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赛观感:仿效日韩共存共赢 不放过每一个人才

王晓瑞12-01 18:32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报道 

在中国,许多工程的规律都是,要么不搞,要么大搞,放在青少年足球领域同样如此。但相比之前青训赛事的顶层设计,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堪称是一个突破。打破壁垒、全面融合,促成职业梯队、校园足球、社会机构和体校队同场竞技,完善小、初、高、大各级别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十多年前,人们常说,在中国,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是两条腿走路,但在日韩,早就形成校园与俱乐部大混战。而今天通过中青赛,终于实现共存、共赢,良性互补,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足球青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zqs.jpg

全放开,全融合

其实自08年奥运之后,足协就开始着手校园足球计划,次年也由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手推出校园足球联赛。记得在第一批,全国共有40多座城市参与其中,中小学校总计约有2300所。但在当时,关于赛事设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校园足球搞得红红火火,可涉及到精英球员的培养,又该如何与职业足球相衔接?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解决。甚至在早年间,校园联赛还是以地区性赛事为主,原则是“小学不出区、中学不出市”。

过去十多年,中国足坛也涌现出很多新星,但除王上源、段刘愚等个别球员,大多数人还都出自职业足球体系。校园联赛搞得轰轰烈烈,保量的同时如何保质?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应运而生。

不同于以往一些全国性青少年比赛,中青赛的宗旨是“全放开,全融合”。不光是把校园足球与职业梯队联系起来,就连一些社会青训机构,甚至体校队也被纳入其中。比如在男足U13组,既能看到昆明市体校、延吉体校代表队,也有诸如湖北星辉、河南星途等民营青训机构。当然,最终在决赛中展开较量者,是一支职业队和一支学校队——山东泰山U13对阵清华附中U13。尽管冠军还是由职业队获得,但正如山东队主教练汪强所言,出现像清华附中U13这样的学校代表队,或者社会青训机构球队参赛,这是中国足球的幸事,“清华附中U13踢得也很不错,未来,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清华附中。只有更多有实力的球队出现,无论什么身份,比赛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正因此,中青赛的规模堪称史上之最。足协副主席高洪波就以4个词语形容,“最广泛、最全面,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而在壮大赛事规模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中国青少年竞赛结构,“初步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年龄段的竞赛体系。”比对到年龄段,像在男足,就是从U13、U15到U17直至U19。

但具体到上述4个组别,也是情况不一。比如U17年龄段,今年共有200支球队参赛,U15和U13的规模,在理论上也可以更加庞大。可伴随年龄段的增大,由于青少年球员要在学业和踢球之间进行选择,足球人口不可避免呈金字塔状。某种程度来讲,这是间接造成U19联赛仅有26队报名的一个原因。对此,高洪波表示,“来年还是非常欢迎大学球队参赛。”

其实,这正是中青赛打破壁垒、全面融合的深刻体现。高洪波说,“球员踢到一定年龄,如果职业通道非常困难,他们还有机会读书。反过来,校园球员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仍旧可以发展,那也可以继续走职业路。我希望这两条通道是全开放的,这样家长才可以放心让孩子一边读书、一边踢球。”

zqs1.jpg

不放过每一位天才

举办中青赛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办赛。建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这是高洪波非常看重的一点。对此,中国足协目前的思路也很立体化:形成以青少年赛事(识别人才)→精英青训教练员培训→精英球员训练营(培养人才)→青少年赛事(跟踪人才)的人才培养与识别路径。那么,发现人才的最好平台,就是通过比赛。“让每一名有天赋的球员都有被关注、被挖掘的机会,被识别、被选拔的可能,中青赛就是要不设壁垒,面向人人。”高洪波强调称。

对此,中国足协专门派出一组专家团队,参与赛事的技术调研,其中就包括技术部部长谭海、国家队训练总监邵佳一等。具体方式主要分为两步走:第一、通过地方和全国的青少年赛事及精英球员训练营,发现和识别人才;第二、通过基础运动能力测试及可穿戴设备采集球员身体和比赛数据。“终极目标是把一些有潜力、有特点的球员纳入人才数据库。” 高洪波说。而在赛事结束后,当球员回归到地方时,就以这套人才数据库为基础,与精英球员所在单位进行联系,观察他们在全国和地方赛事中的表现,对运动员进行实时跟踪。

专家团队今年调研时,就发现到几点规律。比如小年龄段球员在一对一攻防、一对一触球时表现不错,体现出面对压力时的决策能力,但与足球发达国家同年龄段球员相比,年龄越大,在纵跳、体脂率和30m速度方面就会产生差距。而这些问题,正是需要今后亟待解决。当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专家团队所汇总的精英球员名单时,既包括来自山东泰山、浙江队、上海申花等职业队好苗子,也有来自清华附中的球员,这再度体现出中青赛的打破壁垒和面向人人。

此外,涉及到青训教练、裁判和竞赛官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中青赛也会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在今年男足U13和U15两项赛事,前国脚汪强、周海滨都是率队夺冠。对此,高洪波直言,“我们将会积极吸纳高水平退役球员转岗青训教练员,并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帮助球员退役后尽快完成转型。”

来年的三大任务

第一届中青赛是从今年7月启动,显然,第二届的举办时间能否提前?现在备受外界关心,这也是来年中青赛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据介绍在12月,足协就将出台2023年中国青少年足球竞赛时间表。毕竟等到来年,三青会还将在广西举办,“把包括中青赛在内的相关赛事在时间上进行统筹,并完善地方赛事安排。”

第二个任务涉及到中青赛规模的扩大,除了在男足U19组别,希望可以吸纳一些大学球队,针对男足U17组,中国足协正准备引进地方预选赛。据高洪波介绍,目前的计划如下:从2023年3月开始,选择南、中、北等区域进行地方预选赛,然后选拔出优秀球队参加全国总决赛,而今年前24名直接进入正赛。

至于U15和U13组别,足协希望,届时是真正通过地方预选赛产生决赛阶段球队,而不像2022年因为时间不足,导致有部分球队是被推荐参加。

第三个任务则是侧重在技术领域。高洪波表示,“通过中青赛,确实发现出很多优秀的天赋球员,但在同时,希望教练员涉及整体的训练和指导再做加强,无论进攻还是防守,要从整体入手,学会整体控制比赛。”这个要求显然非常专业化,但高洪波认为,中青赛不光是一个赛事,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还要抓训练,“训练是根基,训练是解决球员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方面,需要科学化引导。”

这就不得不提中国足协所出台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而借助中青赛这个平台,若能把《青训大纲》向地方协会、青少年俱乐部进行推广,也是一举两得。实际上像在浙江俱乐部,就有一份自主修订的《俱乐部青训大纲》,里面的部分内容,就是秉承足协《青训大纲》在人才培养上的发展理念所制订。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晓瑞

《体坛周报》国内足球记者,常年报道各级男足国字号。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