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茅为安
自由传媒新掌门人张墀驹暗示周冠宇有机会在未来回到F1赛道上,同时他明确提到这项热度空前高涨的世界锦标赛接下来将力争打开潜力未被充分挖掘的中国市场。
曾经出任NBA中国首席执行官的张墀驹在今年一月接替格雷格·马菲,成为自由传媒的新首席执行官。
自这家美国传媒集团收购F1已经过去了八年。近年来通过《Drive to Survive》剧集、年轻化的社交媒体传播手段,迈阿密、拉斯维加斯这两场极富娱乐性赛站的加入,以及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领衔主演的《F1》电影下个月即将上映,这项运动的全球吸引力持续高升,特别是曾经难以敲开的美国市场已经被彻底激活。
过去一年里,F1商业开发硕果累累,不仅有高端奢侈品牌,还有大众级消费品,而近期还与迪士尼和百事旗下品牌达成长期合作。然而,当各大世界知名品牌争相涌入F1时,中国元素的存在感仍然偏低。从今年中国大奖赛的反响来看,历史首位中国F1车手周冠宇暂时无缘比赛并没有影响中国车迷高涨的热情,但是过去三年即便有中国车手比赛,中国品牌在这项运动中的参与度不如预期。
“当我在中国运营NBA时,它可能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全球体育品牌——现在可能依然如此,能够看到中国观众对体育的热情,所以我认为F1可以在中国继续发展,”张墀驹在摩纳哥大奖赛期间出席商业论坛时表示。
“老实说,我们因新冠而(在中国)遇到了挫折,因为我们有四年没有在那里举办比赛。这些年我们在那里损失了一些时间,但F1在中国是有传承和历史的。我们已经落地上海20年了。我们有一位中国车手(周冠宇),遗憾的是他今年没有参赛,但也许有一天他会回来。但是你看,中国有14亿人口;他们热爱体育,他们热爱品牌。我认为F1能继续发光发热的地方在于,我们是一个高端品牌,而我们关联的品牌,你会看到它们继续占据市场。”
当前在F1围场里露出的中国品牌屈指可数,只有索伯、迈凯伦、红牛与中国背景的企业合作,而阿斯顿·马丁刚刚宣布与某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发售联名产品。不过,F1以及个别车队很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因而踊跃地进驻中国社交媒体,除了赛事官方,现役十支车队中梅赛德斯、阿斯顿·马丁、Alpine、索伯都活跃于各个中文社交平台。
自由传媒曾在完成对F1收购之初,意欲在中国开设分公司,但因没有找到合适的伙伴而最终没能落实。此番,张墀驹上任后首次在摩纳哥出席大型活动,他明确表示F1将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做出更大的动作。“我们确实需要在中国继续建设和投资这项运动。我们遍布各大(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我们在腾讯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但可能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程度。我们将继续投资并实现这一目标,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主要消费品牌的巨大市场,我们真的希望继续发展这一市场。”
过去F1曾谈论过在中国举办第二场赛事,但时过境迁。如今这项赛事已是“僧多粥少”,由于24场比赛构成的赛历已经饱和,一些欧洲的传统赛道不得不在今后轮流办赛。此外,F1已经改变了其策略,尤其在“攻下”美国市场——有三场在美国举行的比赛——之后,更希望在其他地区多点开花,其中泰国已经与F1就2028年在首都曼谷举行街道赛接近达成协议。当前中国大奖赛签约至2030年,今年三月知情人士告诉记者,F1方面希望进一步利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场地优势进行商业开发。
近期关于周冠宇成为凯迪拉克2026年车手热门人选之一的传闻四起,但消息人士表示,这支下赛季正式参赛的新车队不急于敲定其首个赛季的车手阵容。不过可以理解的是,凯迪拉克希望从加入伊始就有良好的成绩,因此像周冠宇、佩雷兹、博塔斯这些有近几个赛季经验的车手都是其重点考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