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运动因街头而起,因奥运而兴。
滑板街头巡回赛因体育赛事“三进”政策而生。去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发起“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鼓励各地将体育赛事活动从体育场馆扩展至具备条件的景区、度假区、体育公园、商业中心、步行街等区域,推动完善配套设施,培育赛事活动品牌。
在此背景下,中国轮滑协会积极探索滑板赛事活动新模式,推出2024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简称街头赛),并在杭州、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北京和山东德州举行了分站赛。
去年12月,街头赛在广州从化举办了总决赛,名将田佳兴、严政义和高群翔分获前三名。
一场赛事激活城市消费新场景
街头赛仅街式一个项目。据统计,2024赛季8场街头赛,虽然参赛总人数不足400人,但滑板项目独有的挑战性、表演性、观赏性,却表现得淋漓尽致,8场赛事现场总触达人数超百万。对于打造体商融合新业态、新场景,通过赛事扩大项目和商圈影响力,“引流聚客”扩大消费,都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抓手。
尤其是山东德州站比赛期间,适逢当地文旅大会,体育和文旅部门的领导、嘉宾,纷纷就街头赛的形式和发展发表看法。认为落地城市体育部门应该主动谋划,积极对接商务部门协调联动,通过赛事引领,拉动延长大型商场、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链条,依托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潮玩、休闲、娱乐等促消费活动,打造集聚人气的潮流运动地和体育消费新商圈。
多方参与构建保障与发展的新生态
各位嘉宾还就各地滑板运动的发展达成了共识。要重点加强安全保障、资源整合和专业指导,实现从“政府独奏”到“社会合唱”的转变,尤其是提高滑板运动以及滑板产业的保险保障水平,让从业者有舞台,有保障。
作为中国轮滑协会、中国滑板队以及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的官方合作伙伴,中国人保长期致力于发挥保险工具风险补偿和保障功能,充分发挥个性化险种定制能力的优势,针对滑板运动的风险保障需求,积极开展赛事及个人的保险业务,相继推出“运动险保障计划” (为中国轮滑协会参赛选手定制)、“好运保”(提供运动意外伤害保险保障)以及“好医保·长期医疗(旗舰版)”等产品,并以滑板、轮滑以及马拉松、网球、足球、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为切入口,积极探索为专业运动员和参与体育运动群众的保险保障体系,在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创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赛事执行团队负责人张旭说:“没想到政府各部门对街头赛的形式和滑板运动的发展热情这么高,这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新赛季,我们要联动更多社会力量,优化内容和形式,追求全景体验、全时消费、全民共享,打造以街头赛为纽带的体育消费新热点。”
打通路径助推人才成长与赛事体系完善
街头赛的另一重意义是,在中国轮滑协会基本赛事体系(全国滑板锦标赛、中国轮滑(滑板)公开赛和U系列中国青少年滑板巡回赛)之外独树一帜,弥补了滑板比赛场馆与大众隔绝的遗憾,也给了正式比赛空窗期滑手更多实战机会。其背后,是主办方希望滑板运动与所在城市及观众建立更密切、更日常的连接,进而利于项目的开展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街头赛的创立是国内滑板竞赛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如今,随着滑板进校园政策的落实和滑板俱乐部培训规模的扩大,更多有潜质的滑手需要更多元、更畅通的表现和上升渠道。事实上,崔宸曦这样的奥运选手,最先就是在社会办的街头赛中崭露头角的。街头赛多了,青少年普及的广度就有希望转化为竞技层面金字塔尖的高度和精度。
当然,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和观赏性依旧是街头赛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比赛更激烈、更好看,观众、赞助商才更愿买单,滑手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锻炼。长期从事体育产业研究和体育营销的禹唐体育创始人李江说:“滑板街头赛应立足新方位、把握新要求,更重视滑板多元价值的彰显,这样才能实现从‘特色鲜明、时尚新颖’到‘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升阶。”(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