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是一项展示个人技巧和富有冒险精神的街头运动,“不看滑板比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象力的极限”,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滑板作为奥运新兴项目的魅力。
但是随性恣意的滑板少年们,要玩出高水平,靠的是国家支撑体系建设的进步。
5月下旬,十五运会滑板项目资格赛(第一站)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运动员在男、女街式和男、女碗池四个项目上一决高低。
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国内最重要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各省市异常重视,均派出最强阵容参赛。
历时两天鏖战,随着东道主选手詹何以94.20的高分完成最后一轮(switch heel fs board),十五运会滑板项目资格赛(第一站)落下帷幕,詹何也以27.37分的优势夺冠(最终得分261.4)。广东省代表队潘家杰(234.03)、陕西省代表队田佳兴(233.16)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从整体看,比赛反映了近年来各地“八仙过海”培养滑板人才的成果,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力量多元并进,中国滑板人才不断涌现。
有两股社会力量尤其值得重视。一是社会力量主办的各类滑板赛事活动以及中国轮滑协会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滑板赛事,其中,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是后者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十五运会滑板项目资格赛(第一站)男子街式项目位列前三的潘家杰和田佳兴,以及四至八名中的郭嘉辉、马梓涵和高群翔,都是2024街头巡回赛的优胜者。潘家杰是深圳站冠军,田佳兴是北京站和总决赛(广州从化)冠军,马梓涵是宁津站亚军和北京站季军,郭嘉辉是深圳站亚军,高群翔是总决赛(广州从化)季军。
街头赛的根基在街头,赛事和城市商圈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各大城市标志性商业广场成为滑板比赛的主场,刺激的滑板比赛,不仅吸引滑板爱好者积极参与,也塑造着商圈的潮流调性;而商圈对滑板比赛的鼓励和支持,催生出更多的滑板家庭和滑板少年。这样的“双向奔赴”,使滑板运动的影响力无限放大。
另一股社会力量就是滑板项目的赞助商。在大环境相对下行的情况下,为什么滑板这边赞助市场风景独好?
当然跟杭州亚运会上3金2银2铜的“小卫星”和巴黎奥运会上的第四名有关,但也不尽然,因为中国人保这样长情的合作伙伴,更看重社会责任,以及滑板运动与自身品牌潮流化、年轻化诉求的契合,至于竞技成绩,则是居次的考量。“现在在几乎所有滑板比赛现场,都能看到中国人保的logo和人保服务团队,这是令我们从业者为之骄傲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国家力量对项目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来自深圳的一个滑板企业的投资人说。 “从我的角度理解,品牌的赞助行为,事实上是对项目价值的认同,滑板是一种积极的释放,更是一种人生态度,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梦,无畏挑战,这是应该赞同的方向。”
中国人保是世界500强企业,2023年7月起即悄然入局滑板。这家中国保险业“头雁”是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中国唯一“双奥保险企业”,同时也是2025年十五运会和成都世运会官方合作伙伴。此前的代言对象包括谷爱凌、杨倩这样的奥运顶流,以及跟自身车险业务密切相关的F1赛车手周冠宇等。并且在竞争对手重注三大球的局势下,毅然选择进军滑板(以及轮滑),将品牌基因植入“Z世代”人群,不得不说是一个畅想未来的优秀解决方案。
放眼世界,滑板作为新的奥运会永久项目,代表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效应是,社会力量要跟年轻人一起深度塑造未来。心态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折射,也是品牌地位的反映。
与其他项目相比,滑板运动更体现个性、热爱和无畏向前,一个参赛无需佩戴号码布的项目,一个不设规定动作的项目,在中国人解决了温饱,具备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对“未来”充满无限好奇和想象力的时候,滑板运动更能隐喻我们对生活的追求。
街头与竞技赛场良性互动,两股社会力量共同加持
