提出应去非正当性奥运政治,维护奥运政治的正当性。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46.jpg

郭晴教授等深入探究了奥林匹克在中国传播的观念与正当性进行了探究,认为在不同的社会思潮下,国家制度、政策引导、媒体宣传等国家权力支配下的行动与个体记忆、个体媒介选择等个人因素进行互动,实现了观念强塑、观念弥漫、观念淡化三种观念的建构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50.png

魏伟教授就2018至2022年在东亚举行的奥运会的传播话语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语境进行了对比考察,认为连续在东亚举行的三届奥运会在“亚洲奥运话语”层面大相径庭。“东亚之光”虽然都有光,但“光亮度”和“光谱”并不相同。他表示,2022北京冬奥会不仅留下了“让三亿人上冰雪”的重要奥运遗产,其创纪录的触达人次可能已经改写了奥运历史,甚至扭转了冬奥会与夏奥会之间的传统关系。他同时还指出,2020东京奥运会(2021)和2022北京冬奥会可能会是奥运历史更大变局开始前的最后两届奥运会。

微信图片_20220425155955.jpg

薛文婷教授等对中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的2022北京冬奥会进行了探究。以网络议程设置和跨国媒体间议程设置为理论视角,归纳了《中国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三家报纸关于2022北京冬奥会的媒体议程,进一步探究了报道者及其所在群体对中国体育故事共同享有的潜在观念。

微信图片_20220425160000.png

在最后一组的嘉宾发言中,托马斯·霍尔基教授和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格尔教授对2020东京奥运会(2021)和2022北京奥运会期间德国Z世代的媒体使用行为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电视转播对奥运会在德国的传播中仍有巨大影响,其次才是社交媒体。

微信图片_20220425160006.png

马赫福德·阿玛拉副教授探讨了中东和北非的体育环境以及媒体在报道奥运会时的重要作用,他着重介绍了北非媒体报道在建构民族团结集体想象方面的作用,并探讨了社交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替代空间,是如何挑战国家对体育传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

微信图片_20220425160012.png

皮特·英格利什高级讲师等选取了朝鲜、韩国、日本、中国、美国和英国6个国家英语新闻网站中660篇涉及朝鲜重返全球体育舞台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对2018平昌冬奥会报道中朝鲜的“再现”问题展开对比研究。他们认为政治关切及其议题明显盖过了体育成就本身。

微信图片_20220425160017.png

此次国际论坛不仅吸引了全球数百名学者、媒体人等受众关注,同时也激发了与会者有关2018平昌冬奥会、2020东京奥运会(2021)和2022北京冬奥会传播、媒体运行、国家形象、软实力和奥运外交等诸多议题的更深入思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发表会议总结,在全球传播视域下对论坛学术成果进行了整合归纳,并对奥林匹克国际学术共同体加以展望。与会专家期待类似的探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展开。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