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不允许补课那就去训练营“费妈”

体坛产经07-12 07:19 体坛+原创

二条.jpg

中国孩子的“暑假去哪儿”大约经历了三次迭代:二三十年前,暑假是真正的散养放飞,天亮玩到天黑;八九年前,暑假就是拼命补课,学无止境;而如今,“双减”进行到第三年,又是疫情后第一个完全放开的暑假,体育运动已然成为了“鸡娃父母”的新赛道。

从大众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到热度逐年攀升的网球、帆船、滑雪、高尔夫,再到更小众的马术、滑板、冲浪、铁人三项等等,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至少参与了一项体育运动,有些甚至同时在接受两三个项目的训练。在兼顾学习的学期中,日常训练大多只能压缩成每周几个课时,暑假则正好是集中“抓一抓”,让运动成绩“上一上”的好时机。

运动场成为新“卷”场是有几项因素叠加催生的。除了“双减”后,K12校外的学科类培训被明令禁止,新一代父母对于孩子的健康和运动能力更为关注和向往,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越来越多孩子通过体育特长进入到名校,尤其是体制外,让不少家长看到了“搞体育”的希望。

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家长们蜂拥而至各类项目的暑期集训营。孩子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各类运动机构也吃上了这一波暑假体育经济的“红利”——“只有妈妈和钱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暑假“费妈”,训练营尤甚

在得知女儿所在的足球俱乐部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打算组织暑假训练营之后,Q妈决定和另外两三个家长一起,自发攒一个9天8晚的训练营。

于是,赶在5月初,Q妈就开始联系场地了,“因为暑假这个档期非常热门,这些营地要是不提前锁定的话,到了6月份就哪里都定不到了。”Q妈说。球队里刚好还一位家长是做活动策划的,对上海及周边的场地比较熟悉,在她的推荐下,又经过了一番实地探访和比较,Q妈选定了一个有足球场、有户外运动项目、有餐厅,还有教室的场地,得到了全队的一致通过。“要考量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Q妈说,“比如说,选地方的时候要问清楚有没有洗衣房,同期有没有别的运动类夏令营也有频繁洗衣服的需求等等。”

5月中下旬,Q妈代表球队跟场地方签了合同、交了定金,但这对于一个训练营来说还只是开始。跟教练一道制订训练计划、采购集训的必需品,并征集志愿者妈妈在训练营期间帮忙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这些都是Q妈作为组织者要完成的主线任务。

副线任务就更多了,大到了解宿舍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范;有哪些支出,平摊到每个孩子头上要交多少钱,小到为孩子们准备哪些零食小点心,每日训练后有哪些娱乐活动,都需要Q妈等几个“挑大梁”组织的家长去一一安排确认。“还没等开营,已经累了!”Q妈感叹。

相对于一般的游学夏令营来说,体育训练营对于孩子和家长的挑战要更大一些,因为每天从早到晚集中训练,天气炎热,运动量大,随之而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更多一些,尤其是那些小学低年级年龄段的孩子,加上孩子们各自的生活习惯、饮食口味,甚至脾气习性都千差万别,对于负责解决生活起居的“临时妈妈”志愿者家长来说,必须要尽可能地照顾好每一个孩子,随时解决一切意外状况,神经随时绷紧。

但像Q妈这样“私人订制”型暑假训练营,虽然“费妈”,但最大的好处是能尽可能地贴合孩子和球队的全部需求,但又不包含额外的“添头”项目。而志愿者家长和教练“用爱发电”,使得他们的这个训练营几乎没有人力资源成本,在这样的状况下,9天8晚的训练营每个孩子只需要支付3000多元的“成本费”,而市面上类似的夏令营一天的普遍价格在1000-1500元。

夏练三伏,开眼界更为重要

一期约一周的暑假运动营,花费5000-10000元在一二线城市是个很普遍的价格,而一些机构根据项目的特性以及家长的需求推出的海外夏训营收费则更加昂贵。比如某一线城市滑板俱乐部跟旅行社合作,在暑假期间推出的“日本滑板文化之旅夏令营”,切中了“日本滑板水平世界领先”的痛点,也迎合了暑假日本旅游的热度,将“日本知名教练亲自指导”作为卖点,颇受家长们的欢迎。

