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甲青训专家:中国足球青训需要提高实战积累

吴昊宇08-09 21:49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特约记者吴昊宇发自西甲总部

今年7月,西甲联盟和中国足协联合举办了旨在促进中国基层足球发展的联合培训项目的第一阶段培训。本次培训期间,共有39名学员在昆明接受了理论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强化课程,学员包括了来自中超联赛、中甲联赛、女超联赛和女甲联赛顶级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主管,以及来自中国足协旗下各地方协会、全国重点足球发展城市的基层足球青训主管。

西甲联盟技术团队的两位青训专家索尔·巴斯克斯和大卫·加西亚从西班牙来到昆明,为学员们进行了第一阶段培训。他们拥有欧足联最高级别的职业执照,并拥有丰富的国内和国际青训经验。本次培训结束后,笔者受西甲联盟邀请,来到西甲总部对索尔·巴斯克斯进行了专访。2016年索尔曾来到中国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他在专访中聊到了中国足球青训多年以来的变化,以及在他看来当前中国足球青训最需要去提高的方面。

1.jpg

体坛:你好索尔,这一次你跟随西甲联盟的项目来到昆明助力中国足球青训,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次在中国做的工作?

索尔:这一次在昆明,我们将培训课程分成两部分,先是给中超俱乐部的青训主管安排了一堂培训课,随后安排了另外一堂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课程。第一堂课的学员有14人,第二堂有25人。

我们重点关注方法论和结构性问题,向学员们解释西班牙足球的运作方式,以及我们如何基于西班牙足球的基本构造开展工作,比如说我们如何在西甲联盟内部制定统一的方法论,并涵盖到所有西甲俱乐部。我们展示了自2015年启动全新的西甲联盟以来,一路的发展历程:如何去确定联赛模式,建立球员数据系统,怎样发掘球员等等。我们与昆明足协的球队合作,尝试在实践中展示所有的理论过程。这8天的效果是非常完美的。

体坛:你怎样评价本次参加培训的中国足球青训人员?这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对哪些领域最感兴趣?

索尔:说实话,中国青训主管的理论水平很高,这让我们感到很惊讶,他们接受过大量的技术培训,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技术相关的内容。我们的内容是开放性的,而学员们总是会向我们询问更多信息。

学员们对于三个主题最感兴趣,首先是西班牙足球的基本结构,以及我们如何去发展。无论球员年龄和级别如何,每个人都能在西班牙足球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这让他们非常感兴趣。其次是球员的培养过程,也就是我们从球员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培养他们到进入成年队的过程,我们会将这一过程分成三部分:启蒙阶段、发展阶段和比赛阶段,或者可以称为预备精英阶段。我们向他们解释,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去培养球员的技战术水平。

最后是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些研讨会,这些研讨会是学员之间的实践练习,我们也希望让他们大概去实践一些主题,比如说领导力和沟通方式,以及如何现场纠正问题,这些在实践中都有所体现。我认为上述三点是本次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整个培训过程中,大家都在积极踊跃参与。

20.jpg

体坛:你曾经在2016年前往中国进行青少年足球相关的培训工作,能否聊一聊当时的经历?

索尔:是的,我曾经两次来到中国进行青少年足球培训,一次是2016年,另一次是2018年,那两次我在北京市的两所学校教授足球课程,一所在密云,另一所在延庆,在八达岭长城附近。

这两段经历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很棒的,让我得以成长,并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最重要的是结交到了很多朋友,我们至今还有联系。至于工作部分,一开始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挑战,因为所处的环境和西班牙足球完全不同,而且这个项目更侧重于校园体育,在训练流程、内容和最重要的设施安排方面,我们得到了中方很多的支持。

如果说有什么挑战,那就是比赛密度和西班牙很不同。在西班牙,一个12岁的孩子每周末都会参加一场比赛,但2016年在北京,我们的比赛时间很不固定,也不是每周都会有比赛,有时候会有一个10天的赛事,每天都有比赛安排,有时候三个月内只有2场比赛,我觉得这是当下仍然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就此事和足协进行了沟通,他们在尝试改变现状。正如他们打的比方,我们需要每天吃3顿饭,不可能一天吃10顿,然后接下来几天都不吃饭,这一点是我完全同意的。

体坛:确实是这样的,那么比起当年,你认为现在的中国足球青训层面有哪些提升呢?

