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从青训体系的全面重构,到足球文化的深耕培育,再到职业足球的刮骨疗毒——这场关乎未来的足球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当我们见证U系列国字号球队重回亚洲八强,当精英体系和校园足球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当纯草根赛事苏超成为现象级的IP,更值得思考的命题已然浮现:这些改变是否正在重塑中国足球的基因,成为可能决定中国足球未来数十年的关键变量?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报道
6月5日,印尼雅加达格罗拉蓬卡诺球场,中国男足再度无缘世界杯。0比1不敌印度尼西亚队的现实,就犹如一盆冷水把球迷们浇得透心凉,但5天之后在重庆,超过5万球迷又见证了中国队那不屈不挠的斗志——1比0绝杀巴林,当还不满19岁的王钰栋罚入点球后,全场欢声雷动,无不雀跃,龙兴足球场就犹如一条长龙正在升腾兴旺。
“希望大家对于我们保持期待,我们2030年再见!”作为当今中国足坛最炙手可热的新人,王钰栋已成为一种现象,而透过他的背后,我们更能挖掘出中国足球更美好的未来。
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位来自浙江宁波奉化的“天才少年”最早进入我们的眼帘,还要追溯到2019年。当时,他还只不过是U13国家少年选拔队的一员,但早已是小有名气。在克罗地亚结束的“波雷奇梦想杯”邀请赛中,中国U13选拔队(国少队)以6战全胜、进24球不失1球的战绩夺冠,王钰栋则凭借出众表现当选赛事MVP。那个时候,坊间就流传着“等到这批2006、2007年龄段球员成长起来之时,便是中国足球崛起之际”的说法。
在之后的岁月中,王钰栋们并没有让外界失望。2023年6月,在泰国举行的第20届U17亚洲杯,中国队虽然1平2负无缘8强,但这已经是U17国少队时隔9年重新站在同年龄段亚洲足坛的最高水平赛事舞台,面对依兰昆达、本尼等众多亚洲一流小生所领衔的澳大利亚队,国少队打出一场3比5的鏖战。尽管结局有些悲情,甚至不乏壮烈,但彼时又长大4岁的王钰栋,依旧是中国队阵中最璀璨的明星。事实上在整届U17亚洲杯,王钰栋的表现都颇为出色且稳定,3场比赛打入3球,事后,他的名字也吸引到一众欧洲球探的注意。
又过了两年,来到U20亚洲杯,这一次王钰栋的表现依旧高光,而中国队借东道主之利,也再一次杀入该项赛事8强。尽管1/4决赛对阵沙特功亏一篑,只差一步无缘U20世界杯,但王钰栋,包括蒯纪闻、刘诚宇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球迷心目中刻下烙印。数月之后,这三人又同时入选国家队,亮相在韩国龙仁举行的第十届东亚杯足球赛。
这一幕不禁让人追忆起20年前,荷兰世青赛的黄金一代横空出世,随后在东亚杯力助中国男足夺冠。但岂止是2005、2006年龄段的人才井喷,当王钰栋、蒯纪闻们在中超联赛先后有亮眼表现时,比他们更加年轻的魏祥鑫、江志钦一代,则在U17亚洲杯同样展现出不俗的潜力。尤其是在2024年的预赛阶段,险些击败韩国队的壮举,放眼过去几届国字号都颇为罕见。而最终在正赛战胜泰国队,先后一球惜败冠亚军乌兹别克斯坦队、沙特队的经历,也至少说明在2008年龄段,中国国少队身处亚洲还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更加让人欣喜的是,回到联赛,魏祥鑫已累计在中超出场9次,并有进球斩获,他也因此以17岁44天成为中国顶级联赛第四年轻的进球者。至于江志钦,也频繁代表广东广州豹队出战中甲和足协杯赛。2025年,当中国男足国家队依旧深陷困局,尚且不能跻身亚洲一流流之际,中国青少年英才的培养已是初见成效,中国足球在改变中正在探索一个新的未来。
国字号反弹成大势
实际上,从2023年杭州亚运会以及第43届亚足联U20亚洲杯开始,中国青少年国字号的反弹势头就已十分明显。
当年3月,由安东尼奥执教的U20国青队杀入U20亚洲杯8强,这是继2014年缅甸亚青赛之后,中国队在该项赛事中所取得的又一历史性突破。七个月后,久尔杰维奇率领男足亚运队同样挺进亚洲前8,追平他的老乡杜伊科维奇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成绩。
再加上由成耀东执教的中国国奥队,在2024年U23亚洲杯获得第9名,取得中国足球在该项赛事创办以来的最佳成绩,毫无疑问的是,在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三个年龄段,中国队已全面挺进亚洲前十。但这在过去十年男足青少年国字号外战中,则是完全想都不敢想的成绩——从2006年1990年龄段国少队征战亚少赛开始,中国男足1990-2000年龄段总共出战U23亚洲杯、亚运会、U20亚洲杯(前身亚青赛,含预选赛)、U17亚洲杯(前身亚少赛,含预选赛)累计16次,其中仅有3次杀入亚洲前8。而到2000年龄段国少队,甚至都未能闯入亚少赛决赛阶段。至于2017年亚少赛预选赛、2019年亚青赛预选赛,2001/2002年龄段国青队、2002年龄段国少队也纷纷折戟沉沙。因此,也有人戏称这十个年龄段为“十年浩劫”。
好在时至今日,青少年国字号成绩的崛起已经是有目共睹,不仅1999/2000、2001/2002年龄段球员,在从20岁到23岁的过渡期,已经可以实现在同年龄段亚洲大赛中的成绩突破,从2005、2006年龄段开始,中国青少年国字号整体竞技水平,已经悄然可以与亚洲一流相抗衡。
从05/06年龄段国青队只差一步便可进军智利世青赛,到08年龄段国少队与韩国队杀得难解难分,再到新一届09年龄段国少队在一系列热身赛中,平日和法,胜澳克沙,力斩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新一代球员实力的提升,正在成为一个让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某种程度来讲,这与过去十余年深耕青训不无关联,而更重要的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在中国,完全是可以培养出天赋型球员,同时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和成长。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之后看不到希望。但从中国足球上一个4年周期来看,青少年层面的进步已是十分凸显。徐根宝曾讲到,水到,才能渠成。现在,中国足球有了更多的水源,又有什么不被寄予厚望形成更长的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