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于每年七月举行(2025年比赛时间为7月5日至7月27日),共有23支车队参赛,每队8名车手,总赛程超过3000公里,终点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比赛路线被划分为21个赛段,涵盖多种地形,包括平路、丘陵和山地。
环法揭幕战亦被称作“盛大发车”(Grand Départ),今年比赛的起点位于里尔。三周赛程中,通常还会设置1至3场个人计时赛。这些与时间赛跑的较量往往能决定车手能否问鼎环法总冠军。领骑衫争夺
身穿黄色领骑衫的是总成绩领先者,即在所有赛段累计用时最短的车手。各车队通常拥有一位主将,即车队中最强的车手,以冲击总成绩榜(简称GC)为目标。其余队员(传统上称为“副将”)将在三周赛程中全力辅佐主将,助其冲击总成绩榜首。副将们需要承担各类辅助任务:从递送补给和水壶到为主将破风开道,甚至在主将爆胎时立即交换战车。
黄衫的争夺异常激烈,最终能在三周赛程中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那些兼具出色爬坡能力和个人计时赛实力的全能型车手。以名将马克·卡文迪什(Mark Cavendish)为例,尽管他追平了环法34个赛段冠军的历史纪录,却始终无缘总成绩冠军,因为他在山地赛段难以跟上顶尖爬坡手的节奏。
冲刺型车手在环法中另有角逐目标:“绿衫”。该领骑衫授予环法各赛段累计积分最高的车手(即冲刺积分榜榜首)。有些车队参赛的主要目标就是争夺绿衫。这类车队通常由一名主冲刺手和专属“冲刺火车”(lead-out train)组成,副将们的职责是在最后冲刺阶段护送主将率先冲线。率先通过终点线或在每个赛段途中冲刺点领先的车手都将获得积分。平路赛段设置的积分更高,确保冲刺手更有机会问鼎绿衫。
对于那些被称为“山地山羊”的爬坡手来说,若无缘角逐黄衫,还可争夺“圆点衫”。该领骑衫授予环法“爬坡王”榜上累计积分最高的车手。环法组委会根据难度将坡度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四级(最简单)、三级、二级、一级,以及最高难度的Hors Catégorie(HC)级。爬坡难度越高,可获得的积分越多。
环法的最后一项专属领骑衫归属于最佳新星,即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车手角逐的“白衫”。该领骑衫的授予规则与黄衫一致,全程总用时最短的车手将获此殊荣。
此外,还有一项未设专属领骑衫的奖项,旨在表彰每个赛段表现最积极的车手——“敢斗奖”。获奖车手通常是当日突围距离最长且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被大集团追回的“孤勇者”,他将在次日的比赛中佩戴红色号码牌以示荣耀。不成文的规定
除了决定比赛走向的各项正式规则外,环法自行车赛还存在着一些所有车手都必须遵守的不成文规定,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一条便是对黄衫得主的尊重。
身着黄衫的车手不仅领跑总成绩榜,还掌控着比赛节奏。当比赛尚未进入白热化阶段时,若黄衫得主因生理需求、机械故障甚至摔车事故而停下,其他车手必须等待他重返赛场。然而,如果比赛已经进入决胜阶段,车手间的竞争便不再受此约束。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视比赛状况而定,每位车手对这条不成文规定的理解会因其比赛策略而有所不同。
但掌控比赛局势的并非只有黄衫得主,在比赛遭遇危险时,大集团中的资深车手同样有权决定暂停比赛,以确保所有车手的安全。2020年环法揭幕战就曾上演这一幕:当时暴雨引发多起摔车事故,车手们在冲刺阶段集体决定放慢速度,以确保安全抵达终点线。
对于持外卡参赛的中小车队而言,他们常需承担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车队会要求队员加入当日突围集团,既为主集团设置追击目标,也为赞助商争取电视曝光,但这类突围往往在开始前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环法最著名的一条不成文规定莫过于巴黎收官战的特殊传统。在比赛的最后一天,不论车手之间的总成绩差距多么微小,都不会对总成绩榜发起挑战。这一天的环法看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段是车手们的香槟庆祝和拍照环节,而进入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后,车手们将迅速恢复比赛状态,在自行车届最负盛名的终点线前展开终极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