滑板是一项展示个人技巧和富有冒险精神的街头运动,“不看滑板比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象力的极限”,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滑板作为奥运新兴项目的魅力。
但是随性恣意的滑板少年们,要玩出高水平,靠的是国家支撑体系建设的进步。
5月下旬,十五运会滑板项目资格赛(第一站)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运动员在男、女街式和男、女碗池四个项目上一决高低。
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国内最重要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各省市异常重视,均派出最强阵容参赛。
历时两天鏖战,随着东道主选手詹何以94.20的高分完成最后一轮(switch heel fs board),十五运会滑板项目资格赛(第一站)落下帷幕,詹何也以27.37分的优势夺冠(最终得分261.4)。广东省代表队潘家杰(234.03)、陕西省代表队田佳兴(233.16)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从整体看,比赛反映了近年来各地“八仙过海”培养滑板人才的成果,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力量多元并进,中国滑板人才不断涌现。
有两股社会力量尤其值得重视。一是社会力量主办的各类滑板赛事活动以及中国轮滑协会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滑板赛事,其中,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是后者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十五运会滑板项目资格赛(第一站)男子街式项目位列前三的潘家杰和田佳兴,以及四至八名中的郭嘉辉、马梓涵和高群翔,都是2024街头巡回赛的优胜者。潘家杰是深圳站冠军,田佳兴是北京站和总决赛(广州从化)冠军,马梓涵是宁津站亚军和北京站季军,郭嘉辉是深圳站亚军,高群翔是总决赛(广州从化)季军。
街头赛的根基在街头,赛事和城市商圈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各大城市标志性商业广场成为滑板比赛的主场,刺激的滑板比赛,不仅吸引滑板爱好者积极参与,也塑造着商圈的潮流调性;而商圈对滑板比赛的鼓励和支持,催生出更多的滑板家庭和滑板少年。这样的“双向奔赴”,使滑板运动的影响力无限放大。
另一股社会力量就是滑板项目的赞助商。在大环境相对下行的情况下,为什么滑板这边赞助市场风景独好?
当然跟杭州亚运会上3金2银2铜的“小卫星”和巴黎奥运会上的第四名有关,但也不尽然,因为中国人保这样长情的合作伙伴,更看重社会责任,以及滑板运动与自身品牌潮流化、年轻化诉求的契合,至于竞技成绩,则是居次的考量。“现在在几乎所有滑板比赛现场,都能看到中国人保的logo和人保服务团队,这是令我们从业者为之骄傲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国家力量对项目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来自深圳的一个滑板企业的投资人说。 “从我的角度理解,品牌的赞助行为,事实上是对项目价值的认同,滑板是一种积极的释放,更是一种人生态度,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梦,无畏挑战,这是应该赞同的方向。”
中国人保是世界500强企业,2023年7月起即悄然入局滑板。这家中国保险业“头雁”是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中国唯一“双奥保险企业”,同时也是2025年十五运会和成都世运会官方合作伙伴。此前的代言对象包括谷爱凌、杨倩这样的奥运顶流,以及跟自身车险业务密切相关的F1赛车手周冠宇等。并且在竞争对手重注三大球的局势下,毅然选择进军滑板(以及轮滑),将品牌基因植入“Z世代”人群,不得不说是一个畅想未来的优秀解决方案。
放眼世界,滑板作为新的奥运会永久项目,代表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效应是,社会力量要跟年轻人一起深度塑造未来。心态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折射,也是品牌地位的反映。
与其他项目相比,滑板运动更体现个性、热爱和无畏向前,一个参赛无需佩戴号码布的项目,一个不设规定动作的项目,在中国人解决了温饱,具备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对“未来”充满无限好奇和想象力的时候,滑板运动更能隐喻我们对生活的追求。
社会力量与举国体制良性互动,不仅将使中国滑板逐步“抢回街道”,还将更快速抢占奥运的主舞台。时代在等待崔宸曦、曾文蕙、朱沅铃、郑好好们继续放大招,而他们都将从“街头”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