高尔夫也是海外夏令营的主力项目,美国PGA高尔夫培训中心推出的将近1个月的夏令营地点就位于美国德格萨斯州的PGA总部,对于那些高尔夫小球员来说,那里自然是“殿堂”级别的。目的地同样是美国的IMG学院夏令营也让不少家长动心,拥有大部分全球顶级运动员经纪约的IMG既神秘又让人向往,而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IMG学院拥有网球、篮球等顶级训练资源,在夏令营期间,甚至还有可能碰到知名运动员前来同场训练,这样的体验可遇不可求。

在各路“神通广大”的机构的运作下,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职业体育“天花板”似乎也并非不可触摸,虽然价格不菲,但出于让孩子“开开眼界”的想法,愿意花这个钱的家长也很多。

当然,还有像羽毛球、游泳等俱乐部则把夏令营放到体制内运动队场地里,请来体制内的高级别教练,甚至世界冠军为孩子们在技术层面上提优,这样的训练营基本上以纯训练为主,希望孩子们短期内可以有较为显著的提升。这一类运动夏令营因为不包括游玩观光等溢价项目,价格反而偏低。

在“双减”政策之下率先“转正”的体育承接了万亿学科类培训市场的分流,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运动项目的培训课程,家长普遍付费意愿高、续费跨度大。在一线城市,尤其是近年来热度增长极快的一些小众运动俱乐部,300-400元一节课稀松平常,堪比健身房私教。而且,任何一个项目孩子从开始到学会,再到熟练精进,甚至更高的水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加上各式各样的装备、护具,家长的投入随着这个周期逐级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孩子在“选定”一个项目之前,全家已经经历过了好几轮“试错”的过程。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多尝试各种项目,看看他们到底适合和喜欢哪个项目,等稍大一点再明确方向重点培养。

已经10岁的小七从4岁开始就尝试过跳水、网球、滑冰、滑雪等各种项目,她的父母没有给她报名过任何英语、乐器等机构,每年平均在体育运动机构上的花费约为2-3万元不等。而最近这两年,小七突然对攀岩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练的带领下,进步飞快。“入了坑才知道攀岩的相关护具、鞋子和场地费的花费也不低,为了配合孩子更好的训练,教练还要求家长去考‘保护证’,自行购买安全护具。”小七妈妈说,“不管怎么样,孩子喜欢愿意练,我们就继续支持。”这个暑假,小七会参加俱乐部的两次总共为期四周的集训,尽管作为老会员,一天400元的训练费已算底价,但四周下来,单项支出也过万了。

“变种”鸡娃,运动带来想象空间

促使家长们做出这样消费决策的最大原因在于,如今的家长对于体育运动的想象已经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或者局限于中考项目了。在他们看来,孩子的视力、身高、语言能力,以及未来择校成才等等,都可以通过从小训练一个或多个体育项目来达到目标。

每天保证户外运动时间2小时能预防和减缓近视发生,多跑多跳能促进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这些拥有确凿科学依据的好处让“鸡眼睛”、“鸡身高”的妈妈们自有一套选择运动项目的标准。还有一些妈妈让孩子学击剑,为的是让孩子获得法语的沉浸式使用氛围,更不用说已经有很多孩子在游泳、网球、篮球这些项目上练出接近专业水准的成绩,成功借此申请到了国外名校。

从学科补习到体育运动,“鸡娃”的妈妈们只是变换了“赛道”,但从未放弃,更别说还有很多想要“两手抓”的父母。国内外一些年轻的顶尖运动员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不断展现出风格和魅力,也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传统观念里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旧观念。相比于“小镇做题家”,“青少年运动员”给人的感觉更加健康阳光,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也更大。

而对于机构来说,这些孩子们常年跟随机构学习训练,对机构和熟悉的教练都有着非常高的黏性和忠诚度,假期组织起各类夏令营、暑期赛事等活动来可以说是一呼百应,这对于整个体育培训产业都是延伸利润增长点。

无论是出于什么目标,暑假是一个令家长和机构一拍即合、共同期待的时机。以往的运动机构不仅数量和种类少,高度依赖寒暑假,还需要跟学科类机构去“抢夺”孩子们有限的时间,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仅希望孩子从小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更希望孩子能有一两项从小玩到大的运动项目,强身健体的同时作为特长去拓宽孩子的社交圈及一切可能性,让“双减”后的暑假回归到“玩”,并且玩得更专业。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