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青训教父揭秘,“钻石”理念如何振兴欧洲红魔

李静宜07-11 18:20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宜

比利时“黄金一代”声名赫赫,但比利时足协内部部分人认为,这一称谓有明褒暗贬之嫌,将一代青训俊杰的横空出世归结为出生造就的偶然,无关本意地抹杀了比利时整整20年的努力。比利时青训教父级人物布劳埃斯则对此不以为意,受益于他的青训蓝图,从孔帕尼、费莱尼,到阿扎尔、德布劳内,再到今日的多库、德凯特拉雷等一批又一批的顶级足球人才脱颖而出,让“欧洲红魔”从世界第71的低谷一路攀升,排名一度高居世界第一。虽无奖杯佐证,但这个人口仅1200万人的小国,如今与西班牙、英格兰、法国、荷兰等传统强队一样,成为欧陆足坛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而这正是现年56岁的布劳埃斯构建国家级青训项目的最初目的:发掘天赋、培养创造力、踢最难的足球、打造无畏的球队,并为未来挑战做好准备。

1752229022473.jpg

钻石复钻石

何为“最难的足球”?布劳埃斯在位于蒂比兹的比利时足协总部接待竞技网记者来访,他和蔼可亲,笑容在无主灯照明的会议室内熠熠生辉:“我对球员的解释是,我们追求100%控球。对技术流西班牙,我们要主宰球权;对力量型英格兰,我们也主宰球权。学习防守战术更容易,但掌控皮球的技艺?那才是关键所在。”

“因而我们始终尝试通过高压逼抢来控球。我们会指示四名后卫盘带、在恰当时机入禁区、为中场施压。我们当时渴望占据主动,这就是最难的足球。”

要踢最难的足球,前提在于对球员的宽容度。在布劳埃斯看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能让球员自我提升且允许他们犯错的环境。只有被允许失败,球员才能进步。如果球员惧怕犯错,反而可能一错再错。错误,是他们进步的重要一步。”

比利时足球曾在错误中反复打转。1998年法国世界杯,他们以三场平局止步小组赛,同组头名出线的荷兰是他们望而生畏的对手,更是钦羡不已的对象。千禧年,比利时与荷兰合办欧洲杯,他们以1胜2负的战绩再次饮恨小组赛。

1999年,布劳埃斯加入足协,其后分别挂帅U15、U16和U17级别少年队,同兼技术总监重职,“当时我们分析球队踢法,偶有零星几名富有技巧性或创造力球员,比如尼利斯和德格雷塞,最多也就一两个。其余尽为‘工兵型’球员。开场我们以组织为重,采用低位防守,显然在大赛中毫无用处。”

比利时身处特殊地缘环境,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中部一道语言分界线,北部的佛兰芒族使用荷兰语,南部的瓦隆族讲法语,既铸就多元文化,也造就社会差异。足协从中汲取灵感,决心同步汲取克鲁伊夫流派和克莱枫丹模式的人才培养精髓。与南北近邻显赫的足球身份不同,比利时的足球史册无疑是一片空白,但这恰合布劳埃斯等人心意——他们只需创造历史而非颠覆,填补空白而非超越优绩。

“我们最初并不以排名世界第一为出发点,而是要树立理念。说实话,我们当时多少嫉妒荷兰和法国成熟的青训体系。于是我们扪心自问,要如何与之并驱争先?答案指向创造力。”

彼时足球潮流迎来颠覆,以梅西为代表的拉马西亚小快灵们,打破了高个球员的叙事垄断。战术组织也不再以个体盯人为重,而是转向区域职能,“因此我们决心培养能够进行区域防守的聪明球员。那么,如何将智慧糅进球员的肌肉里?”

