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报道
“我强烈建议再用一名租借球员来补强阵容,并且合同只签到2026年6月30日。”
乌利·赫内斯的一句话再次在德国足坛炸开了锅,这位73岁的退休老干部日前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为拜仁的转会策略建言,虽说是“建议”,但熟悉拜仁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更像是一道命令。
一句听起来无害的话,对拜仁来说却可能是爆炸性的发言,名记法尔克提出疑问:赫内斯这句话对埃贝尔会有多危险?SPOX网站的评论文章更是直言“赫内斯再次在埃贝尔背后捅了一刀”。
这一年多的操作下来,埃贝尔的风评本就不高,最近接连处理了科芒、帕利尼亚、阿兹努、万纳等球员,终于让俱乐部的财务有所缓解。据德国媒体报道,埃贝尔窃以为释放出的薪金空间可以让他接下来有更多施展空间,进一步为孔帕尼引援补强,比如最近在谈的恩昆库。然而赫上皇一声令下,他只能把计划书合上,重新再物色廉价的过渡性目标。
拜仁今夏失去了科芒、萨内、穆勒、特尔、帕利尼亚等球员,虽然并非全是主力,但在穆西亚拉长期缺阵,球队又多线作战的情况下,目前的阵容着实单薄。孔帕尼也克制地谈到了这一点,“我们的阵容实力足够,但深度不够。”凯恩也说,“这是我效力过的最小的阵容之一。”
赫内斯和鲁梅尼格此前多次谈到拜仁的现金流不足,监事会希望只签下一两名重要球员——维尔茨和沃尔特马德都告吹了——其他从青训挖潜。但孔帕尼过去一年对新人的提拔其实相当有限。最近德国媒体对小将卡尔的报道不少,可能就是拜仁高层在暗地吹风,不过出售阿兹努、万纳、克雷齐希等年轻人,似乎又与这个政策背道而驰。
总的来说,拜仁近一两年董事会和监事会各唱一出,很明显地展现了拜仁管理的混乱,决策层内部对于未来的思路和看法存在重大分歧。拜仁监事会将在下周一召开例行会议,议程之一是评估体育董事埃贝尔的工作表现,后者已在拜仁任职一年半,但上司们似乎对他并不满意。
然而在评价埃贝尔时,我们如果从拜仁外部观看,可以看到太多的赫内斯的阴影。比如引进维尔茨曾经是赫内斯大力鼓吹并参与其中的计划,但最终失败了。轮到埃贝尔想拿预算买人,赫内斯却突然说只能租借,或者依靠年轻人。这不仅是工作能力的问题,还有工作环境的问题,就像穆里尼奥曾经说的“架构”问题,而目前拜仁的架构并不健康。如果说曼联只是名宿们指手画脚,那赫内斯的每句话的分量都可谓举足轻重。
SPOX记者贾斯汀·克拉夫特在评论文章中写道:“乍一看,赫内斯的话似乎无伤大雅。从纯粹的竞技和经济角度看,这也有道理。但关键在于,这句话是谁说的,以及在什么场合说。赫内斯不是马特乌斯,他不是受雇于某家付费电视台,每周拿钱点评老东家的情况。赫内斯是拜仁监事会成员,而熟悉拜仁的人都清楚,‘成员’这个词对赫内斯实在太轻太轻了。纸面上海纳是监事会主席,但没人怀疑是谁真正说了算。基米希的续约事就充分表明,如果赫内斯想要什么,通常都会如愿。
“2019 年,他宣布自己将退出拜仁的日常事务。自那以来,他就成了塞贝纳大街管理层的压力计。如果他不插手,压力不大;若他偶尔在内部讨论,压力还可忍;但一旦他有了对外发声的冲动,拜仁高层就该敲警钟了。这次也是如此,如果赫内斯‘建议’什么,意思就是,埃贝尔最好乖乖照办,哪怕这与几周前内部讨论的方案完全不同。”
也许赫内斯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话会造成多消极的影响,又或者他本意如此?维尔茨和沃尔特马德转会谈判的过程中,赫内斯多次公开发表评论;穆勒纪录片首映礼,赫总又当席劝穆勒退役,直到后者离开拜仁去到温哥华,才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他可以更直接点”。凡此种种,似乎让人形成一种印象:这家俱乐部的决策似乎是由监事会直接主导的。更严重的是,赫内斯最新的发言暴露了:拜仁最重要的两个层级,是在朝着不同的方向走。
不,是的,监事会与体育管理层之间有冲突本属正常,毕竟追求最大化竞技成绩和保持财务理性之间总会存在冲突。而且从讲话的内容上说,这次赫内斯确实有道理:如果前几个理想目标都拿不下来,为什么要在名单靠后的球员身上花大价钱?租借一个过渡的先用着,争取更多时间,也许是最好的方案。可为什么他偏偏要把他所谓的“建议”公开化?如果在出售科芒时就没打算立刻买替代者,为什么还要批准这笔转会?难道只是为了让埃贝尔误以为自己能有更多转会资金可用?
这也成了贯穿在埃贝尔拜仁生涯的一个矛盾点:监事会总像是在拦着他花钱,而埃贝尔则总是对高层的“省钱”要求感到意外。当然,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赫内斯也不公平。沟通不是单向的,埃贝尔的职责就是要说服监事会接受他的愿景,制定谈判预算,然后在这个预算范围内完成目标。但无论谁是谁非,拜仁又一次对外展示了糟糕的形象,“绿茵好莱坞”又回来了。