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党建网08-25 16:0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重要理论遵循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让非遗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包含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各项要求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紧密相连。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造就业、消除贫困、增加收入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成为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生产力资源;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特色建筑、特色民居,是农村地区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重要承载;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为表现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歌颂美好、讴歌英雄、弘扬正义等价值功能,对于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等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极具文化特色的“中国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要以增进共同性为价值依归,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整理、保护等工作,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从而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担当重要职责、肩负光荣使命。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可以在手工业、文化创意、旅游、影视、互联网直播、建筑、服务等各个行业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贯穿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循和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在各民族的发展中代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各族人民在特有的文化场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民风民俗、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符号。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需要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日臻完善。要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保护制度、传承人保护制度、市场化开发等系列公法和私法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既要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视角出发,保护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又要站在传承人、传统村寨或社区集体的角度,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维护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从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教育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民间故事、传说等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不同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故事,其蕴含的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思想等可以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资源。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匠心”“传承”“文化底蕴”能够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思政课题互动。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生活记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演进,有利于在青少年及各类人群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分类挖掘、梳理、研究、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内涵,将其适时转化为课程思政内容,不断提升思政课堂的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

  健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本民族固定性和特定性的智力成果总和,是本民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表达方式,也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的文化载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播载体,健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是中国与世界在文化维度进行对话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武术、皮影戏、茶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内涵、情感、态度和立场构建了中国非遗的话语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符号”的价值被不断开拓。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内容和载体,推进理论创新、话语创新,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话语体系,向世界宣讲好中华文化。

文/高俊山 刘勇军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