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特约评论员傅亚雨
2月22日下午,在中国球迷的万众期待下,中国U-20国青在U20亚洲杯八强战这关键一役里,被沙特国青在比赛第94分钟绝杀0比1告负,失去了参加世青赛的资格。
重回世青赛梦碎深圳,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比遗憾的结果,毕竟我们远离世青赛的舞台已经整整20年,等待得太久了。而这一届国青凭借小组赛的优异表现,让中国球迷重新燃起了对中国足球的希望和期盼,而赛前的各种分析判断,都指向中国国青此次有很大的机会重回世青赛,舆论场弥漫着乐观的气息。
这一次我们的期盼也并非无中生有。比赛过程非常清晰地显示,中国队是踢得更好、更占优势、破门机会更多的一方,只有运气站在了对手那一边。赛后国青主帅久尔杰维奇说球队配得上胜利,队长史松宸也说“我们实力是够得上亚洲4强的”,就连沙特主帅苏亚雷斯赛后也是对中国国青送上了赞誉之词。在很多时候,赛后谈“虽败犹荣”只是一种矫情,而这次,中国国青是真真正正配得上这四个字的。
确实,国青队在比赛中如主帅久尔杰维奇赛前所言那般主导了比赛,哪怕不看任何统计数据,看完整场比赛的观众也能得出此役中国国青是更强的那支队这一结论。国青队本场比赛的优势是非常显性的,而在亚青赛一场定胜负的淘汰赛赛场上,在面对个人技术非常出色的沙特球员时队伍能有如此的统治力和发挥,这其实已经说明这支国青队的实力在和亚洲同年龄段顶级球队的横向对比中占据上风,或者说至少不落下风。有足够的实力基础打底,国青球员们在比赛中也就信心十足,即使面对如此压力的比赛,整体的发挥依旧平稳,心态仍然放松,传接流畅,防守严密。这足以安慰中国的媒体和球迷,让大家开始对中国足球的未来树立信心。
毕竟无论是亚青赛还是世青赛,我们在意的终究不是成绩,我们只是想通过成绩,让我们确信自己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而从这一点上讲,国青队在绝对优势、绝对机会的场面下输掉这场进军世青赛的决定之战,这批球员错过了一次能加速自己成长的机会,确实非常可惜,非常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通过这四场球,我们看到了一批有能力、有特点,在亚洲有竞争力的球员,这就已经足够了。对这些才20岁的球员来说,丢掉了世青赛的门票,绝不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这届亚青赛,我们记住了一些名字——王钰栋、、依木兰、毛伟杰、蒯纪闻、刘诚宇等等,特别是王钰栋,在对沙特一役几乎是献上了球星级的表现,这也足以让我们在短暂的意难平之后,能平静接受比赛结果并对未来依旧满怀希望。
对这些希望之星来说,未来成长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比赛机会。而事实上,对沙特的比赛国青错过几个绝对的得分机会,刘诚宇的点球、王钰栋的单刀,以及蒯纪闻和刘诚宇在禁区内近距离的扫射踢空,只要把握住其中任意一个,国青可能早就锁定了胜果。然而这些好机会都错过了,并不是球员能力的问题,比如蒯纪闻几天前对阵澳大利亚就在禁区内打入非常精彩的凌空扫射,而本场面对更好的起脚机会却踢飞了,而是球员在压力下心态多少受到了影响。
球员如何能更抗压?没有捷径,只能一场一场比赛的积累。而这批球员,之前已经缺了不少课了,在高水平比赛场次方面,他们横向比不过日韩澳伊,纵向跟20几年前最出色的两支中国国青——81国青和85国青——比,也差了不止一星半点。20几年前,中国足球界就有过经验总结:国青国少要想在亚青亚少赛上晋级,队伍至少要60-70场国际比赛打底,相信20多年后,如今的国青国少依旧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这反向也说明,这些球员在缺少足够比赛经验支撑的情况下能打出这样的比赛内容,足以说明他们是可造之材,此前错过的无法弥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今后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是的,今后两三年,是这些球员职业生涯最为关键的时期,在技术已经基本定型的情况下,他们以后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他们每年踢多少比赛,踢什么级别的比赛。而目前看情况并不太乐观,主力阵容中除了毛伟杰去年在中甲是绝对主力外,其他球员都在俱乐部出场寥寥,特别是中前场的组织型、进攻型球员,在跟外援的竞争中只能落于下风沦为替补,而今年这批球员还有全运会任务的挑战。如何在这批希望之星成长最关键的时刻扶他们一把、送他们一程,是足协、俱乐部乃至整个中国足球界共同的责任,也是中国足球未来青训能否真正腾飞的关键一环。
这些,可比一场亚青赛比赛的胜负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