答案是革新选材模式:“我们决定重点选拔技术精湛的灵巧型球员,他们兼具强悍的一对一能力,且契合433体系。”但布劳埃斯们很快意识到“培养创造力”中蕴含的悖论,为赋予球员自由成长的空间,必须构建前所未有的严密组织架构,而他们渴望树立的理念,则需以不容妥协的原则为基础。

原则之一,433阵型。此为借鉴克鲁伊夫的菱形中场,“我们想要培养边锋。过去,我们使用清道夫、自由人,全员人盯人防守。每侧仅一名边路球员,战术只有冲刺、冲刺、再冲刺。如今我们要求边翼部署两名球员:一名传统边锋,搭配边置八号位,以创造更为丰富的战术变化。433成了最合理的选择,它形成5人防守方阵,与五人攻击群遥相呼应,后者可以通过三角进攻展开配合。所需球员特质从而水落石出——能从后场出球的门将,面对空间能够带球渗透的中卫,以及擅长一对一的边锋。”

如何让433的主导思想贯穿各级梯队?布劳埃斯及同事们从青少年级别的比赛规模入手。在此之前,小孩一般踢七人制和九人制,只有6名或8名外场球员,排成两条三人平行线,无法演练对角线传球,而他们从10岁起便参加11人制比赛,“但足协教练们决心简化训练,聚焦于创造力主旨,锻炼他们的一对一能力,发掘对角线传球线路。2002年,他们确立了三段进阶体系:U10及以下球员踢五人制,即单菱形阵;U11-U14踢八人制,双菱形阵;U14开始11人踢433,在双菱形基础上增加中后卫和边路攻击中场。”

“单菱形和双菱形体系,要求边前卫、边锋到中场球员,处处形成一对一场景,球员始终处于压迫之中。一切由此发端:你在突破对手后还需要送出精准传球。后续阶段,通过增加球员人数演练中卫与中场对菱形区的渗透,完成从5人到8人再到11人433的逻辑递进。”

为正确目标而犯错

球员被置于一对一的场景之下,便获得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尝试技巧、即兴发挥,也被容忍失误。教练则被优先要求组织小场地实战对抗,阿扎尔、多库和特罗萨尔等天才球员均因出色的单挑实力而跃入众人视野。

“什么才是孩童的乐趣所在?”布劳埃斯反问,答案不言自明:“是进球!因此,我们设计了大量的破门机会:三打二、一对一,我们不要不面向球门的单纯传控训练。如果你在8岁就精于传球,那怎么还会愿意尝试盘带,这绝非我们的意图。而如果你能在五六岁时盘带,那等你获得空间时,便有充分的观察时间和良好的空间感知力。”

这也正是培养创造力的目的,让球员能够采取正确决策:“我带过多库,他是无与伦比的盘带好手,但有些时候,他也会选错,比如尝试带球突破4人防守。你不能直接告诉他:‘传啊!’给他看录像,跟他聊天,让他自己找到答案。”

不仅进攻球员需要创造力,中卫同理,后者被鼓励向前,或者是传球前过掉对手。风险管理可以后天培养,而本能不能。费尔马伦正是该理念的先期培养范例。

为免闭门造车,比利时足协与国内俱乐部和体育学校密切合作,推广菱形体系与训练方式。这样一来,国字号范围之外的小球员,同样有机会接触国家队理念。受益人代表,无疑是稳踞世界最佳门将梯队的库尔图瓦。

布劳埃斯至今保留着库尔图瓦14岁时一段门前出球的训练录像,身高只有球门2/3的库尔图瓦在禁区左右两端开出大脚,右脚比左脚拙劣得多,协调性也差。教练察觉到这一问题,让库尔图瓦反复练习右脚输送,枯燥的练习交织着懊恼的倒地与自责的神情,库尔图瓦逐渐踏上门神之路,“他和卡斯特尔斯同龄,但后者当时高得多,也被认为更有天赋。你要是想赢得U15或者U16的比赛,卡斯特尔斯能为你抵挡所有皮球,库尔图瓦则不行。”

image.png

“但我们已经意识到库尔图瓦的天赋,他进入了我们的顶尖体校系统。他有充足的成长时间,可以加倍练习。视频记录的只是其中一段,他只是重复再重复。如今,单在佛兰芒地区,我们就有5所类似顶尖体校,容纳230名球员。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世一门’,而是培养有天赋的球员,将他们带到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最高水平。”

各间俱乐部也可以在足协监督之下,自行开发青训项目,比如安德莱赫特的“紫色人才计划”——在2007年首个提出该计划的人,正是卢卡库的父亲罗杰·卢卡库,其子、蒂耶勒曼和多库均出自这一体系。

