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街头赛火爆的背后:一次跟随时代脉搏的跃动

李奥12-12 17:17

滑板一直是商圈引流的宠儿。2024年3月,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的政策催动下,滑板活动很快在城市街头形成裂变效应、倍增效应。中国轮滑协会适时推出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简称“滑板街头赛”),作为“三进”的示范引领项目。

2024年的9场滑板街头赛,大多在城市热门商圈举办,如杭州西子国际、上海TX淮海、成都壹购潮流广场、广州海珠万达广场和北京大族广场等,“进商圈”拓宽了全民健身的覆盖半径,更重要的是为商圈注入了新的活力。

滑板街头赛组委会负责人商娜说:“街头赛以文体商旅健融合发展和打造新的消费场景为核心,把国家级滑板赛事从传统场馆转移到购物中心、步行街、商场等新场景中,将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受到商圈的热烈欢迎。”

对于城市商圈来说,以“新”聚人气,才有好生意,要始终保持人气旺盛、充满活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潮流”上做文章,不断革故鼎新,推出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新时尚。刺激、炫酷的滑板赛事是非常好的抓手。

张旭和张子竹是街头赛的执行方负责人。5月的一个午后,记者跟他们聊了聊这项赛事。话题从“街头”开始。

虽然滑板起源于街头,但是随着这项运动的普及,俱乐部的兴起,特别是在大城市,并不缺少室内场地,为什么比赛一定要在户外办呢?

张子竹表示,对户外办赛的坚持源于办滑板街头巡回赛的初心:“我们做这个赛事的初衷,是为了推广滑板运动。外界对滑板一直存在一些偏见甚至误解,其实滑手们是一群认准目标就很执着的人,他们会为了掌握一个动作,枯燥地练一个下午。我们希望通过这项赛事,把滑板带到大众的眼前,因此我们坚持自己做道具,把比赛放在户外举办,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滑板比赛,体验到滑板的乐趣,然后自己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在户外办赛,和天气的博弈不可避免,同时也可能会遭遇各种意外。张旭介绍道:“在户外举办任何体育赛事都会面临天气挑战,作为赛事的组织执行者,我们自然会寻求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手段。街头赛的所有比赛都有全方位的保险,这要感谢我们的赞助商中国人民保险,它们通过“保险+风险减量+科技”的模式,提前介入比赛组织,梳理并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组织服务团队驻场服务。”据介绍,街头赛涉及公共责任、事故和健康等各种责任保险,这些保险为赛事、组织者、参与者和观众提供重要保护。

上海和成都站分别选在了淮海路和春熙路这样商业繁华的地段,聚集了大量年轻人,他们对时尚和潮流文化接受度更高。北京站吸引的人群略有不同。张子竹表示:“大族广场不仅有年轻的人群,还有一些家庭来参与这个活动。所以每个城市相对的人群分布会有些不大一样。这也充分反映,滑板赛事在不同人群中,都是关注度相对比较高的。”

场地确定了之后,赛事如何设计也是影响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北京站的比赛除了设置常规的未成年组与成年组的预赛和决赛之外,还在赛前与赛中准备了别出心裁的环节。赛前,前来观赛的媒体团被分成不同的队伍,接受现场滑板教学;赛中,前来参赛的滑手们可以在场地上自由完成创意动作,成功了就能直接从裁判员那里获得现金奖励,金额高低由动作的难易程度决定。

体验感和趣味性,似乎是这两个额外的环节想要传达的重点,张子竹的回答印证了记者的观察:“在赛事设计上,我们最关注的是观赏性,以吸引越多的人来参与为主。滑板相比篮球足球来讲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赛事,大家需要对滑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包括评分制度,技巧,术语等等。所以我们的这个赛事还是以推广滑板,潮流文化为主,比如在商圈路过的这些购物的人群,我们都能够希望通过我们这个赛事来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滑板这项运动的乐趣。”

对于一项贴近时代脉搏的潮流运动,滑板街头巡回赛没有不继续办下去的理由,2025年,中国各个城市的街头、商圈,仍能看到滑手跃起的潇洒身姿,以及赛事运营人员忙碌的身影。“我们推广滑板这项运动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希望街巡赛能成为中国本土的一个招牌滑板赛事,未来滑板能像乒乓球一样,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能够参与其中”,张子竹说道。(大飞)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