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岁的何鑫,在滑板圈里被亲切地唤作“三金”。这个名字,恰似他本人,像一颗闪烁的星,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而他的滑板轨迹,正以更耀眼的方式在城市街头划出弧线。当同龄人还在课堂与考试间奔波时,这个来自安徽,如今在上海追逐梦想的少年,早已用四个轮子定义了自己的青春——“好玩”二字背后,是摔打出来的热血,也是不被世俗框架束缚的勇气。
在刚刚过去的周日,2025 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南京站)的赛场上,三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赛场上气氛紧张而热烈,观众的目光紧紧聚焦在选手们的身上,每一个精彩的动作都能引发一阵欢呼。三金以 44 分的优异成绩,力压群雄,斩获成年组第一名。这场比赛堪称惊心动魄,在决赛最后一轮,三金顶住了此前多次失误的压力,成功完成kgrind drop这一高难度动作:先是精准地用滑板前桥碾磨(kgrind)在狭窄的扶手边缘,随后干净利落地完成落差(drop),落地瞬间稳如磐石。紧接着,他以爆发力十足的大乱(Bigspin)收尾,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将街头滑板的野性与技巧完美融合,征服了现场观众与评委。
前几年疫情肆虐时,百无聊赖的高一少年三金在同桌的滑板上找到了“解药”。“当时就是觉得太无聊了,看他玩就跟着试,结果一踩上去就停不下来。”没有专业启蒙,没有华丽装备,一块滑板成了他窥探世界的新窗口。逃掉晚自习去刷街,在空荡的巷子里反复练习Ollie,膝盖上的淤青叠着淤青,却让他第一次尝到“掌控自由”的滋味。
“家里人一开始觉得我不务正业,说玩这个能当饭吃?不如进厂找个班上。”三金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一丝释然。直到2022年拿下安徽省滑板锦标赛冠军,荣誉像一道光,让他能暂时以“无业游民”的身份全心投入滑板,也让父母沉默的反对渐渐变成了默许。
当被问到街头滑板与公园、碗池的区别时,三星眼里突然亮了:“场地里玩久了像做体操,街头才是真的‘野’。”在他看来,马路牙子、台阶、扶手都是天然的舞台,随机性和挑战感才是滑板的魅力核心。
不过,职业道路并非只有风光。为了备战“街头之王”总决赛,他曾在上海的专业滑板场每天泡8小时,凭借着对滑板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遍遍地练习着滑板技巧。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膝盖上的淤青和伤痕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对滑板的热爱。
高一选择挂学籍、放弃高考时,三金的决定让周遭一片哗然。“有人说我连高中都没读完,以后可怎么立足?” 他却总笑着回应,在滑板上摔打出来的韧性,远比课本里的公式更能支撑自己走下去。对三金而言,按部就班上大学反而像是浪费时间 —— 那些在滑板上磨破的护具、摔伤的疤痕,以及在腾空翻转时刻进肌肉记忆的坚持,才是他真正珍视的 “学历证书”。
除了参加比赛,三金还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滑板生活和技巧,成为了一名备受欢迎的滑板博主。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滑手组了个小团队,白天在街头“扫街”拍视频,晚上研究国外大神的动作。他的视频风格真实、有趣,充满了正能量,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喜爱。
关于未来,三金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希望能够走上职业滑板选手的道路,前往滑板文化的发源地——洛杉矶,与世界各地的滑板高手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滑板水平。
或许对于这位19岁的少年来说,滑板早已不是一项运动,而是他对抗庸常、定义自我的方式。当同龄人还在寻找人生方向时,他早已踩着四个轮子,在街头的风里,划出了属于自己的、不被定义的轨迹。
其实,对于三金这样游走于街头和板场的滑手来说,风险保障仍面临不小挑战。长期以来,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员对保险产品缺乏主动需求,他们往往更加依赖公共保障从而忽略采取个人风险管理措施,而当前公共保障体系高度聚焦于体制内的顶尖运动员群体,大量爱好者及层级较低的运动员保障缺口亟待靠市场化方式填补。中国人保已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风险特性,并结合运动员年龄、运动等级等要素,开发出多个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并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保障体系,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