也是在2007年,比利时排名跌至71名,布劳埃斯并未因此沮丧,反倒视其为触底反弹的征象。同年的U17欧少赛,比利时在半决赛的点球大战负于当届冠军西班牙,阿扎尔正是其中一员。比利时U23在2008北京奥运铜牌争夺战中不敌巴西,但孔帕尼、费尔马伦、费尔通亨、穆萨·登贝莱、费莱尼等“黄金一代”基石已经登上舞台。

“之后,阿扎尔开始和德布劳内并肩作战。他打左路,丁丁右路。这很有意思,因为他们同是灵性球员,但风格迥异,一个的传球充满想象力,另一个则体现在盘带和反击上。二者无不表明,我们的理念正在生效。”经过遴选、切割与打磨,布劳埃斯的钻石们熠熠生辉,黄金一代走向崛起。

捷足先登vs后发制人

青训硕果累累,布劳埃斯却在此时想到,他们有没有在选材过程中,遗漏掉一些蒙尘明珠,“比利时是小国。不能失去任何一名天才。法国、英格兰、德国有这种本钱,我们不行。”

布劳埃斯决心放宽选材标准,此举由梅尔滕斯启发。“他发育较晚。他的技术肉眼可见,而且也是顶尖体校的一员,但他发育太晚。十四五岁时的身高还停留在1.5米,体重55公斤。早早发育的对手长到了1.8米,体重80公斤。这不就成了以大欺小。他被比甲球会放弃,18岁时顶着一幅15岁的身体征战比丙。但每个人都为其实力所折服,而我们却依然怀疑他成为职业球员的可能。”

“我把他招入U17,面对人高马大的奥地利,梅尔滕斯整场无一脚触球。他只是还没准备好。后来我试着劝其他年龄段的教练用他,冒个险,可没人愿给一名丙级球员名额。好在他最终克服了发育关,踢上了荷乙,最终在埃因霍温脱颖而出。等到24岁,他成了比利时国脚。”

梅尔滕斯为鉴,布劳埃斯在2008年启动专门吸纳发育晚熟球员的“未来计划”——“青春期终将到来,大家迟早都是成年人。”项目首枚成果,是为欧洲红魔出战78场的卡拉斯科。而现在的代表,则是一度迷失AC米兰,又在亚特兰大重生的德凯特拉雷。2022年的U21欧青赛中,比利时国青足有5名球员出自未来计划。

2015年,比利时队跃升至世界第一。“黄金一代”崛起于世,代表性胜利无疑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2比1巴西的1/4决赛。但他们始终与冠军、领奖台甚至洲际大赛决赛无缘,“欧洲红魔”总在眼泪与遗憾中结束征途。2022年的卡塔尔,他们只在小组赛留下一场胜利,2024年德国的最后一搏,再被法国阻截的黄金一代宣告落幕。

这些冠军级别的球员,却未能帮助比利时实现荣誉突破。但他们能像匈牙利和荷兰一样,被载入“无冕之王”的足球史册吗?想要留下历史印记,是否意味着布劳埃斯们应该更改选材目标,由培养创造力变为培养冠军成员?

变革自是必要,冠军却不是目的,布劳埃斯透露新周期计划:“现在我执教2008年龄段的球员,他们的巅峰期应在2030年,但五年后的足球将如何演变?根据观察,现在的比赛强度剧增,球员技术全面,位置趋向流动,局部人数优势持续在边路和中路之间动态转移。因此,人才选拔计划必须基于未来比赛需求。”

德凯特拉雷正是新一代育才模式的翘楚:“过去青训固守433的嵌位模式,如今这一限制被弱化,转而着眼全面性,德凯特拉雷能胜任锋线任意位置,也能胜任双八号之一。”

“黄金一代”虽成过去,但他们不会甘于将足球技艺就此封存。布劳埃斯乐观预言,有从教之志的弟子,必将在教坛另辟天地,比如挂帅首季孔帕尼便率拜仁慕尼黑重夺德甲的孔帕尼。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