索尔:首先在于拥有更加完善的赛事体系,和欧洲的青少年足球赛事越来越接近。当然,我不能直接将2025年在昆明的经历和2016年那一次做对比,因为两者的背景完全不同,一个侧重校园体育,另一个侧重中超俱乐部青训和足协,属于职业领域。但我可以发现,中国足球多年以来投入一直都很大,政府始终在投资足球,这一点从我们工作时的设施就可以看出来,基础设施非常新,教练员的知识储备也很好。很多教练员都是球员出身,他们也一直都在努力提升自己。

我认为目前中国足球青训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发掘更多有天赋的球员,并从小加以培养,这是我们和青训主管以及很多教练员探讨过的事情之一。中国各地都有天赋很高的小球员,足球在年轻人中的参与度也不断提高,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踢球。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应该让更多有天赋的球员被发掘出来,并以更合适的方式培养。

21.jpg

体坛:中国小球员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他们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索尔:这一次在昆明期间,我们接触了来自中超各俱乐部的不同级别青训队伍,无论哪支球队的年轻球员都斗志昂扬,有很强的出战欲望,他们的技术水平也不差,有能力去做动作,也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内完成相当高水准的复杂技术动作,这算得上是高标准了。

但中国球员在比赛中的决策、对于比赛的理解以及团队配合这些层面,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通常是因为缺乏实战经验,因为他们踢的比赛比较少,单靠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但过去十年来,中国年轻球员们的训练方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我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所以有更大的感触。

体坛:你觉得在中国工作期间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比如语言和沟通上的差异?

索尔:2016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语言确实是很大的障碍,当时校方给我配了两位翻译,其中一位了解足球,但英语不太好,另一位英语很好,但不怎么懂足球,也不了解足球术语。所以开始时,语言沟通确实是一项比较大的问题,但在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后,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当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提出的想法可能和中方教练组习惯的想法很不同,说实话,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来改变一些微小的事情,比如管理球队的方式,训练的方式,参与分组对抗的球员人数等一些小细节。虽然一开始确实存在一些分歧,但我们最终基本都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很多细节上保持一致。

而这一次我们的昆明之行中所接触的都是来自各个中超俱乐部的青训专业人士,还有很多来自各地足协的人员,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但基本都已经在西班牙和欧洲其他国家接受过培训,也观摩过世界其他地方的训练。在理论课程期间,我们有一位很棒的翻译,信息传达得很清晰,但我仍然希望能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更深入一些,因为我们觉得实践更能体现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3.jpg

体坛:在你看来,目前中国足球青训最需要提高的是什么?

索尔:首先就是刚才我一直在提到的,就是青训期间比赛的密集度需要改变,就像那个比喻说的,不能一天吃十顿饭然后几天不吃饭,而是需要每天吃三顿饭。我们已经和中超联赛的管理层以及足协都谈论过这个问题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天赋很高的球员,但中国、印尼、巴西、美国等不同地区的年轻球员的区别就在于,把年龄相仿的几位年轻球员放在一起,比如他们都是14岁,可能他们的天赋在伯仲之间,但踢比赛的数量,以及参加重大赛事的经验就能够将他们区分开来。

一名12岁的球员在西班牙的正常赛季中会出战大概52场正式比赛,但在中国可能只有3轮锦标赛,而且中间隔的时间很长。当球员到了14岁时,实际上没有这么强的竞争力,因为你踢的比赛太少。

其次,这一次我们在昆明接触到的中超俱乐部管理层都很有能力,而他们也向我们反映了教练员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这样持续培训教练员的过程对他们是非常有利的。增加比赛密度、寻找更多年轻人才、培养更多有经验的教练员,我认为这些是中国足球青训层面最需要去提高的。

Image (16).jpg

体坛:你认为中国年轻球员是否应该多走出来,到西班牙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的俱乐部青训深造?

索尔:当然,我鼓励每名年轻球员都能离开舒适区,到国外去积累经验,这始终都是积极的。但我也相信,一旦中国能够改变青训联赛体系,并能够与欧洲接轨,中国就能拥有更多天才球员被发掘,不必再到其他地方寻找优质球员。关键在于,这需要时间,即使青训赛事体系在一年、两年或者三年内发生变化,也需要等待五年、六年甚至七年才能看到结果。

体坛:最近中国小将邝兆镭加盟到了莱里达竞技俱乐部,也有不少中国小球员在西班牙乃至全欧洲的青训营效力,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索尔:我的建议就是多踢比赛,踢球的时候专心投入,不踢球时也要多关注那些和自己位置相同的球员,不断向他们学习并进步。

我鼓励所有中国年轻球员都能够出来踢球,在马德里和很多其他西班牙自治区都有中国或者华裔小球员在深造,这也是一个过程,一旦他们成熟到可以达到成年球员的水平,他们就会跻身到最优秀的球员之列。中国当然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很多优秀的球员,并让他们为国字号球队效力,何乐而不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