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洛杉矶,中国女篮的更新换代挑战重重

孔阳07-21 16:11 体坛+原创

当身高2米26的张子宇在亚洲杯赛场上稳稳接球、柔和出手,篮球空心入网的瞬间,一个关于中国女篮未来的巨大想象空间豁然开启。这位年仅18岁的内线巨塔,用她独特的存在感与天赋,让“未来基石”的期许不再缥缈。主教练宫鲁鸣在三四名决赛后的评价精准而务实:她拥有独特的天赋,策应与长传视野已初露锋芒,未来有望成为“杀器”;但首登国际成年组舞台,经验的匮乏、对抗的不足、防守端的短板同样暴露无遗。

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新星而言,这样的首秀已然足够惊艳。她的每一次得分、每一个篮板、每一记妙传,都承载着中国女篮对2028洛杉矶奥运会的厚重期望。张子宇的成长曲线,几乎就是这支队伍重塑进程的缩影。

然而,一个冰冷的事实摆在面前:中国女篮的未来,无法仅靠张子宇一个人来支撑。

image.png

本届亚洲杯的12人名单,9张是熟悉的老面孔。除了张子宇,仅有翟若云、贾赛琪两位新人初次亮相国际大赛。可残酷的是,整个系列赛下来,她们的出场时间寥寥无几,距离挑起重担显然为时尚早。韩旭依旧入选赛会最佳阵容,杨舒予持续闪光,她们仍是当下的中坚。但环顾四周,老将们已显疲态——黄思静赛后含泪坦言“这大概率是我最后一年国家队,正好十年,这是一个闭环,我把十年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国家队,我此生无憾”,将十年青春献给国家队的无悔中透着告别之意;王思雨更是以“Last Dance(最后一舞)”形容此次征程,不禁令人感慨伤怀。

然而,更深的忧虑,在于后备力量的苍白。 教练组本次倚重老将,主场争冠的压力是其一,但根源在于:新人中难觅真正令人振奋的“黄金一代”接班人。WCBA联赛中挑大梁的,仍是那几张国家队老面孔。集训中年轻球员的表现,难以打动教练组。同时进行的女篮U19世界杯上,中国队表现糟糕。不仅仅在于成绩,更在于打法与世界严重脱节。除个别球员偶露峥嵘外,整体潜力并未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张子宇的崛起为中国女篮的未来投射下一道耀眼的光柱,这位拥有2米26身高的天降奇才,其肉眼可见的天赋上限,几乎直接决定着球队未来所能触及的天花板高度。然而,她也是一位“没有模板”的独特存在。女篮历史上从没有过如此身高的顶级中锋,这既是张子宇无与伦比的优势,也意味着她的成长路径充满了巨大的未知与不确定性。从亚洲杯的实战检验到后备梯队的现状,中国女篮正面临严峻的人才断层危机——当黄思静、王思雨们转身离去,谁能填补她们留下的巨大空白?张子宇的身旁,又需要怎样的新生力量,才能与这位独特且充满变数的核心形成有效的合力?

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经历兵败,许利民重建中国女篮。到2022年世界杯跻身决赛,故事抵达最高潮。再到一年后的2026年德国世界杯,届时柏林的赛场上可能会成为“黄金一代”辉煌的谢幕舞台。

站在深圳,遥望洛杉矶。留给中国女篮更新换代、重塑体系的时间,并不宽裕。张子宇代表着令人激动的可能性,但中国女篮重塑辉煌的征途,注定需要更多年轻的名字与她并肩作战。因此,比期待张子宇一人兑现天赋更迫切的,是加速挖掘和锻造能与之形成合力、支撑起球队未来的新一代力量。

(文/孔阳)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