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孔阳
伤病阴影笼罩,核心大面积缺席!中国男篮将以一支以年轻球员为骨干的“残阵”踏上沙特吉达亚洲杯征程。
锋线曾凡博、张镇麟、崔永熙及内线支柱杨瀚森缺阵,周琦仍在与伤病对抗,球队传统优势因此大打折扣。然而,风暴中心却撕开一道光亮:热身赛两胜委内瑞拉狂胜44分,旅美前锋王俊杰、蜕变后卫廖三宁、扛起内线的余嘉豪等新锐强势爆发,展现惊人能量。
在郭士强“锻炼新人,着眼未来”的基调下,这支被迫换血的年轻之师,能否在整体竞争水平下降但挑战依旧的亚洲杯赛场,将吉达化作淬炼的试炼场?他们的表现,将直接决定这支“残阵”能走多远,也关乎中国男篮未来的轮廓。
众多主将缺席,年轻球员需挑大梁
不久以后,2025年男篮亚洲杯就将在沙特打响。亚洲杯改制以后,对于各支球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上一届在印尼,不少球队就是尽谴年轻球员出战,这一届在吉达依旧是相似的情况。
澳大利亚不必多说,几位NBA现役球员全部缺席。新西兰、日本、黎巴嫩等球队,也都有核心球员缺席。中国男篮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里去,郭士强也将率领一支以年轻球员为基础的球队出战,多位核心缺席大大削弱了球队的整体实力。
特别是锋线和内线,这本是中国男篮纵横亚洲最大的优势。可是此次亚洲杯,我们的前场阵容面对其他亚洲球队,不再拥有那么明显的优势。杨瀚森因为需要参加开拓者的季前训练营和调整体能,并不会出现在亚洲杯的赛场上。周琦目前赴美执教自己的伤病,是否能够出战亚洲杯也不清晰。这两位中锋的缺席,对中国队来说影响很大。
而在锋线位置上,曾凡博、张镇麟、崔永熙的缺阵,对于中国男篮来说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度和运动能力方面,中国队因为这三位球员的缺席降级严重。
后卫线上,中国男篮的阵容相对完整。在热身赛阶段,赵睿显现出了不错的竞技状态,这一位置上能够轮转的球员也很多。但是,后卫历来不是中国男篮在亚洲舞台上的优势。更何况,如今亚洲各支球队基本上都有美国归化后卫坐镇,因此中国男篮的后场谈不上有什么优势。
这就是今年夏天中国男篮所要面对的现实,尽管亚洲杯整体竞争水平偏低,但中国男篮这套“残阵”其实也没有什么优势。好在我们的分组还不错,与印度、沙特、约旦同组。如果我们可以顺利以小组头名身份晋级,则很可能进入半决赛。否则,8进4或许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这次亚洲杯对于中国男篮来说,想要拿到不错的成绩并不容易。考虑到球队多位关键球员缺席,球队整体或许还是以锻炼新人为主。早在今年夏天集训名单出炉那一刻,郭士强就为男篮的夏天奠定了基调:“主要着眼于2025年男篮亚洲杯备战,同时为2027年男篮世界杯、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考察、锻炼和储备人才。”
热身赛锻炼新人,王俊杰成新亮点
中国男篮的盛夏被伤病蒙上阴影,却意外为年轻面孔撕开了一道光。当半支主力阵容从郭士强的战术板上消失,一群年轻人被推向了风暴中心。这支被迫换血的队伍在杭州与委内瑞拉的两场热身赛中迸发出惊人能量,两战狂胜对手44分,而廖三宁、余嘉豪,特别是20岁的旅美前锋王俊杰,正以灼热的表现宣告新时代的迫近。
廖三宁的蜕变藏在每一次电光石火的突破里。第二战替补登场19分钟,他轻取10分4助攻,更难得的是那份超越年龄的从容。这位曾被诟病投射不稳的后卫,如今已能在高强度对抗下稳定输送火力,郭士强看中的正是他攻守一体的全面性——当对手施压时,廖三宁与赵睿、胡明轩筑起的后卫防线,成了中国队破紧逼的底气。而余嘉豪则在内线危局中扛起重担。2米21的身高配合扎实的卡位意识,让他在周琦缺席的日子里成为禁区屏障。尽管罚球手感仍需打磨,但他与胡金秋的“双塔”轮换,已然撑起男篮的篮板命脉。
真正的惊喜属于王俊杰。这位NCAA旧金山大学的主力前锋,归队仅两周便引爆赛场:首秀三分4中2贡献8分,次战更是9投5中轰下全队最高的16分。他在攻防两端展现的现代锋线特质令人振奋——既能外线发炮,又能持球强杀内线;防守端预判精准、脚步扎实,甚至多次承担推进任务,球风稳健得不像初登国际舞台的新人。“王俊杰归队比较晚,前三周我们在北京训练,他在美国的大学还有任务,”郭士强赛后特意点出这位爱将,“但他融入得飞快,这是最难得的。每天训练都拼尽全力,每个回合都在玩命对抗。” 这份赞誉背后,是教练组对他更高的期许:当王俊杰换防时教科书般的垂直起跳、进攻端流畅的三分出手,甚至指挥队友落位的瞬间,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即战力,更是未来扛起男篮锋线大旗的基石。
亚洲杯12人名单在连胜中逐渐明朗。王俊杰与廖三宁几乎锁定席位,余嘉豪则与胡金秋组成内线双保险。而这份名单本身便是年轻化的宣言——若周琦最终无法及时伤愈,李祥波等新生代或将直接顶上。
郭士强对球队热身赛的整体发挥相对满意,但他也清楚,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当亚洲杯遭遇澳大利亚的肌肉丛林、日本的快速旋风,这群年轻人能否延续热身赛的锐气?一切有待实战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